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四合院(1 / 2)

灵异第五科 海鑫 3437 字 2019-09-09

 吃过晚饭。天还没完全黑,我们三个照着纸上的地址开车来到前公用胡同15号。我没想到姓张的居然住在胡同里,说起北京胡同,大多数人都会直接联想到如今已成了保护文物的东四西四十条、皇城根下的南北长街。他们犹如古都悠远历史的佐证,安详静谧、横平竖直得端坐在繁华都市拐角处,波澜不惊。与内城不同,宣南是皇城大内和北京市井社会的结合部;这里会馆云集,又是外省文化与京师文化交会处。宣南也有很多胡同和四合院,这里属于外城,建筑方面没有太多限制,院落大一些的,有四五进院落和几层跨院,甚至加盖了二层小楼。院落小的,也就是只有一座三合院,连四合院都够不上。

暮色四合,街上渐渐喧闹起来,我们的越野车在胡同里七拐八绕,越开越慢。不时得有放学骑车回家的中学生从我们车旁一晃而过,漂染成淡黄的头发和五颜六色的山地赛,倏然消失在胡同淡灰的暮色里。宣南的风物,比起东城西城,少了一分气定神闲的悠然,却多了独属于市井的一分鲜活。当前朝的铁帽子王府,纷纷变作学校派出所幼儿园,而蜗居一隅的湖广会馆却依然夜夜笙歌,庙堂与市井,到底哪个生命力更强些,又有谁说得明白。

大熊咣当一脚刹车,把我从胡思乱想里扯回现实。抬头,参天古木的掩映下,一座大宅门赫然矗立眼前。“姓张的就住这?”我倒抽了一口冷气。姓张的哪怕住在顶级的豪华别墅我恐怕都不会奇怪,可住在这样一个规模的四合院,我却不得不惊讶,现如今这种规模的一处四合院的价值简直可以用天价来形容。且不说在北京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就说能保存下来这么完成体现出古风古韵的四合院,就已经不能再说是住房,而是地地道道的古董了。

我们三个下了车,敲了敲门上的铜环,静静的等着。过了有两三分钟“吱呀….”一声门打开,从里面探出一个脑袋。开门的是个老头看上去怎么也得有六十多了,人很瘦,穿着一身练太极月白色的大褂,头发灰白。眼神之中尽是警惕和疑问。

“张先生吗?我们是市局五科的。听说您家中有怪事发生,杨科长派我们来看看。”我一边说一边掏出了自己的警官证。老张头很谨慎接过我手中的警官证,举着手中的电筒仔细检查了一番,然后递还给我,冷淡的说:“进来吧。”

按照我这几年的经验,一旦碰上这种所谓的怪事,只要我们上门,大多数人家都很热情或是显得慌张有些迫不急待让我们去处理他们碰上的怪事,而像老张头这么冷静的还真是不多见。

跟着他进了门,四下一打量,这套四合院还真是标准,这是那种一套四合院里只住一家的样式。按以前来说都是户主老爷太太住北房,长子和媳妇住西厢房,女儿住北房西边的耳房,东厢房作厨房兼饭厅,南房作客厅或书房或佣人房或其他子女住。可一眼望去整个院子除了北房其他屋子都黑着灯。也没见到其他人

院子里种着丁香石榴,还有蔬菜花草。院里有枣树院外是槐树。这种四合院住着当然是有滋有味。我暗暗羡慕,有这么套四合院可比那些高档别墅牛气多了。

老张头把我们请到客房,一进屋我们三个又有点发傻,但见这屋子里摆设的当真是古香古色,紫檀的桌椅,墙上挂着古画还是有对联,四周摆放着各种的瓷器,要不是屋顶上亮着一盏吊灯,我真怀疑自己到了古代哪位大官的家里。

老张头请我们坐下,却连杯茶也没给倒,就那么冷冷的看着我们,像是审视又好像还有点怀疑。看他这架势派头倒真有点过去满清大官的样子。

场面显得很尴尬,我轻轻咳嗽了一下问:“张先生,您说家中闹鬼,能详细的说一下吗?”

老张头轻叩桌面:“最近这两三天,宅子周围老有怪声,还有白色的东西晃来晃去的,起初也没太在意,昨天却越发闹的欢了,大门不停有人在敲,等我出去又没人,院子里也传出女人凄厉的哭叫声。反正这两天就没消停过,你们来了就给好好看看吧。”

“除了这些还有吗?”我问。

“这些还不够吗?还要有什么?”老张头一翻白眼,显得很不耐烦。

我被他一顶吃了个大瘪,大熊开口问:“这种情况多长时间了?我要确切的时间,到底是两天还是三天?发生的时候都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还有以前发生过这些事吗?”

大熊的语气比我生硬多了,这老头好却像是个吃硬不吃软的主,不但没不高兴,反而沉思了一下说:“确切的来说是三天了,以前一直都很平静,我从小就住在这里从没发生过这样的事。每次出现女人的哭喊声都是在深夜一点到天亮之前,断断续续的。但是只要一天亮就一切都正常了。地点就在这宅子里还有附近,具体什么地方?我要知道就不找你们了。”

“家里其他人呢?也都听到这些怪声了吗?见到那白色的东西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