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最强战机出世(2 / 2)

王东一边讲解,一边用指挥棒进行现场描述。

像这样的设计,让大家都是耳目一新,感觉很高级的样子。

大家来到机身的尾部。

在这里,大家才真正的意识到这款战有多么的与众不同。

喷嘴的外形也是采用矩形锯齿设计,位于外倾的垂直控制面的中间处。

“这样的设计既降低了红外线讯号的强度,同时也降低了雷达波的反射面积。”

像这样的喷嘴设计,也很特别,一般只出现在科幻电影上。

制造飞机的主体支撑材料全部采用了钛合金+金碳元素。

机身机翼外壳则是采用了玄武研究院最新出产的碳钎维材料。

这么一来整机质量大大减少,从之前的11吨重量降至九吨,比起苏27,相差了整整一半的重量。

这样的制造材料,之前是没有的。

碳纤维材料基本都被岛国和北美垄断,这种材料也是最近才研发出来的。

主要还是制造工艺的问题,所以稍微晚了一点。

有了这样的材料作为支撑,该款战机的航程将会大大增加。

它的作战半径,现在初步估计就是1500公里,具体情况还需要试飞多次后才能确定。

设计之初,这款战机就有着12马赫超音速巡航速度,最高318马赫攻击速度。

銆愯璇嗗崄骞寸殑鑰佷功鍙嬬粰鎴戞帹鑽愮殑杩戒功app锛屽挭鍜槄璇伙紒鐪熺壒涔堝ソ鐢紝寮€杞︺€佺潯鍓嶉兘闈犺繖涓湕璇诲惉涔墦鍙戞椂闂达紝杩欓噷鍙互涓嬭浇iiread銆?p

现在换了材料,试飞后不知道能达到多少。

以后的民航客机,如若大量采用这种碳纤维材料,机身的整体重量都会大大减轻,载油量会大增。

这款战机的最大特点,还并不是隐身和机动性。

它装载的自适应电磁波被动接收雷达,可是战场最大杀器。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电磁波是能量的一种,凡是能够释出能量的物体,都会释出电磁波。

飞行器自然也不能例外,而且因为发动机的因素,它还会比一般的物体更加强烈。

自适应电磁波被动接收雷达可以在空中接收一切电磁波,然后根据电磁波的强弱和频率进行多次筛选,最后判定敌机的存在,甚至是锁定对方的位置。

这套系统是姜余用人工智能和汉语言编程系统打造出来的识别软件系统。

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所散发出来的电磁波频率一般都不会太多变化。

飞机在空中又是不断运动的,所散发出来的电磁波强度会不断变化。

一般来说,由远及近,同一种电磁波强度会越来越强,反之则会越来越弱。

这么一来,这套识别软件就可以根据电磁波的频率和强弱,判断敌机的存在,甚至是目标的具体距离和位置。

根据实验室的研究,300公里以内这种被动探查设备效果非常明显,500公里左右可以探查出有无飞行器。

这种装备可是空战大杀器,在已方未打开雷达的时候,就可以优先找到敌军的位置。

为了安全起见,这款战机还是配备了有源相控阵雷达,配合电磁波接收设备,可以达到双重锁定目标的最大功用。

这款战机的头盔瞄准具是火控系统中改动最大的。

它完全采用了当今最高科技的计算机模拟追踪技术。

只需要雷达模糊定位敌方目标,就完全可以在极短时间内自动锁定目标,并且发动攻击。

它配备的导弹,也额外配备了电磁波接收系统,可以配合火控系统,长距离跟踪锁定并攻击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