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狄仁杰的智慧(二)(2 / 2)

狄仁杰的思想李孝并不了解,他对狄仁杰的了解是基于后世影视剧,只是知道他是忠于武则天的,也很有刑侦手段,能破奇案,其他的并不了解。和武则天的天生敌对,加上为了自保,他不得不根本不联系朝中大臣,低调做人,更何况狄仁杰这样忠于武则天的人。

还有一方面,李孝对武则天很失望,她的所作所为并没有历史上说的那么好,大肆修建洛阳宫,同时好大喜功,又修建明堂万象神宫,到处收刮民财,根据情报组报告,为了收集铁料,各地州府竟然毁农具,而铸造铁锭。

这些也是促使李孝断绝和大唐来往的原因,他觉得武则天如此,真的不配拥有天下。既然自己有能力,那就推翻她,加上丘神绩被击败,自己收服李孝逸和王重山他们,以彻底和大唐决裂,狄仁杰这样的铁杆粉丝也就不再李孝的考虑之下。

但让李孝没想到的是狄仁杰却如此了解自己,失去了联系狄仁杰的机会。听到武则天的话,狄仁杰说道:“太后,当务之急不是平定李孝,而是那隐藏于暗中的人,他如此做意图很明显,就是想挑起你和李孝的争斗,他们可以渔利。”

“渔利?”武则天可不是没主见的人,虽然狄仁杰说得头头是道,但越是如此,越不能放过李孝。一旦时间长了,养虎为患,挑起争斗又怎么样?渔利?那也要看是不是两败俱伤,李孝有实力和自己两败俱伤吗?

也就说道:“狄卿家如果假以时日,许王做大实力增强的时候,他会不发兵吗?那时又怎么办?再说那暗中的力量还不能确定有没有,也许是许王故布疑阵。”

狄仁杰也不能断定,他毕竟不是神仙,还无法了解真相,这些也不是靠推算就能确定的,躬身说道:“太后,臣请回大理寺任职,查清此案。”

【推荐下,咪咪阅读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 iiread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武则天摇摇头:“狄卿之才怎么能进大理寺,张光辅新逝,朝中无人,武承嗣出任尚书令,狄卿就任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银光禄大夫,兼任纳言。”

这一下可是够重用的,身加好几个职务,同时位列三品,又是宰相之职。狄仁杰躬身说道:“谢太后。”

最高兴的是武承嗣,他一步登天成为尚书令,那就是宰相当中的第一人,他竟然有些感谢那个刺客杀了张光辅成全了他。

又处理了一些其他事情,武则天退朝,本来想出兵攻打李孝,让狄仁杰的一番话这件事放下。但武则天并没有放下,李孝威胁太大,虽然这一次又不是他干的,但时间一久,李孝必反,那就不能让他羽翼丰满。

回到紫宸殿的她立即把刘仁轨、武承嗣和孙处约、赵本仁这些人召来。紫宸殿里武则天说道:“刘爱卿你认为讨伐李孝,何人领兵为好?”

刘仁轨没敢说,前一次是武承嗣推荐的李孝逸,但二十万大军全都投降了,这次派谁去也不保险,李孝是亲王皇子,投降李孝也没什么,一旦不敌可能就归降了,就算能胜利也可能投降,毕竟没什么心理负担。

太后登基以势在必行,那忠于李家的人能可靠吗?也就不好回答。刘仁轨是兵部尚书,又是同平章事,孙处约是黄门侍郎,也就说道:“臣认为只有刘尚书领兵才能把握一些,当年刘尚书饮马辽东,可是得到先帝称赞的。”

武则天并不是太信任刘仁轨,他毕竟是先皇李治的旧臣,让他领兵也不好办,她一犹豫的时候,刘仁轨也不能推脱,那不是证明自己胆小怕死的问题,是忠不忠心的问题。还没等他说话,武承嗣说道:“太后,上次薛大将军击败李贞,证明她很有军事才能,此次讨伐李孝,我认为薛大师可为刘大人的副将,必定能灭掉李孝。”

刘仁轨差点没掐死武承嗣,薛怀义能打胜仗,是他运气好,这哪是让薛怀义协助自己,就是监视自己,但他并没反叛之心,因此说道:“臣愿往,为太后解忧。”

武则天当然明白武承嗣的意思,也就点头说道:“那好,刘大人出任宁远道行军大总管,调麴崇裕为左军总管,岑长倩为右军总管,薛怀义为中军副将,袁怀礼为后军总管,姜格为节度使,协调进攻,起兵三十万讨伐宁远。”

刘仁轨说道:“太后,已何名起兵?”

也确实,李孝并没造反,举出反旗,用什么名义兴兵讨伐?武承嗣说道:“这不简单,太后洛水授石封神,李孝派人刺杀,这个罪名还够吗?”

见武则天同意,刘仁轨也不能反对。武承嗣说道:“刘大人领兵作战,家眷在长安十分不安全,我认为接来洛阳才好。”

武则天当时表示同意,刘仁轨心里明白,看来自己不能击败李孝,就只能战死沙场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