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一个消息(1 / 2)

 回到上海,曹青屁股还没坐热就挨了一顿劈头骂,平常脾气很好的高强破天荒地把曹青给训得狗血淋头,拍着桌子面红耳赤,瞧他瞪眼愤怒的样子差一点儿就要提起鸡毛掸子抽这臭小子几下了。

不仅是高强,就连急急赶来的特伟也是气得不行,家里头就和开批斗大会一样轮流把曹青狠狠地批了一场,直到心疼曹青的韩萍请来荣发奶奶,这才渐渐消停下来。

“臭小子!下回再这样瞧我不狠抽你一顿!”提着鸡毛掸子,高强抽在桌上啪啪直响,骂得曹青是头也抬不起来。

虽然挨了克,但曹青心里却没有一丝反触情绪,相反他心头反而暖洋洋的。这才是自己的家,不是自己的亲人他们能这么骂自己么?要不是担心自己的安危,高强和特伟何必这么着急呢?

“饭做了么?”气呼呼地又说了曹青几句,高强扭头向韩萍问。

“哦……做好了,做好了……。”韩萍连忙答道。

“开饭!”高强一挥手,压住怒火对曹青道:“你要好好反省反省!行了,还不过来吃饭!”

“哦……哦……。”曹青耷拉着脑袋站起身,一步一挪地向饭桌走去,瞧他这样子一直没说话的小芸扑哧就乐了,拉着曹青的手就把他给拽了过来。

“嘻嘻,别听爸爸骂的凶,哥哥你不知道,你离开这几天爸爸天天都在念叨你呢,对了,那天你打电话回来爸爸听后不知道有多高兴呢。”

时间不早了,特伟被高强留下来一起用饭,饭桌上当然也免不了再批评曹青几句。不管他们怎么说,曹青都是一副虚心接受的样子,至于心里是不是“屡教不改”那只有他自己知道了。不过,有一点曹青嘴严的很。没把和首长见面的事说出来,当然更没有提在中南海小礼堂放映室的那次小规模的播放了。

直到现在,特伟他们还只是以为曹青年少气盛,一个人拿着拷贝跑北京找电检评理去了。不过,直到曹青回来那天,特伟也没在北京电检部门打听到有曹青这么个半大小子出现的情况。

心里暗叹侥幸。自觉得有可能是曹青在北京人生地不熟没找到电检地办公场所。再加怕家里担心就这样白跑一次回来了。看着这个得意弟子。特伟有些恨铁不成钢地心情。曹青毕竟还是年幼啊!人情世故许多方面还很欠缺。电检是好惹地么?和电检评理不但挽回不了结果。甚至还可能被对方惦记上。要是惦记上了以后可有得给你小鞋穿了。这些特伟都深有体会。绝对不想曹青曾经他当年地老路。直到碰个头破血流方才醒悟。

对曹青私自离开上海一事。不光是教训一顿就算完地。第二天特伟还以上美影领导地身份给曹青一个记过处分。不过。这些曹青都不在乎。现在地他心里高兴地很。制作小组解散之后曹青手上暂时也没什么事。每天除了上学之外就来上美影报道一下。东转转西看看。耐心等待着上面地结果。

时间一晃就一星期过去了。当有一天一份挂号信直接送到特伟地办公室时。特伟看着信里地内容当场惊讶万分。百思不得其解之下连忙叫来曹青。把信递给了他。

“啊!审查通过了?爷爷。这是好事。好事啊!”这就是曹青一直在等地消息。一看之下当场乐得跳了起来。

“好事是好事。可是它……当初地结果不是这样呀。”特伟疑惑不解。

“爷爷。上面不是说了么?是他们工作失误写错了片名。张冠李戴了。”曹青装着什么都不知道地样挥挥这份信。首发书.道

“不对不对……。”特伟连连摇头:“这么大的事怎么会搞错?青青,这不会是你搞的鬼吧?”

“我能搞什么鬼呀?”曹青很无辜地一摊手:“电检的门朝那边开我都不知道呢,再说他们领导又不是我亲戚。”

“这也是……奇怪了……。”皱起眉头,特伟百思不得其解。曹青地话是实话。他曾经打听过曹青在北京的下落,可并没有听说他去过电检。可这出乎意料的结果又是怎么回事呢?难道真像信上所写地是他们工作失误?特伟想了老半天也没想出个头绪,但不管怎么说这的确是件好事,值得高兴的好消息。

