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授秦烈经略安抚使(2 / 2)

宗泽的疑惑总算解开,但却更加好奇了起来,因为他与秦烈从未有过交集,这秦烈为何会如此提携自己呢?

不过这会宗泽倒也是没空多想,眼下他既然反对蔡攸、王黼的提议,自然一下子成为满朝文武官吏眼中的焦点。

这个时候他要是没有应对之策,接下来势必将遭到众人口诛笔伐。

“宗爱卿有何良策,快快道来。”说实在这个时候,赵佶突然对秦烈举荐的这个老臣有了几分期待。

“陛下,河北战事如今虽然艰难,这也印证出叛军实力不容小觑,如果这个时候贸然撤出一支主力,剩下的兵马不说平叛,即便能不能抵挡住叛军都是难事。”

“所以臣以为这个时候,河北的兵马不但不能动,还需派出一位皇子前往劳军,以振奋我军士气。”

宗泽对于河北的战事,入京之后便一直有关注,在他看来目前的局势,朝廷二十万大军,之所以平叛不力,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童贯和高俅相互掣肘。

所以这个时候派一位皇子前往监军,统一指挥之下,即便不能迅速平叛,也能够稳住局面。

“爱卿所言有理。”赵佶沉吟之下,微微点头,问道:“那淮南西路,爱卿怎么看?”

“回禀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传旨淮南东路安抚使,迅速在淮河北岸严防死守,其次诏令各州乡兵坚守城池。”

“然后再派一位皇子坐镇淮南西路,任命一位知兵善任的朝官,负责征讨事务,如此虽然不至于迅速平息叛乱,但却足以遏制叛军进一步壮大。”

“如今朝廷调动兵马需要时间,所以这个时候,必须先遏制叛军扩张,只有先把敌人困在淮南西路,朝廷才能争取到更多的时间,抽调各路兵马平叛,也唯有如此才能把损失减到最低。”

宗泽这一番建言,有理有据,从战略到战术都想到了,足见在兵事上有独特的见解。

“陛下,臣附议。”兵部尚书徐处仁,太傅郑居中等一帮朝中老臣,纷纷出列附和。

迫于压力蔡攸也出列道:“陛下,臣附议。”

“准奏。”赵佶应承之余,遂看向大殿下的一众皇子,问道:“不知哪位皇儿,愿意替朕分忧?”

“陛下,儿臣愿往河北监军。”郓王赵楷慷慨激昂的站了出来,就在赵佶以为他要去淮南西路时,结果却听到他要去河北。

“准。”赵佶心中微微失望,但还是点头答应了赵楷的请缨。

“陛下,儿臣愿意前往前往庐州坐镇,树立平叛大旗。”眼看淮南西路无人请缨,康王赵构犹豫了一下,沉声出列请缨道。

“准!”赵佶看了眼年轻的赵构,脸上露出一丝赞赏。

“中书省拟制,传朕旨意,郓王奉旨监察河北诸道,康王奉旨坐镇庐州,负责监军之责。”

赵佶随即振奋道:“制授,恢复秦烈宁远将军、朝散大夫一职,授领淮南西路经略安抚使一职,兼领淮南西路都统制一职,赐其金紫绶带。”

“节制淮南西路八州兵马,全权负责征讨叛贼王庆之事。”

【作者题外话】:第二更求银票。

升官了,升官了,书友们,是不是该砸票庆祝一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