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比斗(一)(2 / 2)

李令月说:“会,但写不好。”李孝笑笑:“会就行,管他好不好呢!我说你写。”其实李孝也怕丢人,最主要他不会那些繁体字,如果写出简笔字怎么解释,再说他根本没用过毛笔,能不能写出来还是问题呢?既然令月会写字,那好办,一个小女孩写难看也不会有人笑话。

听到李孝的话,被重视总能让小孩兴奋和自豪,立即坐到桌后拿起笔,看她的样李孝赞叹,不愧为皇家子女,这么小就有“范”,自己都做不到那样。他低声在令月耳边念,令月小手挥洒写下一行行字,这一下把李孝看呆了:“令月你多大开始学写字的?写这么好还说写不好,不要谦虚嘛。”

得到李孝夸奖,让李令月更加得意的说道:“我聪明嘛。”

“对,对,令月聪明,哥哥佩服。”李孝连连说道。他们这边跟没事一样,还说说笑笑的,也不知说些什么,弄得那些大臣都想知道,李孝他们写些什么。见是令月公主坐下写字,听不见的人也不明白为什么?更听不清李孝作的什么诗。

突然执事太监喊道:“时间到。”正好李令月放下笔,因为后来写的着急竟然有一点墨汁溅到她的手上,赶紧用手擦,这一擦变得更多,武则天发怒的对那些太监说道:“带公主去洗漱。”

身边的太监梁仁赶紧过来:“公主请。”李令月明显很干净,也是一国公主,还是最受宠的小公主,哪能像乡间孩子一样,虽然不想去,但还是起来和梁仁进偏殿里洗漱。

他们这一耽误,当然是早已完成的贺兰敏之把他们的四首诗送上来请皇上和皇后评判,为了公平,贺兰敏之的诗到了李治的手里。

他打开一看,第一首是贺兰敏之的诗,是写春天的“洛阳城里微暖风,衣薄裙袂踏春声,桃红柳绿春水碧,日月同辉安乐盛。”

李治点头:“不错,写的很好,没想到敏之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能做出如此佳作,又进步不少。”下面这些大臣当然也是摇头晃脑的夸赞一番,虽然这首诗不错,但也只能是中等水平,特别是后面一句明显是拍皇上和皇后的马屁,与整个诗有些格格不入,让格调一下降低不少。

李孝对古诗是一点不懂,他也不知道贺兰敏之写的好坏,在他看来能写出来就了不起,自己可是一句也弄不出来。

李治品评了一番,又开始念第二首也是贺兰敏之的,是夏“六月炎阳树无神,蝉鸣孤寂路无人,欲寻清岭林中住,浅茶摇扇欲昏昏。”这一首比上一首强多了,也证明他进入状态,因为通篇诗中,一个夏天的字也没有,通过时间六月来确定是夏天,又用孤独的蝉鸣和路上没有行人来说明天气的炎热,再写到怕热的人为了凉爽躲到树林中乘凉,最后一句写着主人摇着扇子有些昏昏欲睡的形态,所以从时间环境到人物和心态形态通过四句诗表现的丰富全面。

听了许敬宗和崔知温、郭正一这些人一评论,李孝才明白原来写诗也和做文章一样,用最少的字能表达这么多意思。幸亏自己没胡写,那还不一下就失败了,虽然他想借此机会逃出洛阳,可也不想失败着出去,那也太丢人了。好胜心人人都有,李孝也不例外。

他想自己的心事,就没心思听后面两首,崔湜作的诗是什么,反正有不少人说崔湜的诗超过贺兰敏之,但也有人说不好。最后武则天提议不要说了,毕竟是他们和李孝比,又不是贺兰敏之和崔湜比。

这一耽误,李令月以回来,还把小脸也洗了一遍,又恢复了她那可爱的样子。再看她竟然连衣服也换了,让李孝不能不佩服,这可是御花园,不是什么寝宫,连衣服也换了太强大了吧?看来皇家就是皇家,真是无人能比,女人天性这么小就看出来,这时候还能换衣裳。

当他们的四首诗送到武则天的手里时候,李令月紧张的用手抓住李孝的手。她太小了,也根本不知道诗词好坏,虽然学写字,但并不明白字的含义,也没读什么高深的书。她如此小的年纪,能写出这么多字已很不容易,何况在李孝看来那字写的太漂亮了,和五岁的小孩一比,自己该自杀了。

就算是给他一支钢笔,那字也就是勉强说得过去,有电脑的时代文字书写已然退化,李孝那还是上学时候练过的字,否则只能用狗爬的来形容他。

看看人家五岁还不到六岁,自己十一岁,看来以后有机会得练练,要不怎么也不能总让人代自己写吧。要是有时间有机会就把硬笔造出来,那就可以写字了。这么说去弘文馆读书也不错,起码可以练些基本的技能,学不学会那些古文就另说了,李孝也没打算学。

他那里胡思乱想的时候,武则天把李孝的第一首春天诗读出来:“胜日寻芳九州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四句诗一读出来让下面这些人吸口冷气,因为在所有人印象中,李孝能写出四句打油诗就能算他胜利。毕竟他的年龄在那摆着,还一再说失忆了,好多事都不记得,可这四句诗不但用词严谨,通篇顺畅,而且诗中提到此时的地点九州池,又把周围的各色花卉描写进去,言词干练,是不可多得佳作,特别是那一句万紫千红总是春,画龙点睛让全诗进入一个高潮,连李治也怀疑的看着李孝:“孝儿这首诗真是你作的吗?”

李孝心里发虚,他哪有那水平,他想弄一首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但又不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只是知道他是唐朝的,别弄得穿帮了,那可丢人丢到家了,毕竟他不记得这些诗人是什么时代的。

只是知道李白、杜甫、白居易不是此时的人,但孟浩然是什么时间的他就不知道了,反正比李白年纪大,李白是唐玄宗的时候,那孟浩然就应该是这时候的人,所以他没敢。

想起来还是看朱熹八卦新闻时记住的诗,就把朱熹的诗抄来了。对这位把禁欲主义挂在嘴上,自己却弄一大堆老婆的伪君子,李孝是没好感的,抄他的诗当然没什么愧疚。其实朱熹并不是什么太出色的诗人,无法和唐朝大家相比,但也比贺兰敏之、崔湜的诗强。

只是一首诗就这样,看来许王深藏不露啊!李治这么一问,所有人都明白过来,立即用怀疑的眼光看李孝。(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