特伟在挠头,曹青却暗暗直乐,让所有人都束手无策的事首长一出面就搞定了,看来还是自己当时的决断正确。眼下有了结果,曹青立即趁热打铁,提出了要重新恢复制作小组。继续进度的要求。对于这个合理要求特伟当即就答应了。不过为了慎重他必须再和厂领导们开一次会,并想电检确认一下这个结果的真实性方可让曹青继续工作。

三天后。停顿了整整半个月的制作小组重新成立了,《飞向人马座》的后续工作也有条不紊地再次开始。这些喜事不仅是曹青,包括整个小组地成员都异常高兴,憋了许多日子的劲全使了出来,要用工作来追回中断的那些时间。

“哥哥,爷爷让你明天去一次。”这天晚上,小芸告诉曹青沈爷爷找,由于耽搁了半个月进度,曹青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扑在了工作上,回到上海后就和沈老见了一面,之后一直在厂里忙忙碌碌的。

“爷爷找我?什么事呀?”曹青好奇地问。

“我也不知道呀。”小芸摇着脑袋,两条小辨在肩上摆动着特别可爱,嘻嘻笑着告诉曹青今天她去沈老家学习的时候,临回家前沈老特意让她转告曹青,叫曹青明天抽个时间去一次。

追问了几声,见小芸的确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曹青也没放在心上,答应明天去沈老家。躺在一帘之隔的床上,小芸美滋滋地吃着曹青从北京带回来的果丹皮,和哥哥聊着天。难得有兴致,曹青也就陪着小芸说说话儿,问问她现在的学习情况。还有少年宫地那些事,两个小家伙你一句我一言地聊着,谁也不知道谁后来先睡的,就这样稀里糊涂地都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是星期天,一大早,曹青就先去上美影安排了一下加班工作。随后和小芸一起去了沈老家。到了沈老家中,笑呵呵地沈老早就在等着他们了,等给小芸布置了今天的作业后,沈老带着曹青走出了画室进了书房。

“爷爷,妹妹说您找我?”坐下后,曹青问道。

“对!”沈老点点头,直截了当地告诉曹青他明年要走了。

“走?您去哪里?”曹青惊讶地问。

“去欧洲,我女儿那边。”沈老从口袋里摸出封信,笑笑递给了曹青。

出于礼貌。曹青只看了看信封,这是一封从里昂寄来的信,早就听说过沈老有个女儿早年就去了欧洲。没想到居然住在里昂,而且还是里昂中央理工大学地教授。

“我和女儿二十多年没见了,她去欧洲的时候还是五十年代末,一转眼现在都八十年代了,时间过的真快……。”点起烟斗,沈老述说起了往事。当年他女儿是去欧洲留学的,后来学成后因为文革的原因就没回来,为了女儿地事沈老在文革中吃了不少苦头,父女相隔。多年未见。

沈老地夫人很早前就去世了,可以说在这世界上他女儿的一家是沈老唯一地亲人了。首发以前,因为政治原因虽然知道双方远在千里之外,但无法联系。现在中国开始改革开放,许多有海外关系的家庭也渐渐续上了多年的联络,找到了各自的亲人。沈老也是如此,前些时候他女儿抱着尝试的心情给沈老写了封信,就这样多年未联系的父女终于找到了对方,通过书信来往。得知沈老一切尚好,身体健康时,他女儿非常高兴,要不是学校工作太忙暂时走不开,甚至考虑亲自来上海见父亲一回了。

曹青手上的这封信是几天前收到地,信上沈女士为了考虑父亲的身体和生活条件,提出了让沈老去欧洲一家团聚的请求。要是这信放在以前沈老或许不会理睬,可这两年随着年事渐高,沈老地身体渐渐差了起来。就和一台转了几十年的机器零件开始出现老化。生老病死是规律,人人都不能例外。

年龄大了。许多可能都会发生,沈女士让沈老去欧洲团聚也是出于这个考虑,在沈老心里同样也起了这个念头,要是再不去的话,说不定那天躺下后就永远睡过去,再也见不到这个女儿了。

“爷爷,这是好事啊!恭喜爷爷能够一家团聚。”曹青真心地为沈老高兴,欧洲的条件要比中国好得多,沈老年轻时候又在欧洲留过学,有沈女士在那边照顾着,肯定能够安安稳稳地度过晚年。

“好事是好事,不过今天找你来是谈另一件事。”沈老笑笑,伸指在那封信上敲敲道:“青青,有件事想和你商量下,爷爷年纪大了,这次去欧洲估计也不会再回来了,所以我想带囡囡一起过去。你也知道,欧洲是文艺复兴的起源地,有比国内好得多的学习条件,囡囡到了那边会比在国内学习更好。”

“去欧洲?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