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节 营中私会(1 / 2)

 想到这里,他禁不住苦笑一声,自言自语道:"唉,也罢!"</p>

东青的眼睛里立即闪现出欣喜的光芒,他迫不及待地问道:"阿玛,您这番肯放过额娘,不再追究了吗?"</p>

"你放心好了,此事到此为止,毕竟我对你额娘的情份,不是随便什么事情就能抹煞的。我不会将她打入冷宫,更不会将她休离。只要她从此彻底断了那份不应该有的心思,肯一心一意..."多尔衮觉得这短短几句话,说起来却是异常艰难,停歇片刻,又继续说道:"这一心一意,谁能说得准呢?世事无常,人心易变...我以真心待她,她若不以真心待我,深夜扪心自问之时,岂能无愧?"</p>

"阿玛,您说的是什么意思啊,儿子怎么也听不明白,是不是儿子太笨了呢?"东青忽闪着长长的睫毛,疑惑不解地问道。</p>

多尔衮自觉失态,怎么一不留神,居然当着孩子的面说起这般如同梦呓的话来呢?看来自己确实有些神志恍惚了。于是赶忙若无其事地笑了笑,"好啦,刚才阿玛的那些话,你就权且当作没有听见过,也不要对你额娘说,记住了吗?"</p>

东青认真地点了点头:"儿子明白了,儿子不敢乱说,不敢惹阿玛和额娘不开心。"</p>

"嗯,东青是个聪明的孩子,也是阿玛的好儿子,自然分得清是非曲直,轻重缓急。"多尔衮一脸慈和地夸赞着,同时还不忘叮嘱:"还有关于那个锦囊的事情,你要把它当成个不能泄露的秘密,严严实实地藏着,不能对任何人说,更不能让你额娘知道,明白了吗?"</p>

东青略显迟疑,并没有立即应诺。</p>

多尔衮知道这孩子心里面还有些犹豫,于是给他吃了颗定心丸,"你放心好了,阿玛说话算话,只要你额娘没有做对不起阿玛的事,阿玛就不会再追究这件事情了,就当作不知道,不会再翻旧账了。"</p>

东青得到了父亲的保证,这才停止了犹豫,露出了信任的眼光,"儿子相信阿玛,阿玛是不会骗人的。曾子为了不在儿子面前食言,不惜宰掉家里唯一的一口猪,阿玛贵为一国之君,自然会一言九鼎的。"</p>

多尔衮闻言一愣,却不得不叹服儿子的早慧。东青所说的是一个典故:曾子本名曾参,是先秦时人。有一次他的妻子要出门,年幼的儿子在门口缠着她,一定要他带着去玩。妻子无奈,只得对儿子说,你听话在家里等着,我回来之后就宰了猪给你吃猪肉。于是,儿子欢欢喜喜地留在家里了。等到下午妻子回来之后,看到曾参果真磨刀准备杀猪了,妻子顿时大惊,赶忙上前阻止,说这不过是哄骗小孩子的谎话罢了,怎能当真?曾子回答,小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要,首先大人就要以身作则,不能让孩子将来也学着说谎,不讲信用。于是,就真的杀猪给儿子吃了。</p>

眼下东青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提到了这个典故,不论是对他的点醒,还是信赖的表现,他都不应该食言。于是,他微笑着说道:"好啦,你尽管放心吧。你要是乏了,就在这里睡一会儿吧,待会儿阿玛会吩咐人给你送吃的来。"</p>

"嗯。"东青答应了一声,听话地闭上了眼睛,不再言语了。</p>

多尔衮静静地坐在床沿上,凝视着儿子渐渐进入梦乡,许久,东青终于发出均匀而绵长的呼吸声。看样子是玩耍累了,小孩子本来也瞌睡多,所以也容易入眠,不像自己,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想有一个踏实安稳的睡眠,都成为一件求之不得的事情。</p>

想到这里,他甚至对儿子起了一丝莫名的羡慕和妒嫉&mdash;&mdash;起码东青可以得到熙贞毫无保留的爱,没有任何功利和自私,可是自己呢?自己身为九五至尊,这个天下最为强势,最为高傲的男人,将男女之情,夫妻之义全部都倾注在一个女人的身上,希望能和她相濡以沫,坐看云起,闲数落花。而这个女人却对他小心翼翼,时刻提防,甚至,甚至还将旧情人赠与的定情信物着重地珍藏了八年,如果不是被自己意外发现,她还要隐瞒到什么时候?这叫他怎能不格外忿然?</p>

