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内阁大学士制度(2 / 2)

“陆宰、金大坚、萧让、夏侯成、虞允文、谢及等人为弘文馆直学士。”

“大学士、直学士的职权,我们之前已经讨论过,我就不在赘述。”

“诸位现在有什么想法,大家可以畅所欲言,一起讨论一下。”

秦烈之前的脸色是比较严肃的,但话语落下之时,他的脸上已经带上一丝微笑。

“主公,有一句话说的很有道理,那就是五指聚拢,打出的拳头才有力量。”

张浚眼中透着光芒,年轻的他初入官场的时候,用了五年的时间,努力的奋斗,一心一意的任劳任怨办事,可依旧在原地踏步。

自从投奔秦烈之后,同样还是五年时间,他已经从一个从七品的小吏,做到从三品的户部侍郎。

他做到这一步,跟他非凡的能力自然分不开关系,但也让张浚彻底明白,千里马也要遇上伯乐,才能发挥他的长处。

“目前的宰相制度,相权难以集中,人多口杂,办事推诿,内阁的成立,必然可以更好推动三省六部的运转。”

张浚、洪皓、胡铨可都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他们可比吴用、樊瑞这些草莽出身的人,更懂得官场的制度。

不过为了加深大学士影响力,以及抬高门槛。

吴用、樊瑞、蒋敬、夏侯成等人,如今都被皇帝赵谨赐予举人身份,只要参加来年的春闱殿试,他们就可以获得同进士出身。

这点倒是有些作弊了,不过他们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毕竟在这个时代,一个出身还是很重要的,要知道大宋在科举制度上,比起前朝大唐,以及后来的元明,实际上还是宽松得多。

可即便如此,一个进士身份,那也是一个人的重要身份名片。

关于内阁大学士的各项问题,秦烈与众人商议了一个上午,光奏疏文案就准备了几大本,可见一个新的制度形成,不是光在嘴上喊几句就行。

必须经得起推敲,反驳,舆论的监督等等问题。

这还是秦烈之前就考虑过,并商量好的事情,否则又岂会这么容易敲定。

中午,秦烈招待众人在郡王府吃了一顿饭,观赏了一段大理国的皇家歌舞表演。

看着眼前这段异域风情歌舞表演,这在缺少娱乐享受的年代,绝对是一场盛大的视觉和精神享受。

倒不是秦烈奢侈,而是这一队大理歌舞队伍,是大理国去国号之后,上贡给大宋的,人数高达一百二十人。

最后秦烈消减了一半,保留了六十人,回京之后,他留下了十二名能歌善舞的女子留在府邸。

其余的送进皇城内府,作为宾客歌舞。

午后,秦烈离开河间郡王府,来到皇城延福宫,准备把拟定好的奏疏,当面上承皇帝赵谨和垂帘听政的皇太妃朱璇。

昨日在坤宁宫被秦烈骂了的皇太妃朱璇,因为担惊受怕,可是暗自垂泪不止,一个晚上都没睡好,这会还面容憔悴,眼眶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