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章 雄心(1 / 2)

调教大明 淡墨青衫 0 字 2022-02-12

 广宁门外真空寺的欢迎阵仗不算大。</p>

所谓的“张党”还只是一个雏形,官做的最大的就是奉召回来当工部尚书的石星了。其次,还是若即若离的张梦鲤。</p>

许国这样的大佬,对惟功只是一种提携和看重的心理,私下里怕是以恩主自居,想叫许国说是张党成员,那是绝无可能,甚至要惹出笑话或是祸事出来的。</p>

曾省吾,改换门庭成功,兵部尚书得以留任,以此人的权位来说,当然也不可能是什么张党。</p>

所以今日真空寺的聚会,在有心人眼里张惟功**已经渐次成型,成为朝野渐渐有影响力的党派,但在整个朝廷来说,这样的一个小党派实在是看不过眼……晋党有首辅还不是那么回事?</p>

邹元标在这一小群官员之中,算是异类。</p>

他今日前来当然和党派无关,事实上他对石星是纯粹的因为政务探讨而熟悉,虽然对石星的某些理念并不赞同,却并不妨碍邹元标与这位前辈成为知交好友。</p>

“读老前辈前次来信,感触良多。”</p>

虽然不少人在侧,邹元标的脾气便是有话直说,石星已经是红袍玉带,官拜二品,也并不影响到邹元标的态度……他看着石星,坦然道:“老前辈所说的今古之制大有不同,尚未闻具体议论,实在心痒难熬,还请老前辈释疑啊。”</p>

邹元标是万历八年进士,石星的科名最少比他早三四科,叫声老前辈也是理所当然。他的态度又是恭谨的很,原本卢洪春等人暗中觉得此人过于不识相,打扰了他们,此时倒是一起摇头微笑起来:和一个书呆子有什么好计较的?</p>

石星沉吟一会儿,郑重答道:“汉制最重地方之权,兵、财、律,都有可取之道,乃至唐时,犹有古之遗风,至宋,则权归中央,地方渐渐沦为附庸,到今日,地方官卑,凡高官显爵,必加中枢朝官以镇地方,比如总督加本兵衔,巡抚加都御史衔,再如各道,亦是由上而下,监督地方,任职地方,上头层层叠叠,束手束脚,身为知府,想修条路,就得跟十几个衙门打交道,盘查往复,纵是热心也凉了。再如,地方有盗,地方很难自理,总得上报,公文往返,小盗还好,大盗就出大事了。总之,现在的大明地方官员,既受制于上,亦受制于下,身在中间,想做事的,不免憋气,除非和光同尘,吃喝玩乐,吟风弄月,讨好地方有力士绅大族,细事交给胥吏去做,这样任你风灾雨雪,好官我自为之,该拿的贽敬,公使钱,馈赠,一文不落,这样的官当下来,当然最为轻松不过了。”</p>

“真是发人深省!”</p>

不仅邹元标是一脸震惊,纵是在场的诸多青年御史,给事中,各部的官员,都是有十分敬服的表示。</p>

卢洪春性子最为耿直,大声道:“一别经年,石公的学识,吾辈望尘莫及。”</p>

众人点头称是的时候,石星却老脸微红,摆手道:“这其中有不少是和英少国公通信得来的感悟,甚至有不少是少国公的原话。”</p>

“原来如此。”</p>

“少国公亦曾经与我隐约提起过,不过,没有石公谈的透彻。”</p>

“到底是吾辈学识远不及东泉公。”</p>

在场的人,多半与惟功有过书信往来,彼此肯定也谈过天下之事。与惟功关系莫切,甚至有张党之嫌的,无一不是青年俊才,最少也是石星这样性格耿直又不曾拘泥而至食古不化者,这样才够资格进入惟功的视野之中,并且加以扶助。</p>

每日晚间,西花厅中,惟功一般是口述,几个字写的好,笔下来的快的参随帮着润色,与石星等人的书信,多半就是这样写出来的。</p>

当然,在这样写信的过程中,参随们也得到了锻炼,境界亦是有所提升。</p>

政治人物中的大人物,多少关系网就是凭书信编织出来,惟功在这方面,堪称勤力。</p>

而且,他的信不是泛泛而谈,军事,政治,经济,文教,地理,数学,几乎无所不包,这几年,每日跟着徐渭孙承宗徐光启袁黄厮混,惟功的学问,已经不是泛泛。</p>

若非如此,眼前这些青年官员,哪一个不是眼高于顶的人物,凭着小恩小惠,岂能长久笼络在惟功袖中?</p>

邹元标这才省悟过来,眼前这些官员都是与英少国公交情颇深的人物,自己这么跑来,确实是有些冒昧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