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宁远无战事(二)(2 / 2)

“什么?”李孝逸从椅子上跳起来,好半天说道:“许王李孝,你好手段。”

思必可力也明白过来,李孝为什么要拖延十天时间,他有些发呆,李孝把李孝逸的家人接出长安,看来还是看在他是李氏宗亲的份上。自己呢,可就没这么幸运了,一种失落感油然而生。

就在这时候外面喊道:“晋将军到。”

晋文斌从外面进来,脸上带着笑容:“李大总管与家人团聚,可喜可贺。”

“你……”李孝逸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原来他怕武太后抓着自己的家人,此时家里人又落进李孝的手里,让他要爆发的怒火压了下去。

晋文斌对思必可力说道:“思必将军,令堂和令爱已到甘州安顿下来,思必将军是不是也回家看看老母呢?”

“啊?”思必可力一愣:“还有我的家眷?”

晋文斌笑笑:“思必将军归附大唐以后,为大唐江山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许王怎能不关心将军的家人。高堂如有闪失,许王会愧对将军。”

思必可力无言以对,躬身施礼:“多谢许王,多谢晋将军。”

晋文斌说道:“将军去甘州当面向许王致谢吧,晋某可担当不起,听令行事而已。”

李孝逸明白了,思必可力本就是突厥人归顺大唐,这时他还有什么说的,那一定是投降了。晋文斌对外面说道:“二位进来吧,如今都是一家人,李总管不会怪你们的。”

王重山和左丘畅从外面进来向李孝逸跪下:“见过大总管,末将有罪,特来领罪。”

还能说什么,李孝逸长叹一声,苦笑一下:“免礼起来吧,你们只是比我先走一步。来人,传令全军放下武器,归入宁远新区许王麾下。”

兵不血刃解决了李孝逸的二十万大军,晋文斌现在已不能用佩服来形容了。王爷是天纵奇才,明君圣主,大唐天下必将是王爷的。哈哈一笑:“李将军,思必将军,我们是不是该去甘州参见许王呢?”

“理应如此”此时两个人不答应也得答应,再回洛阳就是人头落地。当天李孝逸和思必可力把军队移交给晋文斌,这些士兵和低级将领哪知道什么?兵随将领草随风,听令而已。再说宁远并非敌国,那是大唐许王,松州大都督,不过是变更指挥官而已。

接下来晋文斌的工作开始忙乱起来,突然增加三十万人,安置工作一大摊,这些人是来自内地各州府的府兵,他们年龄各异,多大都有,再说府兵出征是不管粮饷的,武器盔甲都是自带。

当他们听说年龄大的士兵可以留在当地参加工作,或者分配土地务农,从此以后不再是府兵的时候,都高兴万分。同时宁远各州府县发出通告,不愿意留下的可以给路费回去。

虽然宁远缺人,但李孝说中国人故土难离,他们在家乡都有亲人,是不会安心的,所以同意离开。虽然这样走了大部分,但也有近十万人留下。他们都通过驿站向家里人发出信,通知家里人来宁远,这里生活好。

当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杨凡和林炎不能不佩服许王的手段真高,虽然放回去二十万人,但时间一长再回来的就不是二十万人,恐怕五十万,百万。李孝当然清楚,百姓是寻求生活的,哪里好上哪去,后世那些移民潮就是证明。

这些事情是各地官员的事情,只是从剩下的十万人中,挑选出合格的人组成了一个师,宁远新编第一师一万五千人,集中进行训练。因为这一折腾已进入秋季,吐蕃从两条进攻路线上进攻了几次,可能是没准备好,所以并没大规模进攻。

论钦陵夺回玉树地区,让他的威望大涨,权力更加巩固,但想夺取金沙江以东地区还很困难,也就在入秋前只是加强防御,防止宁远军进攻。冬季对吐蕃来说不能作战,但对宁远军来说好像并没什么影响。

再一个让巴松格赞头痛的是,韩成虽然从玉树撤退,但他在当地留下了大批的游击队。同时从巴塘、格德也有不少宁远军过江,潜进吐蕃地区。

他们人不多,几个人,几十人,最多不过百十人,神出鬼没的打击领主,在当地发展武装,策动很多当地人起来反叛,支持奴隶暴动,弄得从昌都到林芝地区十分不稳定,他的军队四处救火。

宁远游击队有江对岸的宁远军支持,提供钱粮和武器,让巴松格赞也没办法,只能大开杀戒。弄得不少领地内的牧民和奴隶集体逃亡,焦头烂额的巴松格赞哪还能进攻。

吐蕃方面唯一希望的是李孝不要进攻就好,他们从进攻势态转入防御态势。在甘州接到报告的李孝得意的笑:“伟大领袖的理论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虽然大唐还没有工业,但也可以农村包围城市,自己又争取了一年的稳定时间,还增加了十几万的人口,再有几年时间,人口到一定基数,自己是不是就可以向西,向东两面扩张了呢?但是一连几个月,武则天没动静,她会给自己几年时间吗?”(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