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 选帅(1 / 2)

铁器时代 骁骑校 3832 字 2019-10-08

 袁崇焕有此信心击败西夏人。并不是因为这几件简单的西夏兵器装备。而是飞根据刘子光所提供的情报和现在大明的国力。经过综合分析之后所做出的判断。

刘子光从巴图嘴里问出來的情报还是很有用的。西夏人逐水草而居。乃是典型的游牧民族。虽然西域有沙州、甘州、兰州等城市。但总体经济并不发达。粮食种植面积也不多。只有简单的手工作坊。茶叶。丝绸、各种工业品。甚至粮食都要依赖进口。现在打仗和宋元时期不同了。先进的蒸汽机械、火药武器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打仗就是打后勤。缺乏后勤支持的军队是很难打胜仗的。到时候只要固守坚城。用火器大量杀伤敌人。就算西夏骑兵的骑射功夫再强。机动能力再好。又能如何呢。

听刘子光说。西夏人只有二十万兵马。且多是骑兵。骑兵在西域戈壁荒漠上的作用很大。但是在陕西未必能发挥优势。黄土高原、秦岭、大巴山横在那里就是天然的屏障。虽说从兰州沿着渭河就能杀到西安。可城高墙厚的古都长安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攻破的。退一万步说。即使西安沦陷了。再往东还有潼关呢。陕西人悍勇。随便招募几万个士兵固守城池。靠着中原的粮草军械。肯定能撑个一年半载。西夏人久攻不下就会劫掠一番撤回西域。和当年唐朝时候回鹘吐蕃进长安一样。到时候就可以堂而皇之的引兵西进。收复长安。岂不是大功一件。

还有一个让袁崇焕不得不站出來的原因是这二年刘子光的风头出的太多了。收台湾。战南洋。平湖广。定江西。连战连捷。从一介九品兵备把总青云直上成了一等侯爵。这里面人情和运气占了一些。但更多的还是战绩。以前刘子光只是袁崇焕的后生晚辈。只配跟在徐州军的牛参将后面喊叔叔。现在可好了。位极人臣。高官显爵。就连袁崇焕见到他都得先行礼。人家是超品的侯爵嘛。

所以袁崇焕必须站出來打一仗。这一仗还不能太简单。比如满清。已经是秋后的蚂蚱。换谁去都能掐死他们。柿子不能捡软的捏。要打就打个硬仗。

听了袁崇焕的话。朱由校很是欣慰。面临三面夹攻的危急局面。臣子们却如此奋勇争先。毫不畏惧。看來大明中兴有望了。袁崇焕虽然不如刘子光那样能打。但却是一员不可多得的帅才。面对西夏的战争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整合陕西河南等地的资源。募兵征粮。筑城修路。攻防兼顾。派刘子光去只怕难以胜任。还是袁尚书亲自前往比较好。

“袁爱卿打算如何平夏啊。”朱由校问道。

“陛下无须多问。予我兵马钱粮。只管听候捷报便是。”袁崇焕这话说的牛气。皇帝你不懂打仗就别瞎问。我老袁心里有谱。做好你该做的后勤工作就好了。军前的事情别搀和。

袁崇焕牛气冲天。朱由校却沒有生气。反而更加相信他了。道:“如此便好。朕加封袁爱卿为陕西督师。总督西部军政事务。兵部的差使依然担着。有什么需要调配的只管递折子上來便是。不用经过司礼监直接送到御书房。”

袁崇焕抢了平夏的差使。魏国公徐增寿也坐不住了。站起來道:“臣愿领兵北伐。六个月马踏北京。生擒康熙。”

魏国公本是开国大将徐达之后。自幼熟读兵书战策。一身武艺更是精湛绝伦。可是极少有机会上阵杀敌。他已经是国公身份。又是堂堂的国舅爷……五军都督府大都督。论地位不比刘子光差。但人家就是喜欢打仗。如今大明遭遇三面夹击。正是老徐家报效朝廷的好时候。

对这位大舅哥的本事。朱由校清楚的很。自己那位皇后就有一身强横的枪棒功夫。打满清和打西夏又有不同。在大明君臣眼里。满清那就是盘子里的菜。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这些年來两国交战无数次。彼此都很熟悉。尤其最近两年。满清连战连败。精华将领尽丧于山东。国内又起祸端。最后一个能征善战的大将鳌拜也死在了康熙手中。现如今的满清就像一个病入膏肓的老人。经不起捶打。让大舅哥去练练手过过瘾再合适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