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0 醉仙楼主(1 / 2)

铁器时代 骁骑校 3893 字 2019-10-08

 醉仙楼是京城举子们最爱去的一处酒楼。老板姓陈名近南。也是读书人出身。为人豪侠仗义。对各地來的贫寒举子们很是照顾。醉仙楼的前院是酒楼。后院是客栈。就住着一群沒钱的举子。而且他们的一日两餐也被陈老板包了。前些年曾经有几个寒士靠着陈老板的接济考中了进士。金榜題名以后一起穿着新科进士的公服回到醉仙楼大礼参拜陈近南。并且每人題了一幅对子给醉仙楼。久而久之醉仙楼的名气就出來了。各地的举子有事沒事就喜欢去那里喝上一杯。并且以认识老板而自豪:

“为人不识陈近南。便称才子也惘然”这句话流传在大明朝的儒生圈子里有一段时间了……听说这位急公好义的侠义之士不但为人豪爽。生的也是骨骼清奇。正所谓身高八尺。腰围也是八尺。所以也有那些和陈老板熟络的朋友直接亲切的将其称呼为“陈八尺” 。

陈八尺最喜欢客人在他店子里留下墨宝。只要看见有书生來光临就要拿出宣纸请人家留下墨宝。如果写得好的话可以直接抵消酒资。这样做的结果是读书人们不管书法水平如何。总要在醉仙楼写几个字才觉得对得起自己的才情。一般书生用宣纸写字作诗。个别名士就直接喝了酒醉醺醺的提了狼豪在雪白的墙壁上泼墨挥洒。写出的诗篇就这样直接留在墙上供旁人欣赏。

江南四公子的才情名满天下。当然是醉仙楼最欢迎的客人。只不过江南四公子不比那些落拓的读书人需要陈近南的接济。偶尔來醉仙楼只是顺应潮流來出出风头而已。并无太大的交情。

江南四公子先在外面的绸缎庄买了一匹白绢。扛着來到醉仙楼要了三楼一个包间。点了几个菜一坛酒。四人痛饮一番后裁开白绢。每人铺开一幅绢开始挥毫。借着酣畅的酒意将南厂藐视司法。侮辱斯文的罪恶行径通过一支生花妙笔淋漓尽致的表达在了白绢上。四人文采甚好。书法也很出色。将四幅声讨赋做的花团锦簇。写好之后将笔一甩。推开窗子将四面写满字的白绢挂到外面。然后丢下银子扬长而去。

白绢黑字。书法飘逸。这样四幅作品出现在醉仙楼的窗外。顿时引起无数路人的驻足围观。一些前來喝酒的书生也站在楼下摇头晃脑、拖腔拿调的读着。不到一刻。醉仙楼下就聚集了一大帮人。

江南四公子并沒有在白绢上留下自己的真名。而是临时编了一个“醉仙楼主”的笔名。这下可给陈近南惹了大麻烦。楼下围观人群里对这四篇赋有叫好的也有叫骂的。分成两个阵营互相攻击。骂來骂去的都把醉仙楼主的名字挂在嘴上。这醉仙楼主是谁。有点脑子的人都会立刻联想到醉仙楼的老板陈近南。

不出三刻。四幅白绢下面又出现了一张长达一丈的宣纸。上面亦用龙飞凤舞的行书写着大篇反驳醉仙楼主的话。最后的署名赫然是陈近南。

原來醉仙楼主不是陈近南啊。老百姓们大吃一惊。继而更加兴奋。这下子可有热闹看了。果不其然。陆续又有读书人借了笔墨宣纸上去一展风采。小半个时辰过去。醉仙楼的外墙上已经贴满了宣纸。从三楼窗口一直写到楼底下。而且丝毫沒有停息的迹象。还有听到消息的读书人在望醉仙楼方面赶。希望能在这场别具特色的文坛斗法中露一小手。

南厂耳目众多。第一时间就发现了醉仙楼发生的事情。紧急汇报给厂督大人以后。刘子光沉思片刻。决定还是用温和的方式來解决这件事。南厂里面识文断字的书办们被紧急集合起來。换上便装赶到醉仙楼去为支持镇武伯的一方助阵……书办们虽然沒有什么高深的学问。但是毛笔字都还写的中规中矩。一张宣纸也不要多写什么。“只要写上力挺刘青天”或者“镇武伯铁肩担道义”之类的场面话就可以了。一张此类帖子赏钱五十文。如果能单独开帖。洋洋洒洒写个几百字出來的。重商银子五两。

书办们风风火火赶到醉仙楼。却发现自己已经來晚了。这里的风向已经大变。醉仙楼的一面墙已经被帖子覆盖了 。满眼都是支持镇武伯的帖子。先前那些诋毁南厂和刘子光的帖子已经被彻底淹沒。主力是來自福建、台湾和山东的考生。陈近南是闽人。在福建举子中的号召力很大。再加上刘子光的坚定支持者山东举子们。一时之间压倒了对方。占据了上风。

“我和那个叫陈近南的家伙沒有什么交情啊。”得到汇报的刘子光大为纳闷。难道就是因为我为商人说过几句好话。或者是这家伙想抱镇武伯的粗大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