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智能投顾(2 / 2)

小额信贷,受限于国内市场的野蛮生长,很难有太大的突破,到了这个时候,大家的规模都差不多,你有新增十亿流水,我也不会少于八亿,除非遭遇市场萧条,金龙有可能逆势上涨,但真到了那个时候,大环境变差,整个公司的估值,反而会不升反降。

沈依依主导的消费分期,在汽车领域遇挫,因为竞争太过激烈,每个人都知道这是优质资源,金龙公司相对而言,人脉劣势凸显,勉强谈下几个合作品牌,不得已转向3c电子产品,并逐步拓展到运动、箱包、美妆、手表、珠宝等多个品类,目前已与多家知名品牌oppo、vivo、联想、戴尔等公司达成长期战略合作。

在手机领域,金龙率先推出手了机租赁业务“乐先享”以及以二手手机为主的“二手优选”等,满足用户不同消费场景下的多元化需求,不过这一块市场鱼龙混杂,金龙想做大也很难。

赵子明几经思考,决定再次开拓新的业务,因为他最大的优势就在于网络世界,小讯的优化能力,脱离了这个,去谈发展,缘木求鱼而已。

他从不认为自己就是经营天才,如果没有黑科技在手,也不过是勉强混个温饱,运气好的话,在这里成家立业,时运不济就滚回老家。

赵子明经过最近公司人事的调整和对自己的反省,领会了如何才能趋于不败之地。

立足小讯的优化能力,即使遇到什么挫折,也不会伤筋动骨。

这个道理,他以前也知道,只是随着事业上的成功,渐渐迷失自己,认为没有什么能难得住他,志得意满之时,他觉得自己即使没有小讯,成功也是早晚的。

消费分期业务遭遇不顺,给了他迎头一棒,整体的战略转型,也不能说是错的,尤其是初期,在巨额广告费用的投入下,取得很大进展,甚至这次b轮融资成功,有它很大一份功劳。

然而赵子明野心勃勃的汽车经销王国之梦,很快破裂。

虽然表面上说是多领域发展,开拓新的消费分期业务,却瞒不了自己的内心。

对于金龙公司以后的发展,甚至其他控股公司的发展,赵子明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经营思路,百变不离其宗,坚持发展人工智能,以虚拟世界为依托,最终辐射其他方面。

缺少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一直是金龙公司的软肋,虽然赵子明不歧视草根团队,但是不可否认,高端人才,大多具有留学背景,而且定时补充新鲜血液,是保持一个团队充满活力的关键。

经过猎头公司的推荐,赵子明在十几个人中挑选了顾少泽,就是看中了他的技术性背景,希望他能为公司的发展,找到一个新的方向。

顾少泽没有让他失望,提出的智能投顾领域,他略微一了解,就觉得很符合他的预期。

首先是市场巨大,几百亿的市场,未来有上千亿甚至万亿的规模,值得投入;其次主要是依托人工智能的发展,在这方面,他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最后,已经有公司先行先试,算法模型,智能工具都有了不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