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节 危险与机会(1 / 2)

海魂 闪烁 4505 字 2019-09-12

 负责指挥对硫黄岛进行轰炸的是江文翰上校。江文翰同时也是“长江”号航母载机大队的大队长,他的座机是一架“秃鹫”式战斗机。为了能够加强轰炸力量,执行护航任务的“秃鹫”都挂了四枚50公斤的小炸弹,专门负责对付那些比较容易轰炸的目标,比如日军的营地等。

机群是从1500米的高空进入硫黄岛上空的,云层的最低高度大概是1800米,为了不影响到轰炸,所以飞行线路的高度设定为1500米。江文斡他们并不担心被日本人发现,至少现在日本还没有雷达。同时,如果遭遇到了日本的战斗机的话,“秃鹫”可以立即投掉炸弹,然后与日本战斗机格斗,掩护后面的轰炸机群。反正轰炸任务只是次要的,江文翰率领的36架“秃鹫”的首要任务就是击退日本的防空战斗机,让轰炸机能够顺利的投下炸弹。

在“秃鹫”机群后面是两批轰炸机。72架“翠鸟”各挂两枚250公斤炸弹,而72架“鱼鹰”则各挂了十枚100公斤的小炸弹。这些炸弹就是用来破坏机场跑道,以及那些停放在机场上的日军战机的。两组机群的飞行高度都是1500米。在距离硫黄岛还有20海里的时候,“鱼鹰”机群开始降低高度,这些轰炸机将执行水平轰炸任务,预定的投弹高度是800米。“翠鸟”仍然执行俯冲轰炸,主要对付那些高价值的目标,还有防空火炮阵地。

当“秃鹫”机群到达了硫黄岛上空的时候,仍然没有出现日本战斗机。江文翰并不感到惊讶,因为在出发之前,郝东觉就告诉他,日本机群可能已经转移到了别的岛屿上,不然“秃鹫”也不会挂上炸弹执行轰炸任务了。

36架客串轰炸机的“秃鹫”首先投弹。因为大部分战斗机飞行员并不精通轰炸技术,所以飞行员都是匆忙的将炸弹投了下去。然后就开始进行俯冲扫射。用机关炮扫射地面的目标,这让飞行员感到更方便一些。很快,另外两批轰炸机也到达了,并且相继投入了战斗,开始摧残日军设在岛上的军事目标。

轰炸岛屿东北角日军机场的“鱼鹰”机群在到达机场上空地时候,发现机场上空荡荡的,没有一架战机!“迎接”这些轰炸机的是猛烈的防空炮火。结果,大部分轰炸机飞行员都迅速的投下了炸弹。算是完成了任务。

“翠鸟”机群主要是负责轰炸岛屿南端,折钵山附近的日军营地以及防御工事,岸炮群,防空火炮阵地等等。这些轰炸机以两架为一编队,分头俯冲投弹。它们也遭遇到了猛烈的防空火炮拦截,却并没有遇到日本的战斗机。

轰炸只持续了十五分钟,当两批轰炸机离开了硫黄岛上空地时候,江文翰也率领战斗机群完成了最后一次扫射,然后跟上了撤退的轰炸机群。他没有忘记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将轰炸结果报告回去。

当谈仁皓收到了江文翰发回来的电报时。已经是七点四十五分了。当他知道岛上的所有日军战机都已经撤离。而且日军都躲到了地下工事里,只有防空火炮在抗击轰炸机群的时候,谈仁皓立即明白。他的猜测已经对了一半,这就是日本人设置的陷阱。

“立即打开防空雷达。舰队转为防空队形,让第二批防空战斗机升空!”谈仁皓没有任何迟疑,他将电报给了雷少卿的时候,就下达了新的命令,“联系前方地侦察机,询问他们的情况。”

四艘航母迅速散开。第一航母打击群在舰队的东北面,第二航母打击群在舰队的西南面。每艘航母两侧都各有一艘大型防空巡洋舰,而那些重巡洋舰则分散在了舰队地空隙处,驱逐舰正在向外围散开。

“司令官。‘秦琼’号的雷达发现不明飞机!”

“立即安排战斗机过去,该死的,这还用问吗?”谈仁皓急了起来。

“那边!”雷少卿朝舷窗外的天空指了一下。

谈仁皓立即跑了过去,云层中,一架飞机若隐若现的,如果不仔细观察,根本就看不到那架飞机。两架“秃鹫”杀了上去,很快就把那架涂着膏药旗的飞机给逼了出来。那是一架日本的反潜巡逻机,也一般充当侦察机使用。在遭到了两架“秃鹫”的围攻后。日机迅速降低高度,想从低空逃跑。可“秃鹫”的俯冲性能,还有低空性能都要比“零战”好得多,日机这么做就是在送死!

“该死的,日机有没有发出无线电信号?”

被询问到地那名参谋军官点了点头。“才发出信号,日机大概是才进入到舰队上空的!”

谈仁皓咬了咬牙,也就是说,舰队的位置已经暴露了。而现在唯一幸运的是,日本侦察机才发出电报,他还有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来准备迎敌。

“要派遣战斗机升空吗?”雷少卿走了过来。

谈仁皓微微摇了摇头。“让巡逻的防空战斗机赶紧降落。江文翰他们大概在一个小时后回到舰队。在此之前20分钟让防空战斗机全部升空。然后接收返航的轰炸机,最后让江文翰他们都起飞,执行舰队防空作战任务。”

“回收轰炸机至少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要不要第一航母打击群也参加回收工作?”雷少卿立即就指出了问题。两艘航母至少要花半个小时来回收那些轰炸机,而在这半个小时内,舰队肯定将遭到日本机群的轰炸。

谈仁皓长出了口气:“半个小时后我再做出决定。如果我们无法在这半个小时内找到日本第一航空舰队地话,那就将受到第一波轰炸,而我们却无法还手,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