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访亲(1 / 2)

贞观英杰 御文台上 0 字 2022-04-17

 第二天晚上谢纤云对陆玉成道:“听舅舅说近来你外公身体不大好,你明晚与我一起去看看吧。”

谢纤云的父亲是扬州一家较大经营丝织生产的作坊主,家境富有。虽然这个时代从事工商业者的地位不是很高,但扬州地处东南工商业中心,工商业主的能量还是很大的。陆玉成也很想了解唐代工商业情况,对扬州这个工商业重镇尤其感兴趣,对母亲的要求他很快答应下来。

历史上的扬州工商业特别发达,唐代扬州手工业以造船、制盐、铸钱、纺织、金银器、青铜器为主,此外军器业、木器业、漆器业、玉器业、造纸业、印刷业、制茶业等也很发达。商业则盐商、茶商、珠宝商、药商特别活跃。安史之乱后,扬州在全国经济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有“扬一益二”之称。

贞元末成书的杜佑《通典》,所列江、淮各地贡物,扬州即有十七种之多,在各郡、府中占第一位。仅丝织品就有锦袍、棉被、半臂锦、新加锦袍、独窠细绫等六种,在纺织业中是全国最先进的地区。但唐初扬州在纺织品上仅贡莞席、细纻,基本上都是以麻为原料,尽管江淮地区也盛产蚕丝,这是因为当时北方的丝织品技术比南方高。

第二天陆玉成放学后,吃了晚饭,就同母亲一道雇了辆牛车,往城东南的外公家行去,走了大半个时辰后,到了外公府邸。守门的仆人见了,忙把他们让了进去,迈过朱红大门,再穿过中门,来到中堂后,仆人就告退离去禀告主人。

首先出来相见的是谢仲翔,他热络地与他俩打招呼,接着是大舅谢伯翔、大舅妈、小舅妈过来一一见面。大舅妈身着绿色的衫和长裙,清新可亲;而小舅妈衣着深红色的短襦和长裙,显得雍荣华贵,她俩的衣料皆为丝绸,非常漂亮。

唐代服饰绚丽多彩,其形成有诸多因素,首先是在隋代奠定了基础。隋王朝统治年代虽短,但丝织业有长足的发展。文献中记隋炀帝“盛冠服以饰其奸”,他不仅使臣下嫔妃着华丽衣冠,甚至连出游运河时大船纤绳均传为丝绸所制,两岸树木以绿丝饰其柳,以彩丝绸扎其花,足以见丝绸产量之惊人。至唐代,丝织品产地遍及全国,无论产量、质量均超过前代,从而为唐代服饰的新颖富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唐代女装的基本穿着是三件套:裙、衫、帔。唐朝服饰襦裙服系指唐代女子上穿短襦或衫,下着长裙,佩披帛,加半臂(即短袖)的传统汉服装束。唐女襦裙装在接受外来服饰影响下,取其神而保留了自我的原形,于是襦裙装成为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服装史中最为精彩而又动人的一种配套装束了。襦,一般只长到腰,很短,是唐代女服的特点。与此相近的衫,却长至胯或更长。唐女的襦、衫等上衣是各个阶层的常服。

在唐代的妇女中间,虽也出现了袒胸露臂的形象,但在唐代,只有有身份的人才能穿开胸衫,而平民百姓家的女子是不许半裸胸的。当时,唐朝半露胸的裙装有点类似于现代西方的夜礼服,只是不准露出肩膀和后背。

随后外婆王氏也搀着外公谢宏锐走了进来,陆玉成忙上前他们恭敬地行礼。

谢宏锐笑眯眯地盯着外孙打量了好一阵,才开口道:“玉成好久不见了,沒想到如今竟誉满全城呀!好!好!有出息!”

陆玉成赶忙自谦几句,一副乖萌样。谢宏锐开心地哈哈笑了几声,心情不错,他叫大家坐下,众人家长里短地聊了起来。交谈过程中大家少不了要问及竹园诗会情况,纷纷对陆玉成的表现给予赞扬,谢宏锐多次抚须大笑,甚是开心。

谢宏锐的嫡妻徐氏已过世,他年老体衰,丝织作坊经营主要交给了嫡长子谢伯翔管理,谢伯翔诚实耐劳、精明干练,把作坊管理得有条不紊,深得老父信重。

谢伯翔外貌上虽与谢仲翔相似,但俩人气质大不一样。谢仲翔有一种官场上人特有的作派,意态悠然,也有几分附庸风雅的文士味,而谢伯翔则显得厚重朴实,举止爽利,充满了企业家的锐气。

渐渐各人分别在聊各自的话题,时间一长,尽扯些鸡毛蒜皮的琐碎事情。陆玉成颇感无聊,于是转向舅舅谢伯翔询问扬州工商业情况。谢伯翔起先有点诧异,他没想到一个读书人会对这些感兴趣,不过见他所提的问题倒也切要,就耐心给他介绍,谢伯翔对扬州工商业的情况确实熟悉,一一道来,让他获益非浅。

在谈到丝织品的生产时,陆玉成问全国哪些地方名气较大,谢伯翔答曰河南、河北、山东等地,不过他强调说,其实丝绸质量倒差不多,主要是工艺强一些。陆玉成说曾从一卷秘籍上看到有一种提高丝绸加工质量的办法,谢伯翔眼睛一亮,赶紧要他说说看,要知道要是能够提高丝绸质量,则是一种极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