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的出现改变了海战的方式,同时也取代了战列舰。
这个说法本身并没有错,可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并不是在任何地方,航母都可以取代战列舰。航母要想成为真正的霸主,需要战胜的不是战列舰,而是天气。
相对而言,太平洋上的天气情况是几个主要海洋战场中最好的,而且太平洋海域广阔,有足够的空间让航母活动。这些条件都是对航母有利的,这也是为什么战争打到现在,航母之间的决战几乎全集中在太平洋上,而且航母真正决定胜负的地方也是太平洋的根本原因。相反,在其他的方,航母就不见得是“万金油”了。
英国是欧洲第一个,乃至世界上第一个认识到航母重要性的国家。
早在第一次全球战争的时候,几架从英国海军的水上飞机就轰炸了德国的港口,这可以算得上是第一例海军航空战例。第一次全球战争结束之后,英国是最初开始建造航母的四个国家之一,而且是欧洲最先开始研究海军航空战术的国家。可很快,英国就被日本,美国给抛在了后面,后起直追的唐帝国也很快就超越了英国。相对而言,在当时排得上号的四个海军强国中,英国是最为不重视航母的,而这与英国海军的任务范围,以及北大西洋上的恶劣气候条件是有着密切关系的。
在航母出现的初期,海军航空战术几乎是一片空白,甚至连整个航空战术都是一片空白,很多人根本就无法理解海军为什么需要轰炸机。
以及航母到底能够在战场上发挥多大的力量。这个问题在所有国家都存在,而且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摸索着前进,走了不少地弯路。而航空战术本身就是在大战期间成熟的,在残酷的战场上总结出来地。可在战争爆发之前。所有的国家都没有相关地经验,因此,都只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发展航母。而对英国海军来说,他们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天气对航母的影响,以及航母在北大西洋。地中海等英国海军活动的海域到底有多大的作用。
比起太平洋来讲,北大西洋的天气条件用“恶劣”都不足以形容。
特别是在北海地区,一年中就没有几天是好天气。而在当时,航母比其他任何战舰,甚至是驱逐舰都更容易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当时,英国人就已经认识到,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航母甚至连驱逐舰都不如,这也直接影响到了英国人发展航母的态度,以及英国航母在战争期间的使用。
实际上。大战爆发之前建造的所有航母,包括日本与美国那几艘用战列巡洋舰改造的航母的抗风浪能力都非常糟糕,而且在航母出现的初期。航母本身地技术,飞机的性能,以及相关的战术都不成熟,因此航母地战斗力低下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任何一个国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发展海军。这也是正确的选择。
英国人就做出了自己的正确选择。在发展航母方面,英国与唐帝国,美国,日本的方向是完全不一样的。英国人没有完全放弃航母,而且在战争期间,英国海军的航母确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可同时,英国并没有照搬别国发展航母的经验,因此,英国海军的航母在当时可以说是一个异类。
以太平洋为主战场的唐帝国,美国,日本海军在设计自己的航母时,摆在第一位的都是航空作战能力,而具体的体现就是携带的作战飞机的数量,以及出动速度。因此,这三个国家的航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航母有限的空间内尽可能多的装几架飞机进去。比如,当时唐帝国的“皇帝”级的载机数量超过了100架,日本海军的“苍龙”级达到了84架,美国海军的“约克城”级则达到了108架。而后来的航母携带的战机数量更多,唐帝国的“长江”级标准载机数量是108架,可作战时一般会携带120架,“湖”级的标准载机数量就达到了120架,而在实战中还创造了携带135架的纪录。美国的“埃塞克斯”级达到了120架,就连日本的“翔鹤”级也超过了90架。
说直接一点,唐帝国,美国,日本在对航母的要求方面,打击能力是排在第一位的,在首先确保了航母的打击能力之后,再去设法提高别的性能。而这也造成了一个客观问题,即这些航母都很“脆弱”,特别是在战前设计与建造的航母都非常脆弱,战沉率相当高,而且抗风浪的能力非常糟糕,唐帝国与美国的航母都曾经被风暴吹掉过舰艏!只是在战争期间,唐帝国与美国才认识到了航母生存能力的重要性,可两国采用的办法绝不是通过减弱打击能力来提高防御能力,而是通过增大排水量来提高防御能力,以及适航能力。
英国人对航母的理解是完全不一样的,从一开始,英国海军就将航母的生存能力,特别是抵抗风浪的能力摆在了最为重要的位置上。英国航母第一个采用全封闭舰艏,后来唐帝国与美国海军才陆续采用这一设计。另外,英国海军的航母还是第一个采用全封闭机库的,直到战争结束,唐帝国与美国海军都没有采用全封闭机库,只采用了半封闭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