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未解之谜(1 / 2)

七月的乡村 王社 0 字 2022-03-11

 “京梅,真的没有想到你会来嘛。”也就是在汪镇长刚走的当儿,京梅居然出现在柳三棉的住处门前。柳三棉有此意外,“打电话的时候,我以为你只是开个玩笑呢。”

“怎么,不请自来,是不是影响你什么了。”京梅嫣然一笑,“刚才走的那个人,是个领导吧。在谈工作?”

“是这个镇的镇长,来玩呢。”柳三棉朝京梅挥一下手,“坐吧。”

“嗯。”京梅放下包,坐下后,朝柳三棉挥一下手,“你也坐呀。”

“京梅,你能来,让我相信一件事。”

“什么事。”

“缘分。”

“你信吗?”

“是的。”柳三棉点燃一支烟,“人贵之相有三:曰声,曰神,曰气。盖声清则神清,神清则气清。验此三者,形骨次之,是以古者方伎之妙,有闻人之謦咳而知其必贵者,得之于神也有察人之喜怒操守而知其必贵者,得之于气也。声欲响阔而长,神欲精粹而藏,气欲舒缓而净。反此者弗贵也。有声而神气怯,声缓则其贵迟有神而气怯,声破则其贵不远。富贵而神浊声慢,未可以言贵也。此三者幽而难明,元而难测,惟意所解,言莫能穷也。形体,相之根本也气色,相之枝叶也。根本固则枝叶繁,根本枯则枝叶谢。京梅,你相信这个的。真的,这个东西,真的很玄的。这样说吧,夫论相,所以先究形骨而后观其气色,此皆气色也。夫气舒则色畅,气恬则色润,气润则光泽华美见于色,此皆气色之善也。气偏则色焦,气滞则色枯,气蔽则憔悴黯黑见于色,此皆气色之凶也。若夫形如槁木,心若死灰,淡然不与世俱此,又圣人之相,不可以气色论也。形成而不可变,体具而不可缺。大凡形体惟在完满,隆厚清润崇重平正华秀者,不贵则富也。惜夫!怪而粗,古而露,清而寒,秀而薄者,皆非美相。古人论部位法,以额、准、地阁、左右颧为五岳,以眼、耳、口、鼻为四渎,以上下左右分为九州十三辰。由此观之,则一形之微,其所该也,乌可浅浅而论之哉!故上有天子,下逮庶人,其五脏六腑,九窍之形皆同,然其所为形则异也。若辨析之,须于三停五行中求其要妙,次求气色,左顾右盼,寻根揣本,则贵贱贫富,吉凶寿夭,灼然可见。积德越多,福报越大;阴德越多,福泽子孙。俗话说人做善行,人做善事,天地良知,必有福报。所谓的善行善事,指的就是积德。人积德越多,福报也就越大。关于积德,德有阳德与阴德之分。如做事有某种动机,或许想让别人知道,即使做的事再好,这也叫阳德。作阳德的事,容易做,但关健是人要多积阴德。什么是阴德呢?阴德是人要为善,而别人却不知,作好事而不宣扬,默默无闻地去作,就叫阴德。积阳德别人知道了,善德不如阴德积得住、留得住。如果修心、修行不够,或造点小恶,随修随报,到后来好的善果就没有了。许多圣贤先人告诉人们,如果人积阴德、积善果,那永远都是自己的,别人是偷不去、抢不走的。阴德积得久,积得多了,后面的福报也大,福泽子孙。人们自已多积阴德阴功,悄悄地去做。即使个人独处而别人不知晓的情况下,也不做坏事。洞察一切的天真仙圣就会暗暗保佑,赐予福寿。不仅是在行为上要断恶修善,更要在我们心地上,在暗室屋漏当中要懂得规范自己,不可以产生恶的念头。现在,你和我,单独在一起,我是不能有什么邪恶的想法,是不是?”

“三棉,不落有无谁敢和是什么意思?是佛性,你说有也不对,说无也不对;我们凡夫就是爱执着,说有着在有上,说无著在无上,都当作道理领会了。实际上,佛性是既非有,也非无,非非有,非非无,都不可得,佛性本来如此嘛!你说有么,它无相可得;你说无么,它能起妙用。这不是非有非无吗?佛性如此,事相也如此。举个例子比如茶杯,它无自体,杯子本身是没有的,它是用土捏成形,然后放入窑里烧出来的;你说它没有么,形象宛然,可用来饮水喝茶。不落有无谁敢和吟诗作曲时我唱一句你和一句,此唱彼和就叫唱合。谁敢和?到了最后这个位置就难以开口措词了,说有不对,说无也不对,只好无说无闻了。释迦世尊在涅槃会上说若谓吾灭度,非吾弟子;若谓吾不灭度,亦非吾弟子,你说佛有没有灭度啊?怎么样才能算是佛弟子?非有非无。不对,你说非有非无也不对,还是落在非有非无的概念上。怎样讲呢?海市蜃楼多奇彩,雨后霓虹分外娇。人人尽欲出常流,常流意指凡夫,因为凡夫都是在六道轮回的生死苦海里流转。出常流就是了生脱死,跳出六道轮回的生死苦海。个个都想成佛,都想跳出生死苦海。折合还归碳里坐,折合就是到头来。还归碳里坐,就是还归到你原来所处的地方。我们未修法前,因烦恼、执着,遮蔽了本性光明,经过修法,慢慢恢复了光明,怎么最后还回到黑黑的碳里坐呢?密宗修到最后,就是这样讲,它说功夫做到家,就象腊月三十之月。阴历十二月的最后一日,这天晚上还能看得到月亮吗?民间有一句赖帐的俏皮话腊月三十有月亮时还钱。腊月三十有月亮吗?没有!没有,就不还钱。为什么修道修到最后,竟如腊月三十之月呢?因为功夫做到光明大放、神通大发,还不是究竟位。必须做到一切摄归自心,一法不存,一丝不挂,一尘不染,才是了手时,故以满黑位以表之。修行到家无有生死可了,以佛性本无生死,六道皆如来寂灭之海,是故来去自由,随缘度生。故过了末后牢关,六道轮回就是了生死,了生死就是六道轮回,生死、涅槃皆不可得。折合还归碳里坐,末等于初,真正到了家,就象无修行一样。佛性是一个大圆相,无始无终。但你不要误解为修成佛还返回来做烦恼众生。佛的境界是:烦恼不可得,菩提不可得,众生不可得,佛也不可得,无可取,无可舍。众生是对境生心,妄执妄取。我来找你,真的是觉得和你有缘分的。三棉,现在,我更加证实了自己的直觉。”

“直觉?”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