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耶律大石建立西辽(2 / 2)

“而现在在可敦城立国之人,正是我母亲的亲哥哥的儿子耶律大石,他曾经在大辽担任过大将军,想必秦大人应该是听过他的名讳吧。”

眼见秦烈似乎有所意动,李君瑜也不隐瞒,遂把她在河清原外,获悉的辽国立国的消息,毫不隐瞒的告诉了秦烈。

“可敦城?”秦烈印象中华夏后世的版图中,应该是没有这座城市的,皱眉寻思了一下,他几乎可以断定,这座当时的可敦城,只怕是蒙古境内了。

“可敦城就在阴山北麓,翻过阴山,往北走八百里,就可以抵达了,我曾听母后说过,那是漠北最雄伟的城池,拥有广袤的草原和肥沃的土地,也是我们大辽先祖栖息之地。”

说起可敦城,李君瑜眼中闪过一丝神采,显然这个西夏出身的公主,与她哪位因为大辽灭亡,抑郁而死的太子哥哥一样。

从小就被她们的母亲所洗脑了,在他们兄妹的思想之中,大辽才是她们的故国,而她们生长的西夏,在她们心目中,根本不是自己的故土。

“公主的要求,我答应了,不过我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希望促成大宋与大辽的结盟,共同抵御女真奴寇的入侵。”

“同时,我将在河套草原建立定边军,我也希望大辽能够尽快恢复云内州的统治,这样我们双方就能以黄河划归疆域,形成攻守同盟。”

通过李君瑜的这一番话,秦烈也想起了历史上,曾经记载过辽国灭亡之后,确实存在的一个短暂国家,但历史上称之为西辽。

不过那是后世为了区别两个辽国,加上这个辽国又在西北之地建立,所以为其加注为西辽,但这个时代的人,尤其是辽人,显然是称自己的祖国为大辽。

这也是秦烈一时没有反应过来的原因,西辽虽然是短暂的北方国家,但在华夏的历史上,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因为西辽后来在虎思翰鲁朵建都(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境内)。

耶律大石年轻的时候,深受汉文化的洗礼,并且在科举考试时中过进士,所以立国之后,他在北方颁布的律法文字,官职制度,皆仿制大宋。

这对于漠北以及后世的某、疆,乃至西域的汉化,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秦烈之所以答应的这么痛快,正是因为耶律大石建立的西辽,是一个让人值得敬重信赖的王朝。

虽然秦烈也期望着有一天,自己能够收复西域,恢复强汉盛唐的西域地盘,但现在肯定还不是时候。

但如果能够扶持西辽,在西域先一步推广大宋的汉文化,这无疑是功在千秋的好事。

“秦丞相,你真是一个好人,等我到了可敦城,一定会把秦大人的话,如实转告给大辽皇帝的。”

李君瑜没有想到秦烈答应的这么爽快,一脸惊喜的连连表示,她定会完成秦烈的嘱托。

“公主先别高兴的太早,此去可敦城千里之遥,可没有你想象的容易。”秦烈不置可否的一笑,遇上李君瑜这么一个西夏公主,却一心要想复兴大辽,怎么看都觉得有些梦幻。

【作者题外话】:西辽,是个值得铭记的国家,它在西域诸国的汉化奉献上,远比女真人要大得多。

历史上的女真人,包括后来的建州女真人,对于华夏历史来说,奉献最多就是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