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堕落(2 / 2)

那个哨兵一直看着李光顺,他有些警惕,握紧了刀。他也弄不明白这些江湖人要干什么?但有一点他很清楚,敢冲击将军府的人还没有,和另一个哨兵冷眼看着李光顺他们。

李光顺认为胡万林说得有道理,别是赵殿臣有反心吧?他们手握重兵,一方大员,对自己都这样,那其他人呢?得试探一下,不行向父皇报告,所以直接走上了台阶。

那个哨兵一手按在刀柄上,说道:“你要干什么?擅闯将军府格杀勿论。”

李光顺已认定赵殿臣有反心,手里的剑也出鞘向前一指:“让赵殿臣来迎接我,难道他想造反。”

李光顺再小,他是王爷,出身好,如果不是李孝弄的,他们可能有自己的侍卫队,一出来必定前呼后拥。就算不这样,在长安又有几个人敢惹他们,这是气势,一个小兵哪有胆量。面对战场敌人恐怕不会胆小,但这不是敌人,特别李光顺直呼赵司令的名讳,还让他来见他,最关键是最后一句话“造反?”

另一个哨兵也抽出了刀,但李光顺一抽剑,身后的十几个人也全都亮出兵器,哨兵一看打出一声呼哨,从门里面冲出了不少士兵,手里全是大唐军制钢弩,对准了李光顺他们。

敢在将军府闹事,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的。这是西南军区将军府,其实就是司令部,这时可没什么电话,电报之类的东西,将军府也和地方官府衙门一样,既是赵殿臣的指挥部,也是他的家。

从一个护卫队成员,随着李孝一步一步走到今天,位列三品大员,军队中的上将,一方军区司令,再也不是当年了。赵殿臣的家眷也全随着他赴任。前面是军区司令部,后面就是他的府邸。

权力地位的变化,也必然让生活变化,这就是权利的危害。赵殿臣是随着李孝从刘家集开始的护卫队,资格功劳可是比沈川都高,只是照丁解元和晋文斌差一点,合其他几个军区司令一样。

他没想起来李光顺是谁,这不奇怪,赵殿臣怎么也想不到德王会来这里。

当李佩派人来这里找林炎的时候,把赵殿臣吓一跳,朝阳公主被劫持,林炎前来青海,公主带人秘密前来白驼城,自己怎么没接到皇上圣旨?难道……?赵殿臣打了一个寒颤,皇上是什么人?那是有如神仙一样。

作为西南军方第一人,他怎么不知道这些?特别是公主带着军队来的,他也没接到参谋部命令和兵部通知?难道皇上怀疑自己勾结吐谷浑?所以他有些小心起来。来青海时间不是太长,但是作为边塞地区军队的指挥官,地方刺史不归自己管。

西宁州刺史戴贤德也是老臣,并不买赵殿臣的账,除了按规定提供粮草以外,从来不和他说什么。这让赵殿臣也十分不满,军队有军队的傲气和狂妄,可西宁州地方警察局,竟然不给自己面子,抓了不少违纪的士兵。

赵殿臣出面竟然没有要回来,这让他十分恼火,所以西宁州军队和地方关系很紧张。按赵殿臣判断,一定是戴贤德向皇上报告了什么,否则远在京城的皇上,为什么不信任自己?

所以他也让人盯着史戴贤德,一旦发现他的错,那就上本参他,把这个酸儒弄走,或者贬官。可是很长时间也抓不到什么把柄,史戴贤德这个人为官清正,不贪不腐,还真不好弄,不过好在其他地区的刺史并不这样。

西南军区只是司令部在西宁管辖,保护的是从西州开始一直到瓜州这一条好几千里的防线,否则怎么可能兵力不足呢?

这些地区表面上是大唐天下,都有各个的州府县城,但是各地部落也各自说了算,官府控制力并不高,军队有镇压的作用,各地官府对军队还是相当客气的,因为这些县令和此时心里明白,一旦受到攻击,军方找个什么理由不出兵或者延迟出兵损失的是地方,影响的是自己的政绩。

毕竟这是突厥,吐蕃,吐谷浑,昭武九姓和铁勒诸部,还有薛延陀的势力,错综复杂,天高皇帝远,地方政府只能依靠军队来保护,明哲保身,不想影响政绩,官员也就尽力和当地驻军搞好关系。

尽管赵殿臣没有地方权力,可也没有人敢得罪他,这让不情愿来这里的他也没有太想离开,只是皇上对西北用兵,西南一直处于守势,他上升的机会很小,所以对各地送来的礼物也就照收不误。

可他并不明白皇上的意图,一旦发生林凡单枪匹马进青海,公主李佩来救朝阳,这样的事赵殿臣做贼心虚,认为皇上是对他来的。别看他位高权重,功劳赫赫,可是皇上对贪腐绝不手软是天下共知的事。

回到后宅新纳的小妾赵巧刚十五岁,是内地迁来的汉人,女孩子长的很清秀,是赵殿臣巡视湟源的时候见到的,马上让人上门提前,没什么势力的赵家哪敢拒绝,不情愿的答应。

叫赵巧的这个女孩成为赵殿臣的妾室,其实赵殿臣年龄并不大,当时是杨凡他们从各地救出孤,儿年纪也只比李孝大一两岁,如今才四十多岁,赵家能攀上如此高官,也就认了,很乖巧的赵巧正在帮赵殿臣换衣服,一个警卫跑过来:“将军,前面一伙人闯将军府,打伤警卫。”

赵殿臣一愣,什么人胆子这么大,想造反吗?(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