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上任(1 / 2)

贞观英杰 御文台上 0 字 2022-04-17

 贞观元年秋的一天,清晨的太阳刚升起,陆玉成身着huang色的官袍,来到扬州城内西北边的牙城,正式走马上任。

武德四年,唐高祖曾下敕规定官员三品以上穿紫袍衫、五品以上穿朱、六品以下直至庶民均穿黄袍,幞头和靴仍是贵贱通用。

进了牙城,来到录事参军事公房,见到录事参军事田为军。田为军瘦高个,四十多岁,一副老成持重的样子。他官居七品上,算是中层官员了,他“掌付事句稽,省署钞目,纠弹部内非违,监印、给纸笔之事。”在大都督府中权力很大。

陆玉成将自已的告身递交与他,等着办手续。

唐人一般要到三十左右才能当上官。而陆玉成年甫十四就成了流内正八品下的官,这让田为军心里很不舒服。不过表面上倒也没表现出来,反而对陆玉成很是客气。手续办完后,他还亲自领着陆玉成来到功曹参军姚成处。

功曹参军“掌考课、假使、祭祀、学校、表疏、书启、禄食、祥异、医药、卜筮、陈设、丧葬,”官正七品下,是七曹中权力最大的人物。

姚成与陆玉成早已熟络,热情接待了他,由于谢仲翔的关系,姚成把陆玉成划为了自己的圈子。陆玉成前世职场经验也丰富,俩人交谈甚欢,并约好晚上去城中有名的酒楼临江轩一聚,这也有为陆玉成接风之意。谢仲翔则带他依次拜访了各曹,陆玉成虽只秩正八品下,但众人知他是杨恭仁的红人,并闻他医术高超,说不定哪天自己或家人突染大病要求上他,所以不敢怠慢,就是经学博士王沛文见到他,也不由干笑几声,彼此说几句沒营养的客气话。

他的办公用房很宽敞,摆设讲究,是原医学博士江成儒曾使用过的那一间。进屋坐下后,一直隌着他的谢仲翔开始一一介绍此间和官场上的各种规矩。

唐代只上午上半天班,称为“视事”,十日一休,称为“旬休”。虽然旬休不如陆玉成前世的周休多,但唐代的其它公假日,加起来可达七十七天,也够可观了。

唐代官员的俸禄主要由禄米、月俸、职田组成。这个时候禄米只有京官有,外官没有。月俸主要由公廨钱放贷收取的利息支付,数额视各地大小和公廨本钱数额而定,陆玉成这个正八品下的官每月可得五贯。职田也依各地不同情况而授,陆玉成还可从中每年收取几十贯租金。

此外,上班时公家还包管所有官员一顿中餐,称“会食”,就纯属公款吃喝了。

然后,谢仲翔领着他来到牙城南门对面临街的医疗机构,这是一处宏敞的院落,林育民和十五位医学生纷纷上前来拜见上官。陆玉成与他们一一叙礼,并略加询问,接着每处巡视了一遍。

这里前来就医的人不少,病房也住满了人,诊所内医疗设施也较齐全,但临chuang分科不细,只有医、针、按摩三科,不像陆玉成前世的医院都分为内、外、妇、儿、伤、五官科等。都督府及各州的医学博士,均身兼医疗、教学之职。既以“百药救民疾病”,又在助教协助下,教授学生,学生并有在州境内巡回医疗的任务。唐代州县等之医药设置,是由户口数决定的。四万户以上为上州,二万五千户为中州,不足二万户为下州,以每户平均五人计,约千人就有一医学生,这个比例在这一时期应该说是不低的。从而可见唐政府对医学的重视。

初步熟悉了各人员及流程后,陆玉成便与助教林育民来到医学博士专房内,仔细商量了有关事项。林育民对他极为钦佩,圴一一遵照他的指示执行。

中午,他没去参与“会食”,而是自已掏腰包请大家在附近的餐馆吃了一顿。

下午他继续去学堂听课,他对曹宪执礼甚恭,曹宪对他如此勤学不辍也极为赞赏。同学们乍一见到身为八品官员的他,都有点不知所措。不过后来发现他仍谦和有礼,平易近人,也就很快与他又打成一遍了。

晚上,在城西的临江轩,姚成带着几个手下,并叫了大都督府的兵曹参军、法曹参军、士曹参军为陆玉成接风,谢仲翔也在座。席间,陆玉成展示了其圆熟的交际手腕,与众人相处甚得。他谦虚地向各位请益,大家也对其广博的知识深为叹服。

士曹参军唐昱文“掌津粱、舟车、舍宅、工艺,”是位技术型官僚。陆玉成脑子里装满了各种科技发明计划,考虑到届时必须征得他的支持,遂与他倾心结交,俩人颇为投契。

酒过三巡后,姚成笑着抱拳一礼道:“陆博士诗才横溢,今且为吾辈在此相聚赋诗一首如何?”众人皆高声附合。

陆玉成略想片刻,起身举杯,口中吟诵了一首明代诗人张灵的《对酒》诗:“隐隐江城玉漏催,劝君须尽掌中杯。高楼明月笙歌夜,知是人生第几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