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较量(一)(2 / 2)

中书舍人张柬之站出来,他是张伟之举荐上来的,并不是太出名,出班说道:“太后,臣认为李孝虽然不听号令,但并没举反旗,他也一直没有对大唐州府进攻,只是一心经营甘州,宁远。那里本来是吐蕃的地方,我认为太后可以册封李孝,命他抵抗突厥兵马。”

他这一说,朝中大臣眼睛一亮,姜格说道:“太后,张大人之意可行,许王志在吐蕃,并不想兵进中原,如果他主力对抗吐蕃和西突厥,必然无力对抗大唐。”

这是一招借刀杀人,如果李孝战胜,可消除边关的危险,如果李孝战败,必然是替太后削弱李孝实力,这可是两全之计。武则天看看张柬之一眼,觉得此人确实有头脑。当初张伟之举荐的时候,武则天并没重视他,认为张柬之年纪大,没有升上来那就是能力有限。没想到他有这能力,问道:“张卿认为许王会接受吗?”

张隶之说道:“李孝是大唐皇子,突厥,吐蕃是大唐之敌,太后是临朝称制,我想他应该明白,臣愿往甘州劝说许王。”

张柬之的话说的很明白,也很含蓄,那意思是太后并未登基,天下还是李家的天下,李孝有责任维护大唐江山。听说他愿意前往,武则天环顾一下左右,说道:“那就派张卿前往甘州,任命李孝为西兴道行军大总管,平定西域的突厥兵马,同时命刘仁轨为代州道行军大总管,领兵十万阻挡契丹兵马。”

张隶之说道:“太后,李孝的爵位问题呢?”

武则天才想起来自己已传旨免掉李孝一切权利和爵位,也就说道:“恢复许王爵位,出任北庭都护府大都督,指挥他的宁远军抗击西突厥兵马。”

武则天同意的很痛快,但张柬之和狄仁杰,姜恪他们都明白,李孝不接受,那他就是反叛,失去了道义支持。如果同意他必然进入西域,也就离开了宁远,再带走宁远军,那他还有能力对抗大唐军队吗?

太后只是调走了十万人,那就是在益州还有二十万,这一招很高明。如果李孝离开,恐怕吐蕃论钦陵也不会看着吧?恐怕宁远就完蛋了。

圣旨当时拟定发了出去。接下来研究的问题,正直的大臣又不说话了,因为武则天提出要恢复周制,原来此时使用的不是夏历,武则天提出恢复周历,同时礼制上也恢复周礼。把三省改为凤台鸾阁之后,又一次把礼、吏、刑、兵、工、户,改为天、地、春、夏、秋、冬六部,完全恢复周代的官名。太后发话,又有那么多马屁精在下面吹捧,当然就推行下去。

武则天又在朝会上为自己改名字,古代女人是没有正式大名的,只有小字。她的媚娘是太宗所赐,自从跟了高宗以后,没人敢称呼她的名字,如今武则天已做好了登基的准备,她要为自己取一个名字。

当她把自己的名字说出来的时候,满朝文武大吃一惊,好霸气的名字。因为根本没有这个字,当听到武则天解释的时候,又是一阵马屁如潮。在一片喧闹声中,武则天的名字终于出现了。这是一个创造字,念做“曌” 。上面是日月,下面是一个空字,形容日月凌空高照,显示她的文治武功无人能比,就好像日月一样照耀大地。

对这些只有那些阿谀之人称赞,狄仁杰好像并不买账。上前说道:“太后,因大批人员被杀和入狱,朝中官员紧缺,地方官吏也严重不足,请太后想办法。”

武则天说道:“狄卿有什么好办法吗?”

还没等狄仁杰说话,武三思站出来,他是礼部侍郎:“狄大人,朝廷一直是荫补制度,那么多人闲赋,怎么能说没人为官呢?武延房、武全规、杨玄其和武延秀他们都是文武全才的人。”

武则天知道这些人都是武家的人,武延房和武全规也是武氏族人,可他们难当大才之人,略微思考一下,没有理武三思,而是看向狄仁杰。

狄仁杰说道:“太后一直推行科考制度,天下才子众多,能人辈出,请太后开科取士,加大录取数量。一来天下士子感太后之德,二来也能为朝廷选拔人才。”

“好,狄卿真是谋国之言,那好,命礼部昭告天下,举行秋闱科考,选拔人才,为国所用。”武则天一点犹豫也没有。

她这么做也是有原因的,一直以来世家掌控官员,武则天以女人之身掌权,是这些家族坚决反对的。武则天正是任用寒门人士,才让她掌握了实权,此时正好可以扩大影响,头脑过人的她立即同意。

在张柬之带着圣旨和护卫离开洛阳赶往甘州的时候,另一个消息传出来,太后广泽天下读书人,决定秋天开科取士,这次录取人数达到空前,竟然明经进士录取三百六十名,再加上其他录取人数,最高可能达到上千。

一时间风云涌动,各地才子赶往洛阳,武则天的声望进一步提高,她大杀李氏宗亲的罪名淡了下去。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iiread 】

甘州许王府里,李孝看着情报组的报告,脸上不再是以前的佩服表情,而是一阵冷笑。(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