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游寺(1 / 2)

贞观英杰 御文台上 0 字 2022-04-17

 逢得一个清闲的下午,陆玉成携杨荷去城北长乐寺游玩。

自从陆玉成穿越来到大唐至今,已认识了不少人,并逐渐融入其中。但与他关系最密切的,他自觉非杨荷莫属,也许多少受杨荷酷似前世未婚妻的影响,他感到与她仿佛相识了一辈子,显得特别亲厚些。经历了一番风雨后,他越发爱慕她,心里暗暗发誓要娶她,而杨荷对自己的感情他也洞若观火。俩人并肩走在通往长乐寺的大街上,看着街边鳞次栉比的建筑和街上川流不息的人群,不时相互深情地对视一眼,心中一片宁静愉悦。杨荷面容姣美,体态婀娜,走在街上回头率甚高,陆玉成不由既自豪又得意。

杨州在隋唐之际是佛教胜地,信徒众多,寺庙遍地,而长乐寺尤其著名。

长乐寺曾经的寺主住力在佛教史上是位大名鼎鼎的人物,“声第之高,有闻缁俗”。陈朝期间,在京师之左建造了泰皇寺,并为寺主。陈朝亡乱,他离开京师,访求胜地。到了江都(即今扬州),见了长乐寺,他留了下来。隋开皇十三年,建成五层宝塔一座,“金盘景耀,峨然ting秀,远近式瞻”。开皇十七年,建成一座高阁并夹二楼。“置制华绝,力异神工,宏壮高显,ting冠区宇”。隋炀帝为阁题写匾额。

佛祖释迦摩尼创立佛教之后,得到信众的景仰,思念,崇拜,于是优填王雕造了一座佛像,这是佛教千千万万佛像中的第一个,所以这个像被称为“众像之始”,天下第一。这个像是用牛头旃檀雕造的。牛头旃檀,是一种非常香,非常名贵的红檀木。佛像是一个站像,和真人一样高(等身),身着薄薄的通肩(没有肩缝,整料)袈裟,透显出身体的轮廓。这个像就叫做“旃檀瑞像”。佛教东渐,这个像传到了西域龟兹。后秦苻坚以吕光为将,破龟兹国,带着两万驼的战利品,包括旃檀瑞像和高僧鸠摩罗什回到东土。东土佛教,曾经有过一个潮流,叫“塔必阿育,像必旃檀”。造塔,一定要造阿育王塔式的塔,造像,一定要造旃檀瑞像式的像。后来梁武帝得到旃檀瑞像,供奉在丹阳龙光寺,一直到陈朝灭亡,住力迎请到长乐寺供养。因“殿宇偏狭,未尽庄严”,这才建造了这个阁,为的就是要供奉这尊“旃檀瑞像”。也因此,隋炀帝题写“瑞像飞阁”四字,悬在阁上。

隋末,扬州发生大动乱,僧俗逃亡,住力孤身一人不顾身家性命,守护殿阁,长乐寺竟奇迹般的得以保存下来。唐初,据扬州的辅公祐起兵反唐,寺观经像撤送江南。住力一再恳请,辅公佑全然不顾。住力愤然于武德六年十月八日跏趺面西,以八十岁高龄,在佛前引火自焚。群鹊哀鸣,周匝飞绕。命终火灭,合掌凝然。住力圆寂后,瑞像仍然被南迁,但长乐寺的殿宇得以保留。辅公祐被平之后,由于住力自焚事件的感动、震憾、感召、影响,瑞像仍被送回长乐寺。有唐一代,瑞像一直供奉在长乐寺,一直到宋太宗时,瑞像被移往汴京。瑞像在扬州、在长乐,一共三百多年。宋、金、元、明,瑞像一直在皇家指定的寺院内供奉。清代供奉在北京宏仁寺,俗称旃檀寺。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寺被焚毁,旃檀瑞像从此下落不明。是被焚毁,还是被劫走?留下千古之谜。

到了长乐寺,陆玉成就被其巍峨的气势所摄,心中不由恭谨起来。迈过山门,来到大雄宝殿,那高大的释伽牟尼佛踱金坐相流光溢彩,金碧辉煌,令人目昡神迷。

杨荷走到佛像前的蒲团上跪下,双手合什,默默地祈祷。陆玉成看着她那修长纤弱的背影,虔诚的神情,不由怜爱大增。他轻轻地走过去,俯身低声道:“是许愿么?许了何愿?”

杨荷沒吭声,但陆玉成却发现她连耳根都红了。良久,她才声如蚊呐般低声说道:“但愿你与我所想一样!”

陆玉成情动于中,双手搀扶她起来,在她耳边轻声道:“我的心你又不是不知,但愿我俩永不分离,白头到老!”

杨荷猛一转头,两眼盯着他,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双颊红晕绽放,羞涩道:“那你对佛祖发个誓!”

陆玉成右掌竖起,对着佛像一礼,口中花花道:“佛祖在上,某陆玉成将来必娶杨荷姐为妻,爱她,照顾她,与她生儿育女!”

杨荷大羞,双手擂着他xiong膛道:“你胡说什么呀,谁会与你生孩子!”

陆玉成心中一荡,见四周无人,一把揽过杨荷在她额头上亲了一口。

杨荷羞不可抑,忙推开他,口中说着:“你作死啊!”扭身走开了去,出了大殿。

陆玉成施施然跟在后头,面有得色。

俩人默默地走到一宏壮的高阁前,进去后就见到了那座闻名于世的旃檀瑞像,佛祖端立双足并拢,左手下垂,右上屈臂向上升。

阁中没有外人,只有一干瘦的老和尚正在扫地。陆玉成凝视着旃檀瑞像,仔细地品味欣赏。

忽然,杨荷扯了扯他的衣袖,努努嘴,低声对他说:“那老和尚武功可厉害得紧啊!”

陆玉成望了望那扫地的老和尚,没看出什么异常,不解地望向杨荷。

“看他那把扫把底!”杨荷小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