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迅雷行动(三)(2 / 2)

李孝也离开梁州,中军赶到鄠县,逼近长安。鄠县是李家的故乡原籍,李渊为太原留守的时候,前往太原,在那起兵反隋,进而夺取长安。大唐平阳昭公主李三娘就是在鄠县起兵的。一代女将军为大唐建立立下汗马功劳。

但年纪轻轻,还没有最后平定天下,就病死军中。李渊为此结束避暑返回长安,罢朝三日以示纪念,同时以将军之礼下葬,这是大唐唯一一个以将军之礼下葬的女人。

李孝到达之后,先是参拜了红娘子祠堂,又去了将军寺。鄠县百姓和鄠县县令全都感激的跪在路边接驾。

李孝宣布,鄠县免赋税三年,抽出两年的赋税,修建鄠县到长安的一级公路,同时修建平阳公主陵园,用于天下人敬仰参观祭祀。

就这一个动作,得到万民称颂。李孝在户县做了很大的秀,离开鄠县前往长安渭水河边。河对岸就是长安,站在岸边可以看到长安城墙。

在渭水岸边,很多工匠正在忙碌,这是李孝传旨,当年太宗皇帝在这里智退突厥,四年后李绩带领大军攻破白道,直取阴山,生擒颉利可汗献俘长安。李孝传达圣旨,修建渭水河大桥,两侧立碑纪念,刻上太宗功绩和众将功勋。

李孝在长安外面作秀,立即得到大唐臣民响应,怀念贞观盛世。那些投靠武则天的官员摘去乌沙,自绑身体前来中军谢罪。李孝当然是一一安抚,让他们勤政为民,不追究任何责任

大唐新君,仁德之主。长安还没等攻下,周围已经臣服,杜启山成为孤家寡人。

长安留守府里,杜启山一开始还很自信,别看李孝很狂妄,长安八水之城,根本不是强攻可以短时间能攻下的。他一面派人向洛阳女皇报告,一面在长安征召男子组建军队,准备抵抗。

对齐伦晏报告的情况也不以为然,他认为这是筹码,纵观历史上的改朝换代,或者复国之战,哪个不是后投降的都能得到最多好处。让夺天下的人感到困难,才会重视自己。

杜启山不了解李孝,更不了解新唐军。杜家从杜如晦开始,就不只是文人,而是文武全才,杜启山也认为自己有军事才能。可他实在没有乃祖父的头脑,连形势都看不透,焉能不败?

还有一个杜启山绝对想不到的是,李孝的军事作战,不是单靠一个大将军,而是众人之力的参谋部。每一个作战计划,都是参谋部几十个参谋研究出来的。

夺取全天下,恢复大唐正统,李孝在给全体人员开会确定战略目标的时候,参谋部晋文斌他们就开始制定计划,每一步都演算千百遍。

有一些计划也提前开始实行。以徐文为主的情报组最先开始行动,向长安渗透人员。一个人口五十万的大都市,想渗透进去几千人都不是问题,何况有庞大的经济力量和众多的商贸途径。

就在杜启山征召民壮,组建军队的时候,城外的大型投石机开始向长安城里开炮。不过投进来的不是石砲,而是巨大的箩筐,里面都是印制好的传单,如同雪花一样飘落在大街小巷。

投石机不是空军飞机,不能让占地上百平方里的长安遍布传单,可城里有李孝的人,他们把这些宣传单带到各处。别说民壮,就是京师十六卫的将领也开始军无战心了。

虽然长安十二道门紧闭,但城墙上的士兵却没什么精神。城下是大唐皇帝,是先皇的儿子。武氏是篡权,正是大唐中兴之时,不是李治荒淫无道,也不是大唐天下大乱,所以百姓心里还是感念大唐的好。

相反武氏登基之后,淫乱后宫,蓄养面首,好大喜功,修建洛阳宫,建造明堂,天堂,收刮铁料,增加赋税,奸臣当道,残害正直大臣。这些都是写在传单上流传的,试想还有谁愿意为武氏卖命。

王化的长安百姓,还是听杜启山的,也还有不少忠于武媚娘的官员,长安内部暗流涌动,还是固若金汤的。

天黑的时候,已经驻屯在渭水河边的第一师和第二师营地。在沈川他们组建远征军离开之后,第一师和第二师又再次组建特战队,这一次也不差于第一次。

此时是初秋季节,草枯叶黄,秋风瑟瑟。岸边上一排的小船,上面是两个特战大队,共计六百人,由第一特战大队长温兆伦指挥。他们身上竟然是后世才有的迷彩作战服。唯一的差别就是没有枪,而是折叠钢弩。

几年时间,随着甘州地盘扩大,各种低技术工厂建立,军工局的生产厂也不断研制武器,服装也在更新换代。只是装备的不多,当然是先仅着特战队装备。

随着温兆伦的手势,小船悄然划向对岸。时间不长在一个长满蒿草的地方靠岸,六百人登上河岸,向长安西侧的城墙扑去。

此时沉静的西城方向,三个城门紧闭,护城河上的吊桥高高扬起,城墙上不少士兵在巡逻。

可以说长安防守还是很严密的,杜启山很有能力,这也是他干对抗李孝的原因。(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