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梅文鼎(2 / 2)

梅文鼎笑道:“草民年轻的时候也是无肉不欢,又素日静坐专研算学,年纪轻轻身体就不大好。后来,得城中大夫指点,日常饮食多素少肉,多一些活动锻炼,再保持活跃的思维,其他就没有什么特别的养身之法了。”

康熙就叹了口气:“老先生尚能自由安排活动锻炼的时间,朕却是政务繁忙,常常一坐就是半日,如之奈何?”

至于少荤腥,太医也提过多次,可是康熙坚持不了,身为一国之君,若是连一点口腹之欲也满足不了,那活着还有什么趣味?

梅文鼎微微欠身:“皇上日理万机,为江山社稷、天下百姓操劳,的确是辛苦了。”

对于满族这个异族,梅文鼎心里是很排斥的,满族在进关之后,大肆屠戮,就是他的长辈,也有被满族屠杀的。

也正因如此,朝廷多次征辟梅文鼎入朝为官,都被他拒绝了。

不过最近几年,梅文鼎对满清朝廷却是有了些改观。

首先,康熙字典的编撰,从他所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对于将来文明的传承是有很大帮助的。

其次,水泥的发明,全国官道的改造,和河工堤坝的巩固,梅文鼎也看到了其中的价值,这两项都是有利于民生的。

再一个,羊毛线的发明和推广,不仅丰富了百姓的衣料,提高了百姓的生活质量,还遏制了蒙古的发展。

这几项,让梅文鼎看到,满清,对这个国家,对全国的百姓,还是有所助益的,并非像当初的元朝那般,无底线的剥削汉人。

而且,梅文鼎感觉到,朝廷这几年,对于汉人的打压和防备有所减轻,对于文字思想的控制也有所放松。最近几年,宗室子弟的嫡妻,多了几个汉女的存在,宗室格格也有几个嫁给汉人男丁做正妻的。

这样的变化,让梅文鼎感觉到,康熙嘴上一直在说的“满汉是一家”,似乎有了那么一点点可能。

所以,这次康熙召他前来,他也是想仔细观察观察,看看这个满清的皇帝,骨子里到底抱着怎样的想法。

一番接触下来,梅文鼎对康熙的印象还不错,就是太子感觉有些阴沉和傲慢,没有人主的气概。

九阿哥这时道:“梅老先生在算学和历法上可以说是学究天人,如今朝廷也无比的重视算学和格物学,梅老先生何不出仕,到京城的格物院教书育人呢?”

对于提出了音标和句读、发明了水泥、发明了羊毛线的九阿哥,梅文鼎是很有好感的,他温和的笑:“九贝勒,草民已经七十有三,一只脚都在棺材里了,教书育人之事还是交给他们年轻人吧。”

九阿哥道:“梅老先生身子骨健朗,再活二三十年没问题,您的学问若是能够传给更多的人,那才是大清之福,百姓之幸。”

十三阿哥也道:“九哥那里的芙蓉醉极具养身效果,圣血米滋补气血,您老要是去了京城,绝对能长命百岁!”

康熙也道:“老先生就不要再推迟了。以前,咱们中原大地各项学说都走在世界的前列,如今,区区欧罗巴的几个小国,就已经在很多学说方面超越了大清,尤其是在算学、几何、格物等方面,已经遥遥领先。若是咱们不奋起直追,再过百十年,咱们中原大地的学问就要沦落为二三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