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大理国皇帝退位(2 / 2)

不过现在随着秦烈率军占领善阐府,高家五万大军覆灭,如今的高家手中军权十不存一,所控制的地盘,也仅仅剩下会川、统矢二府,自然再也折腾不起什么浪花了。

这个时候,苦高家久矣的朝中各族大臣,自然纷纷开始落井下石,准备把高家打入万劫不复的下场。

王周这个时候也趁机附和道:“皇上,大宋河间郡王承诺,只要您前往善阐府授封,可以保留大理王位,世袭罔替。”

“不过高家,则必须治罪,才能平息战事,平息在战场上冤死的将士。”

“赵尚书、杨尚书高家的事情就交给你们去办。”段和誉此时已经心灰意冷,也萌生了出家的念想,但毕竟段家子弟还有不少,他只能强撑着,接受封赏这个屈辱。

“王领主,你立即再回善阐府,向河间郡王禀告,就说十日之后,寡人率领文武百官前往拜谒,接受大宋的封赏。”

随着段和誉的话语落下,大理国一百多年的国祚,也就宣布彻底结束。

大宋天顺元年,也就是公元一一二七年,十月二十六日。

大理国主段和誉,率领大理文武百官,在善阐府原领主府大堂上,向秦烈献上降表。

秦烈代表大宋皇帝赵谨,册封段和誉大理王,世袭罔替,赐蟒袍,冠带。

原大理国都城羊苴咩城一万户,以及灵鹫山灵鹫山之麓,兰峰下阁老崖的无为寺方圆百里之地。

皆赐给大理王作为世袭藩地,不过现任大理王,必须只能在善阐府大理王府,除每年的春秋四季祭祀,可以前往祖地羊苴咩城外,其余时间没有诏令,不得出城。

段和誉强作欢颜的献出了大理国的山川地形图,以及人口户籍图录,接受了秦烈的封赏,收下蟒袍、冠带,这才正式完成仪式。

“大理王请上座。”秦烈宣读完对段和誉的封赏之后,这才请他起身在落座。

“从今日起,大理封国并入云贵行省,行省设巡抚衙门,布政使司衙门,提刑按察使衙门、都指挥使使司衙门,以及军府司宣慰使,镇抚司宣抚使,土司千户所千户。”

秦烈说罢,随即让陈康伯,把新改革制度方案,下发到了堂下一众大理官吏手中。

“诸位大人请放心,新制度也就是换了一个名字,诸位的权势一律不变。”

秦烈在军事上向来主张速战速决,在政事上他则喜欢温水煮青蛙。

相比起来政务之事,牵连更广,关系到民生。

就好比这个时候,秦烈若是把大理这些领主一窝端了,必然会造成各地部族首领,人心惶惶,不乱才怪。

但现在秦烈不动他们的利益,他们自然也就可以心安理得。

然而秦烈并不是完全没有动他们的权利,自是采取的是温和的方法,比如改变制度,教化民众,让他们参与科举考试。

也就是文化入侵,进而血脉融合,如此数十年之后,这些宣慰使、宣抚使潜移默化之下,也只能被迫的接受大宋的文化制度。

“现在我宣布,云南行省第一任巡抚由陈康伯担任,左布政使由虞祺出任,右布政使由王周兼任。”

“按察使由张柄出任,刘子羽出任都指挥使,宋亮出任指挥同知,郑安化出任指挥同知。”

“张益谦出任善阐府知府,兼任云贵行省提举学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