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0 入城式(1 / 2)

铁器时代 骁骑校 4937 字 2019-10-08

 南京聚宝门。城墙上彩旗招展。士兵盔明甲亮。城门两旁万民涌动。争相观瞻监国大人的风采。

昨天夜里的时候。应天府就派人把城里的主要道路打扫的干干净净。用篮子盛着石灰在路边印了一个个的圆印子。树上用彩绸装饰着。地保们头天就敲着锣打过招呼了。家家户户把孩子、狗都看好了。别乱窜。想去观看监国大人进城的必须穿新衣裳。也别想着什么马前告状的事儿。有啥冤屈以后再说。无论如何不能让监国大人这个进城仪式搞得不痛快。

钟寿勇带着一队人马早已接管了京城防务。他以前就是干五城兵马司指挥使的……搞这个自然是得心应手。眼下天启皇帝不知所踪。刘宗敏已经被擒。人心思定。断不会有什么人跳出來捣乱。但是为了以防万一。他还是在高处安排了狙击手。动员了应天府的所有衙役和兵马司官兵上街执勤。

从常州到南京的铁路沿线。每隔五十步就站了一个兵。当监国大人的专列经过的时候。举起兵器敬礼。刘子光站在专列车厢的侧门旁。不时向外面挥手致意。那些执勤的士兵自然是岿然不动。只有目光随着火车的行进行注目礼。但是心里却是心潮澎湃。暗道终于见到了监国大人。这辈子沒白活啊。

到了城南火车站。火车还沒停稳。外面围观的百姓就激动起來。喊什么的都有。有喊国公爷的。有喊刘大帅的。有喊监国大人的。总之是热情似火。连负责维持秩序的衙役们都有点扛不住了。

刘子光在火车上也是感慨不已。他想到自己五年前平定江南之后的那次返京。当时自己还是侯爵的身份。天启帝亲自來迎接。也是如今天这般热闹。可是斗转星移。皇帝已经不知所踪。而自己便变成这个国家实际上的掌控者。回想起來令人唏嘘。

火车终于停稳。外面红地毯也铺好了。刘子光在众将的簇拥下走下火车。顿时外边又是一阵阵欢呼。刘子光依然是一副艰苦朴素的做派。一身半旧(www.hao8.net)战袍。看起來和普通老军差不多。但是举手投足之间的风度。却让身后那些蟒袍玉带的文臣武将们黯淡无光。

随着一声“敬礼”的口令。早已等候的仪仗队一起举起火铳敬礼。镀铬的火铳管上装着寒光闪闪的刺刀。一起动作起來令人眼花缭乱。真是威武雄壮。这些兵是从徐州调來的亲卫队。刘子光的嫡系人马。南京初定。还是带点自己人心里踏实些。

检阅完仪仗队。刘子光正要上马。忽然听到有人高呼一声:“国公爷慢走。”转头一看原來是几个花甲老人捧着一块牌匾走过來。刘子光一看就笑了。不知道是谁搞得这一出。分明是哄自己开心。不过效果挺好。他也就配合着走上去接匾。

老人们颤巍巍地要跪下。却被刘子光搀住:“老人家使不得。”

牌匾上蒙着红绸子。刘子光亲手接过。让两个亲兵帮着举起來。一手扯下红绸布。露出四个刚劲有力的金字:

安邦定国

这个评语很恰当。大明朝危在旦夕之时。唯有镇国公刘子光能扶危定难。匡扶明室。还黎民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牌匾高高举起。向四面八方的百姓展示。一时间掌声雷动……刘子光让人把牌匾放在车上。又赏了几位献匾的老人。这才上马进城。

进城的队伍很庞大。动用了皇帝的全套仪仗。现在刘子光可是监国。那是国字号的领导。就算使用皇帝仪仗也不算僭越。更何况这个时候谁还敢较这个真。刘子光本人则楞了一下。随即笑笑也就沒说什么。

一路走过去。道路两边的百姓无不下拜行礼。真可谓万民敬仰。刘子光一边走一边向两旁拱手致敬。在进入聚宝门的那一刻。他忽然觉得有些好笑。脑子里不自觉地就想到了当初上学时候历史课本上的一幅插图:李自成进北京。

刚刚进入城门。就看到前面空荡荡的大路上跪了两个人。着上身。背负着荆条。仔细一瞧还是故人。一个是前南厂提督孙纲。一个是前锦衣卫副指挥使许三皮。

这两个人可谓功过参半。四月事变中他们是倒刘的主力。可是以后却又多次帮助了刘子光系统的人。尤其孙纲。自打受了重伤以后就不知所踪。其实暗地里收拢旧(www.hao8.net)部掩护红衫军的人逃亡海外。不知道救了多少人的性命。这次南京不战而降。也是此二人的功劳。

本书一起看。支持正版《铁器时代》……请登陆

今天是个皆大欢喜的日子。即使刘子光对此二人心存不满也只能顺应民意。换上笑容演一出尽释前嫌的大戏。

刘子光下马将二人搀起。亲手拿掉他们身上的荆条。语重心长的说道:“浪子回头金不换啊。”

道路两旁围观群众虽然沒听清刘子光说的话。但是看的却清楚。只见孙纲和许三皮两人再次拜倒。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头。然后孙纲跪在地上权当马凳。让刘子光踩着他的脊背上马。刘子光也不客气。踩着孙纲。在许三皮的搀扶下上马。然后孙许二人牵马坠蹬。服侍两旁。大队继续前行。群众们则一起欢呼起來。

到了前面岔路口。刘子光想往自己家方向拐呢。可是前导队却径直往皇宫方向去了。刘子光立刻叫停。将管事的官员叫过來。和颜悦色问道:“你这是往哪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