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刘备的第一位军师(2 / 2)

“此马必妨一主。”徐庶看了一眼刘备,意味深长地说道:“我有一法可避其祸。”

“愿闻其详。”刘备略一犹豫,说道

徐庶摩挲着的卢马颈上雪白的鬃毛,缓缓说道:“使君如有仇怨之人,可将此马赐之,待妨过此人,然后乘之,自然可保无事。”

刘备面色一变,不快地说道:“此等害人利已之事,备万万不敢行,本以为先生必是贤才,可竟教我不正之术。”

“久闻使君乃仁德之士,在下不敢轻信,故以此言相探。”徐庶仰天大笑,面带喜色:“现在看来,果真名不虚传。”

刘备这才恍然大悟,“竟是如此。”

“才士易得,明主难求,元直终遇明主矣。”苏毅抚掌大笑。

“自我来到荆州,常闻新野乡下有民谣传出,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由此足见使君仁德之心。”徐庶面露动容之色。

他本就是急公好义之人,对于刘备的仁义与贤德,心中自是敬佩不已。

“备安敢言仁德二字。”刘备拱手应道。

“主公,元直乃是襄阳名士,精通兵法,熟悉战阵,经义学问,谋略计策,皆为上等,主公可拜为军师,调练本部人马,必然大有裨益。”苏毅没有思考,当即开口说道。

徐庶微微侧目,看向苏毅的面庞。

对于苏毅的夸赞与推举,从徐庶的表情中就能够看得出来,他心中有三分诧异,三分感激。

“怀恒所言,亦是我心中所想。”刘备看着徐庶,眼中尽是欢喜,“企盼先生助我成就大事。”

徐庶大为所动,面带感怀之色,朝刘备躬身作揖道:“主公!”

“元直先生,快快起身。”

刘备扶起徐庶,脸上的欣喜越发的浓烈。

对于刘备此时此刻的感受,苏毅心中完全能够明白与理解。

自黄巾起义以来,刘备一路战败,东逃西窜,没有过一日安宁。

他麾下虽有关羽,张飞,赵云此等万人敌的武将,可却没有一个胸怀韬略,算无遗策的文臣。

孙乾、糜竺、简雍等辈,按照水镜先生司马徽的评价,他们都只是白面书生,而非经纶济世之才士。

很多时候,遇到一些突发情况,或是难以抉择的问题。

刘备只能自己一人去思考对策,偶尔关羽在一旁能提出一些建议,但也无济于事。

没有谋士,光有武将,无异于雄鹰只有一只羽翼,如何才能一飞冲天?

越往后,刘备愈发有所感悟,他迫切需要文臣谋士来帮助自己出谋划策,运筹帷幄。

最显而易见的是,得到苏毅之后,带来的种种不同于以往的好处与优势。

不过,苏毅自己倒是觉得,幸亏刘备渴求贤才,他才能有立足之地。

否则,想要在这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安身立命,那可是难上加难。

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加重要。

苏毅自认为,他来到东汉末年,做出投奔刘备的这个决定,一定是正确的。

首先面对生存这个难题,这应该可以算是一个最优解。

“主公,可命简雍、孙乾准备宴席,为元直接风洗尘。”苏毅上前一步,笑着对刘备说道。

“甚好。”

言毕,刘备唤来简雍、孙乾,命二人大摆宴席。

“元直,请先暂歇片刻。”

苏毅将徐庶请入大堂,他自己则去寻来关羽、张飞、赵云三人。

毕竟,徐庶成为刘备的军师,可是一件大事。

自然得让全军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