第三十四节 箭拔弩张(2 / 2)

"哼!"鳌拜不以为当然道:"我当然知道结果会怎么样,不过要是你们一心要睿亲王登基的话,我们定然要死抗到底的!反正眼下脸皮已经撕破,也不在乎别的了,大不了和你们同归于尽!反正你们这帮王公贝勒们的命也金贵,我们拼死一个赚一个。要是我们连手底下这点兵也撤走的话,岂不是被你们任意宰割?你敢保证你事后决不报复?"</p>

事到如今,索尼和鳌拜已经不是为保两黄旗的利益那么简单,而是为了保自己的身家性命。因为他们清楚,之前两人附从豪格逼宫,是叛逆大罪,并且已经彻底地得罪了多尔衮。而眼下豪格已去,多尔衮必然得势,如果任凭多尔衮在众人的拥戴下登基,那么他们必然会被彻底清算。因为多尔衮看似温和,实际上内心底又何尝不想杀他们二人?</p>

代善也不希望看到两方拼杀起来,弄得大清一片焦土狼藉,再说眼下大家都在这大殿之中,万一索尼鳌拜指挥甲士动起武来,这可是地道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搞不好他这年高花甲的老人还得弄个横死当场的凄惨结局,于是他用尽量缓和的语气说道:</p>

"索尼,鳌拜,本王知道你们也是急于表示对先皇的忠心,虽然举止有所过激,但是总归也是情有可原,本王对你们承诺:只要你们现在放下刀枪,下令外面这些巴牙喇们退去,那么立皇子也不是不能商议的问题。"</p>

索尼听到代善的语气显然服软,是"有话好商量"的调子,所以稍微松了口气。但他同时也深深忧虑鳌拜刚才提防报复的那一节,于是郑重道:"礼亲王您德高望重,一言九鼎,我们自然信得过您,但是其他的亲王们就难说了,"索尼故意对其余几位王爷的怒目而视装作不见,继续道:</p>

"如今我们也是情急之下的不得已之策,自知铸成大错,无可挽回,既然礼亲王说了,可以以我们之议,立皇子为新君,那么就索性好人做到底吧!我们不是怕别的,着实是深恐各位王爷将来秋后算账,到时候我等定然死得比谁都难看,若真是如此,我和鳌拜也就豁出去了,就对不起各位,准备在这里来个同归于尽了。"</p>

索尼这是明摆着的要挟,但是在场王公们偏偏已经陷入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境地,受制于人时再大的脾气也发不出来,于是一时间竟然奈何不得。</p>

"哦?你的意思是要我们几位亲王给你们个交待和承诺,将来决不追究你们此时所作所为的罪过?"代善立即明白了索尼的意思。</p>

索尼和鳌拜一起点头,"正是,不止是你们几位,还要今日在场的所有王公贝勒们都表个态,或者说是立个誓,以后绝不会因为此事追究我等!" 接着目光瞟向一旁久未作声的多尔衮,一字一顿地加重语气道:"尤其是睿亲王。"</p>

代善心下顿时明朗,他转脸向多尔衮,用商量的口吻尽量小心地问道:"睿亲王,不知道你意下如何?"</p>

多尔衮在片刻之间,脑子里已经转了多少个念头,终于拿定了主意,因为昨夜烛影下,自己和妻子,弟弟已经做过了最坏的打算,无非就是眼下的僵局,这虽然不是他所希望看到的,但也不是丝毫没有心理准备,所以也不至于猝不及防。眼下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为了兄弟们和旗下忠诚的将士们不在毫无意义的内讧中丧命,多尔衮终于做出了放弃的抉择。尽管这个抉择是如此艰难,但一旦决定了,反而感觉到一种莫名其妙的轻松,只不过是胸中暗暗叹过一口气而已。</p>

"嗯,我没有意见,如果他们非要个承诺的话,我们给他们就是了,也杜绝了以后谁不肯安份,妄图做小人的念头!"多尔衮点了点头,微微一笑,然后举起右手,抬眼仰天发誓道:"我爱新觉罗多尔衮对至高无上的天神郑重立下誓言,若是以后因为今日两黄旗遣兵围殿一事而故意追究,挟嫌报复的话,天神不佑,必受重惩!"</p>

说罢,他心中暗自冷笑:我这誓词里指得是你们今天逼宫的事,这个虽然我可以承诺不再追账,不过这可不是免死令牌,你们以后若是犯了其他过失,可就别怪我不客气了,要想存心挑人过失,那人可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p>

"哥!?"多铎看到多尔衮面色凝重地发下如此重誓,顿时心中一惊,正欲制止时,多尔衮严厉地盯着他,"多铎,你也跟着我的样子立个誓!保证以后不再追究今日之事!"</p>

多铎尽管一脸不情愿,但是略一沉思,也觉得哥哥断然不会无所忌惮地发这个誓,必然其中另有玄机,自己照做总归不错,于是他也举起手来,基本按照多尔衮的原话也发了誓。周围众人见状,无奈之下也只得一一按照多尔衮兄弟的例子开口立誓。转了一圈下来,已经过去了半柱香的功夫,这时索尼和鳌拜均是松了一口气,殿内外的紧张气氛稍稍缓解了一些。</p>

如今话题又重新绕回到议立新君上面了,眼见外面剑拔弩张,多尔衮若是强行登基的话必然会招来天大的祸事,所以大家只得将议题转移到先皇其余诸子中谁最合适继承皇位的上面来。</p>

代善继续保持着两不得罪的论调:"我同意两黄旗重臣的建议,拥立先皇之子为帝。正如你们所看到的那样,皇长子豪格谋逆罪大,根本再无资格承嗣帝统,幸好先皇还有其它众多的儿子,年幼的就有高塞、常舒、韬塞、博穆博等尔和福临五个,又选谁为帝呢?"</p>

突然间,几乎是一直保持缄默的济尔哈朗开了口:"先皇去世前对九阿哥福临非常喜爱,福临本人又非常健壮聪慧,他的母亲庄妃又是先皇的五宫之一,地位尊贵,因此我以为九阿哥福临便是最佳的人选。"</p>

对于济尔哈朗突然出来提议九阿哥福临即位,多尔衮不禁一愣,按照济尔哈朗一贯骑墙派的态度和老狐狸般的油滑,贸然出来直接推举一位皇子,确实有些不符合常理,按理九阿哥平时并不算一个很出色的孩子,皇太极对他的生母庄妃也一直不冷不热的,而且庄妃在五宫之中居最末位,论情论理福临都不是最佳人选。</p>

莫非...莫非庄妃已经暗地里和济尔哈朗有所串联?多尔衮的脑海中突然冒出这么一个可怕的念头来,若真是如此,他就实在太小看庄妃了,太不了解这位青梅竹马的旧情人了。想到这里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胸口,这才忆起自从五年前熙贞为他生下一双儿女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将那只杏黄色的荷包揣在怀里过。</p>

只是一瞬间,多尔衮的主意已然拿定,他放下手来,缓缓地说道:"如今中宫无子,既然不能立长,又无嫡可立,那么只有在诸宫妃子中身份最为尊贵者中挑选了..."(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