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039章 崭新的人生 三(1 / 2)

 抱歉,下午去上坟,搞到很晚才回来,今天的更新晚了点。

另外,今天元宵节情人节,祝每一位书友元宵节快乐,情人节快乐。

——————————

讲台上的贝利亚依然在款款而谈,季诺维也夫却是已经不想再听下去,保住姓命固然是一种幸运,但更多的则是愤怒,比肃~反运动中被人污蔑还要使人愤怒,因为斯大林派竟然把他们当做了用于交换利益的货物,连他们作为人的权力也一起剥夺。

季诺维也夫知道,若非得到了足够的利益,斯大林怎么可能放过他们这些“反~革~命”,斯大林一定是和大同党达成了某种协议,所以才会把他们这些人送到远东中国,名义上是悔过自新,实际上只是当做中国人的奴隶。

面对这种屈辱,不少人极其愤怒,宁愿死也不愿意成为斯大林交换利益的货物,无奈在这个“集中营”中,想死也不是那么简单的。

而且他们当中大多数人都不是极其坚定的人员,肃~反运动中也是被无辜牵连进来,原本以为必死无疑,现在不仅不用死,还能远离莫斯科那个红色漩涡,自是十分高兴。

很快,“集中营”里的人员便因为这两种极端思想而划分为两个立场鲜明的阵营,只有极少数人处于中间派。

对于那些主动投降的人,“顽固份子”们自是不屑,恨不得把他们人道毁灭,无奈对方人多,而且旁边的守卫也不允许他们出现搔动,最终只能把满腔愤慨化为各种恶毒语言相互攻击。

这种情况持续不到一天就完全消失,因为两批人马很快便被隔离开来,“顽固派”继续留在“集中营”中进行思想教育,“投降派”则被待到另一个地方进行文化教育,当他们能够勉强用中文进行曰常交流后,便会被派遣到相应的工作岗位。

对于强行要“支援人员”学习中文,大同党内部一开始时是比较反对的,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些“支援人员”都是来帮助中国的,大同党应该以对待外宾的态度来照顾他们,无论吃穿用度还是生活习惯上,都应该尊重“支援人员”,“支援人员”不会中文不要紧,大同党可以为他们安排会俄语的翻译人员。

对此,李克己却是十分不屑,非是他的民族主义作祟,而是在他以前的世界里看到太多人跪舔老外,不知不觉中已被恶心坏了,要他继续忍受下去,那是绝对不干。

在某些人的眼中,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一个是中国,一个是外国,凡是中国的都是只有更烂没有最烂,凡是外国的都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中国永远代表了落后愚蠢,而外国则是处处文明先进。

如此奇葩的情况下,想要李克己对他们有所好感,除非太阳打西边出来。

过去那是中国处于弱势的一方,不得不低下身子迎合西方世界,不然这个地球OL你根本玩不下去。现在换成自己是强势的一方,李克己觉得自己没有必要继续迎合别人,而应该是别人来迎合自己才是。

只不过自鸦片战争伊始,中国便一直处于被欺负的状态,无论是上层人士还是新生的知识份子,无形中都有一种自卑感,面对所谓的外国人,不自觉间都会降低自己的姿态。

即使是大同党,在这个时期也可以说是最大的“美分”,从上到下,无一不渴望着建立一个如西方列强那样强大的国家。所以在听到李克己提出对“支援人员”的种种特殊照顾时,大部分人不仅不理解,反而十分反对。

面对这种反对,李克己自然是要据以力争,他抛出的理由也不多,观点也只有一个,“支援人员”进入中国后便不再是苏俄人,而是作为一名中国人活下去,既然是中国人,无论是语言还是生活,都应该向一个真正的中国人靠拢。

更何况“支援人员”到中国不是来当大爷的,而是来工作的,并且是工作一辈子,语言不通又怎么能高效快速地完成党中央交予的工作,党中央总不能在每一个“支援人员”身上都要浪费一名同志作为翻译吧,与其以后慢慢学习,不如从现在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