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甘拜下风(2 / 2)

一时间,竟然朱元璋爱不释手!

可被抱在手上的朱雄英却不由得心中暗自叫苦不迭。

拜托,朱元璋呐,请别这样好不?

我已经不是三岁小孩了!

……

……

好不容易结束在宫门口的混乱和非礼!

朱雄英总算在众多锦衣卫护卫的拥簇之下,来到了应天府衙门!

眼下,锦衣卫护卫的数量已经急剧暴增,加上原来朱元璋给他指派的护卫人马,已经达到了600多人。这么些护卫人马往那应天府衙门一一站立。

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个高级军营呢。

许多外出办事的应天府衙门官员,回到衙门也是不由得一愣。

好家伙,感情这应天府衙门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一走进门口,竟然有一种走进了锦衣卫衙门的错觉。

些胆小的官员便开始有些两腿发软。

你每天都要去的地方,忽然,两列都站满了锦衣卫。

那感觉就像,你每天回家回单位的时候,你发现那门口密密麻麻的占满了两边清一色的纪检人员,以及一些高级警察。

就问你两腿肚子会不会发软?

就问你那小心肝怕不怕?

据说这么多锦衣卫,往那应天府衙门一站!

应天府衙门各个官吏们,最近各种读值以及贪腐现象都得到了大幅度的遏制。

一个个都无比奉公清廉起来,就连工作热情也比以往高了许多。

眼下这不,一个个官员手中拿着一些要等待审批的公文,已经排了好长的一列队伍,一个个的等在朱雄英面前,逐个的等着审批公文。

这也让刚刚进入岗位角色的朱雄英,一时间压更适应不过来。

口中叹了一口气,也不知以前的那些应天府尹,是怎么熬过来的?

想来应该不会是像后世的那些官员们,手中拿着一份报纸,右边一盏咖啡,悠哉悠哉地度过一日,朝九晚五。

可为什么自己做了个官,竟然忙碌的这番地步,旁边小吏给自己倒的水,都已经冷了好几回了。

这一上午以来就没来得及喝一口水,手中的毛笔就一直没怎么停下?,右手满手都是墨汁。

你还别说,这个万恶的封建社会,搞不明白那些古代人,写个字都要弄得一手墨汁,而且还得强迫自己把每个字写的像是艺术品一般。

看到那些官吏们上交过来的公文,朱雄英便直呼好家伙,这些人呐,一个个字写的就像是后世的印刷体一般,每个字的间隔和大小,仿佛经过512核电脑详细对比过一般。均匀而又方正!

令自己顿时心生一股无比的崇拜感。

怎么自己写了这么久?就是没能写出一副漂亮的字呢?

真是惭愧至极。

其实,经过宫中几位大儒严格教导,到现在朱雄英的一手毛笔字,其实也还能算得上是不错了。

但这种事就怕比较,一旦比较的过程当中,便很快能够发觉得自己哪些地方不够尽如人意。

甚至和那些优秀的人和事比起来,才明白什么叫做天渊之别。

作为一个现代人,朱雄英可以说是没太多耐心的,尤其是把时间花在这种边边角角的事情上!

这些下级官吏,一个个递上来的公文,其实都是一些审批的事情,只不过这些公文,总体上来说都是一些各个府县,相互之间的一些各种钱粮账目,以及一些刑事案件。

朱雄英麻利的将那些刑事案件的公文放在一边,先把那些钱粮账目能够快速审批的东西先行处理再说!

以免太多公文积压在自己这里,到时候免得自己越堆越多,越堆越忙!

只不过刚刚才看了前几个关于钱粮账目审批的一些公文,朱雄英便觉得有些不大对劲。

这些个公文,说实话,其实虽然事情比较琐碎。

简而言之,就是应天府下头的几个县,上交到应天府一些钱粮账目,原本缩起来也没有多大出入和问题!

但是数据这种事就需得严谨,如果手中拿到的这个公文,已经是今年秋天的上交钱粮的账本。

因为账目不对,为免得麻烦,应天府的官员,尤其是那几个掌管钱粮账目的官员,竟然在前任应天府尹的默许下,盖了个空白章,便让县里的办事人员给带了回去!

幸好县里的办事人员回去以后发现账目还是不对,涂涂改改已经无法辨认,索性重新递了一个账本,重新填写后又再次上交了过来。连同在那已经图的没法辨认的原先账本,一并交了上来!

朱雄英有些不悦的抬起头来,他看眼前的这个县丞,这个古代的县丞,大约就相当于后世的副县长之类的。

朱雄英鼻孔里一声冷哼:“你将这个新旧账本一起交上来,但你现在写的这个数目就一定对的上是吗?”

那个县丞有些尴尬的摸了摸鼻子,呵呵一笑:“吴王殿下说哪的话?这个钱粮账目本身就比较琐碎,发生一点出入,那是常有的事,小人没有什么其他的意思?就是斗胆想请吴王殿下,在这单头盖一个空章,这样我们回去核对账目,就不用再回跑回来了,上头盖了空章,我们直接在线里面核对就行了!”

却见眼前端坐的朱雄英,却是满脸的怒容,大声呵斥道:“照你这么说,若是本王盖一个空章上去,到时候你回去乱填一个账目数字,账目出了差错,岂不是要本王来承担?”

那个县丞也想不到吴王殿下,朱雄英竟然会发这么大火?

赶紧赔笑道:“吴王殿下请息怒,这个实在怪不得我们,前任应天府尹都这么做的,漫说是全国各地官员,就算就算是旧元时代,各级地方官员都是这么做的,钱粮账目本就琐碎,有些许出入,那很是正常,不过殿下放心,这个出路不会太大,不会太离谱,绝不会牵连到殿下!殿下只管放心的盖个空章上去,我等回去严格核对,断然不会有什么差池!”

就在这时,身后的一大堆官吏也纷纷大声附和道:“是啊是啊!殿下可能不知这里头的官场规矩,别说是我们应天府,就算是其他地方的各个府县,甚至是户部衙门,大家以往都这么做的,实在是跑回去,路途太过遥远,如果发现账目有一个顶点不对劲,如果再跑道上级衙门,就为了盖一个确认章,那岂不是一个小小账目便要来来回回跑好几趟?这一年下来,一个线的战木就会有几百上千条,卑职等也实在没法跑呀!”

此事此刻,吴王朱雄英脑子里嗡嗡直响!

脑海里瞬间闪过了一个词语!

一个引爆大名明初的骇人听闻案件!

空印案!

席卷了大明初期全国上下各各府县的空印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