他又何尝不想拿着这张写着"天长地久,此心不渝"的字条,去找她问个明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他又多么希望,她能够对他解释,这只不过是疏忽的遗忘罢了,与私情无关,哪怕这只是个谎言,起码可以让他自我欺骗上一阵,不再像现在这样难过。然而,他终究不是一个冲动的人。</p>

思前想后,多尔衮也禁不住疑惑起来,自己什么时候居然变得这么婆婆妈妈起来了。儿女情、英雄气,谁短谁长,谁热谁凉,难道到现在都弄不清楚吗?唉,也罢,既然不想烦心,那就继续逃避吧!</p>

"皇上,晚宴已经准备妥当,各位王公大臣均已恭候多时,还请皇上起驾。"这时候,帐外的太监小心地低声提醒着。</p>

多尔衮这才从恍惚中醒悟过来,伸手替儿子盖好了被子,看看他依旧睡得香甜,这才轻轻地吁了口气,站起身来,略微整理一下衣装,方才出了帐。到了帐外,看到周围侍候的太监和护卫的侍卫们果然换了一批人,他心中有数,只是对太监吩咐了一声:"你叫人准备好晚膳等候着,大阿哥睡醒之后就送进去,但是不要让大阿哥出帐走动,或者传递消息之类的,明白了吗?"</p>

"奴才明白了,一定侍候好大阿哥,请皇上放心。"太监尽管对皇帝的吩咐有点意外和疑惑,但是丝毫不敢有所表露,只能诚惶诚恐地答应着。</p>

等到抬头时,皇帝已经在一大群侍卫的簇拥下,朝宴席方向去了。</p>

席间,烤肉的油腻味让我觉得非常不适,一阵阵反胃;再加上高度烈酒那浓郁的酒香和周围的噪杂气氛,实在让我很不舒服。正准备和多尔衮说一声,临时退席时,却见到多尔衮不言不语地出去了,许久也没见回来。正疑惑间,我注意到一个多尔衮的贴身侍卫悄悄地在英鄂尔岱的耳边说了些什么,只见英鄂尔岱立即放下酒杯起身,跟随那侍卫出帐了。</p>

看来,多尔衮是有什么事情要和他商议,所以一时半会儿回不来。于是我趁着周围无人注意,悄悄地溜了出来,想要找个地方透透气,也好脑子清醒地思考一下。</p>

谁知道经过一座很是僻静的营帐时,里面居然伸出一只手,将我猛地一把拉了进去。一声惊叫还没有来得及出口,我就险些跌在那人的怀里。黑暗中,我刚想发问,那人就在我耳畔轻声回答:"别叫,是我。"</p>

...</p>

英鄂尔岱在侍卫的引领下,进了御帐旁边的一顶小帐篷,心中正在讶异,却一眼看到灯烛映照下,多尔衮正坐在桌案后,看着一本奏折。他连忙行礼:"奴才参见皇上。"</p>

"起来吧,坐着回话就是。"多尔衮抬起头来,温和地说道。</p>

"谢皇上赐座。"英鄂尔岱谢恩之后,找了一张椅子,斜签着身子坐了下来。他有点疑惑,与刚才宴席上的神采奕奕相比,现在的皇帝显得脸色晦暗,神情倦怠,好像有很多烦心的事情不能化解一样。他不敢多问,只能毕恭毕敬地候着。</p>

多尔衮继续看着桌子上的密折,"你今天上的折子朕刚刚看过,心下很是欣慰,你办事果然精明,没有亏负了朕的厚望。"</p>

"奴才不过是尽了职责内的事,只求无过,不求有功,如何担当得起皇上如此褒扬?"</p>

"现在在大清,像你这样精通财政,军事和外务的全才,实在找不出别人了,朕不器重你,还能器重谁呢?先皇有识人之明,一直将你依赖为心腹,多少人嫉妒眼红,也没能将你扳倒,确实是有缘故的。"多尔衮并没有直接谈到正式话题,而是颇为感慨地赞叹着。</p>

英鄂尔岱有些惶恐。他本来是皇太极的嫡系,却被派遣到多尔衮的旗里当额真,其实就是替皇太极充当耳目,这一点,多尔衮心里也早就清楚。只不过长期上下级的关系,他终于将忠心转移到了多尔衮的身上,所以改天换日之后,他依然可以位高权重。多尔衮此人,在任用人才方面是十分开明豁达的,比如当年同属皇太极心腹的谭泰,如今也是混得风生水起,相比之下,英鄂尔岱的心也终于踏实起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