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造船(1 / 2)

贞观英杰 御文台上 0 字 2022-04-17

 第二天,陆玉成对父亲陆达明禀道:昨日他与杨荷在街上碰到杨荷的乡亲一兄妹俩,是因关中大饥而逃荒至此的。他怜这俩人无所依归,加之新宅和药材加工场需人手。所以私自请了兄妹俩来府里帮佣。陆达明听了点点头,应允了下来。

这兄妹俩就是朱英杰和李碧蓉,分别改用了假名杨达和杨倩。长乐寺他俩是不能长期呆的,虽收留他俩有危险,但义之所在,不容陆玉成作它想。

俩人一年多的逃难生涯,可谓身心极其疲惫。在陆家安顿下来后,总算能过点正常日子了。朱英杰二十五岁,相貌堂堂,性格豪爽,却还未娶妻。他也懂点医术,在药材加工场给陆玉成做帮手,倒也觉得颇合口味,俩人时常在一起练武切磋,日子过得也还惬意。

只是李碧蓉时常愁眉不展,心事重重。杨荷怜她身世与自已相似,常陪着她聊天解闷,婉言开导,渐渐俩人关系越来越亲密,情同姐妹,李碧蓉今年十七岁,小杨荷一岁。

陆玉成从谢伯翔的玻璃制造场定制了一批玻璃器皿,用来做物理化学实验。有一次他用硝石制冰捣鼓冰淇淋时,旁边的李碧蓉觉得很神奇,不断向他发问,他一一为其解答。

其实最早冰制冷饮起源于中国。唐朝末期,人们在生产火药时开采出大量硝石,从此人们可以在夏天制冰了。以后逐渐出现了做买卖的人,他们把糖加到冰里吸引顾客。宋代,商人们还在里面加上水果或果汁。元代的商人甚至在冰中加上果浆和牛*,这和后世的冰淇淋已是十分相似了。

陆玉成发现李碧蓉很有科学天赋,为转移她的心思,他经常给她讲些理化知识,并做实验加以证明。果然,李碧蓉被这些理化知识吸引住了,成天呆在实验室里。

杨州自春分后却极少下雨,这使陆玉成感到很不安。他想起了史书纪载的贞观二年那场全国性的大蝗灾。

史书记载了这样一件事:贞观二年,京城长安大旱,蝗虫四起。唐太宗进入园子看粮食损失情况,看到有蝗虫在禾苗上面,捉了几只念念有词道:“百姓把粮食当作身家性命,而你吃了它,这对百姓有害。百姓有罪,那些罪过全部在我身上,你如果真的有灵的话,你就吃我的心吧,不要再害百姓了。”将要吞下去。周围的人忙劝道:"恐怕吃了要生病的!不能吃啊!”太宗说道:“我真希望它把给百姓的灾难移给我一个人!为什么要逃避疾病呢?”说完马上就把它吞了。

其实,那个时候对蝗灾认识不足,没有什么好办法。况且古代又没灭杀蝗虫的农药,灭蝗更加困难。陆玉成想起自已前世在互联网上看到过一篇介绍古人如何防治蝗灾的论文,认为效果不错,心里不由一动。

他花了一些时间写了一篇《灭蝗策》,分析今年全国包括扬州会出现大旱,从而导致蝗灾,提出了如打封存锁、人工捕杀、掘沟、篝火诱杀、掘除蝗卵、色声驱蝗等防治法:

写完后他呈送给杨恭仁,本来他写《治蝗策》并未想过会有多少影响力,只是为了尽人事以慰自已的良心而已。沒想到杨恭仁倒也很重视,把这道《治蝗策》也上报到了京师。

一天下午,学堂放假,陆玉成正在家中药铺给患者看病。突然门外一阵骚动,片刻,只见录事参军事田为军和一位中年妇女急匆匆闯了进来,身后一帮人抬着三张小榻,榻上躺着大小三个男孩。

那妇人一见陆玉成,就双膝跪地,边哭边道:“陆神医啊!求尔救救我的孩儿!”旁边的田为军也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泪,一副可怜巴巴样。

陆玉成忙把妇人扶起来,向他们询问情况。

原来这三个男孩都是田为军的孩子,妇人是田为军的妻子。三个男孩分别为六岁、八岁、十岁,前几天三人先后突然发热,头痛畏寒,咽喉红肿疼痛,皮肤*红,痧疹隐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