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世俗力量(2 / 2)

虽然有水路,但也不能没有陆路,这么大的工程单以刘家集的人是不行的,因此有不少从周围山里农村的人来这里做工挣钱。也有不少人把山里的东西带到刘家集来,这两年春天一来临,很多谷城里的商铺就来到这里收购东西,那些山里的草药和兽皮、野果。刘家集,孙家屯,大批的百姓终于知道,原来那些野果也能卖钱。

当然,通过刘家集向外运输最大的还是茶叶,看着河面上的小船李孝觉得自己应该开发造船行业。他从长安发明的四轮马车,此时以风靡大唐,根据远来的人说如今西北地区也有了。

航海是中国人的梦想,征服海外是中华民族的弱项,这个先驱应该自己来完成。这种历史感让李孝有些热血,如果从唐朝就有战舰航行大海,还会有千年之后的甲午海战吗?

一想到甲午海战李孝想起了那个岛国,嘿嘿老子要是有一支舰队,现在就去灭了他,看他还猖不猖狂。对,为了这个目标也得造船,他是闲不住的人,还没等他找杨凡他们,杨凡和刘奇、王胜来找他了,这回没有孔老夫子,看来不是学校的问题。

杨凡坐下说道:“李公子如又是一年开春时节,咱们土地不多,如今集市也开始运行,我和刘管事商量一下,觉得有件事咱们应该研究一下。”

李孝笑笑:“杨先生,什么事你们决定,做什么还找我研究?”

杨凡严肃的说道:“这是村子里一致的意见,如果不是你坚决不干,这个村长应该是你。”

“得,打住。不要和我谈这个问题。”

李孝举手:“我还没成年呢,用童工犯法。”

杨凡也知道李孝满嘴胡说,他也不知从哪听说的,用童工犯法,大唐律他是很了解的,根本没这一条。再说刚来的时候算是儿童,如今已是十四五岁少年,哪还是儿童。也就说道:“你也是刘家集的一员,找你商量总行了吧?”

李孝说道:“商量什么?”

杨凡说道:“你看我们这里是不是应该筑城?”

李孝吓一跳,好好的修什么城啊?城墙不是军事设施吗?再说一修城就限制了发展,问道:“为什么要修城?”

杨凡说道:“人口到了一定程度,没有城墙缺少安全感,你没看那些商贾都是在这里做生意,却坚决不再这里居住吗?虽然此时天下太平,没什么匪盗,但这是必须的,你看过天下没有城墙的州府县衙吗?,没有的那只能是村庄和乡镇。”

李孝没说话,他是反对建立城墙的,后世无论多大的城市也不会有城墙,那样限制城市发展。可杨凡说的也有点道理,就说道:“我们建城官府不管吗?”

杨凡说道:“这没事,官府管的是人口土地税收,其他的不会管,我们又没有军队,现在是府兵制,在各地有折冲府。没有城墙,又不能拥有军队,才让来刘家集的人没有安全感,但是有城墙就不一样了。”

见刘奇和王胜也点头,李孝说道:“你们既然都同意,还找我商量干什么?你们又不是不能决定。”

王胜说道:“不找你商量哪行啊?离开你我们也干不成啊?”

李孝笑笑:“让我出钱吧,但那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我也没有啊?”

杨凡说道:“这几年收入还行,钱不缺,再说这是大家的事,哪能让你出钱,是我们都不懂筑城,我看你修码头,建学校,一定懂筑城。”

建一个城墙李孝倒是可以,那没什么技术含量,听他们这个意思说道:“那说说吧,你们打算建多大?”

杨凡说道:“当然是越大越好,不过没什么规划,想听你的意见?”

李孝想了一下说道:“其实有城墙最大的毛病是限制城市发展,刘家集本来地方也不大,又临近南河,如果从河东建很小,如果从河东跨河建太大投资也不少。”

杨凡没有商业头脑,但他其他方面的头脑有,问道:“可以跨河修建吗?那船怎么通过?”

李孝说道:“建城最大的作用是军事用途,主要在于防守,如果建成城墙,从水面流出水道可以设计出水上闸门,一旦有敌人可以落闸关闭水道,也可以从水道上防守,没有水军是攻不进来的。”

“好,太好了。”三个人连连点头。

李孝怀疑的说道:“杨凡我总觉得不对,好好地你想建城干什么?我说了建城最大的作用就是军事作用,我们又不造反要城墙干什么?”

杨凡说道:“这里以初现繁荣气象,当然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利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