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053章 东北易帜 四(1 / 2)

 张学良当然不至于要求大同党如杨虎城所说那样做出保证,而且这种保证的可信度也没有多少,别说元老派不会相信,就连他自己也不太相信。

所以他只是把自己的难处告诉杨虎城,请求他转告给大同党,再由双方来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大同党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对东北军的顽固感到十分失望,不过为了团结抗日,再如何失望也要进行努力,而且他们也不担心这些旧军阀能翻出什么浪来,在历史的车轮下,无谓的挣扎只是螳臂当车。

谈判再次开始后,大同党又退了一步,东北军这面也在张学良的不懈努力下得到了妥协,最终达成了一个双方都勉强能够接受的合作条款。只可惜最后关头,一件意外之事又造成了新的变数。

就在大同党和东北军的合作谈判进入到最后的关键时,南方的赣西突然传来康泽伏诛的消息,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让东北军元老派又有借口拒绝合作。

当收到赣西发出的全国通电时,元老派们直接找到张学良,开口便吼道:“停止内战,共同抗日。赤匪军的口号喊得震天响,背地里却一直在搞阴谋。看看这是什么?赤匪军不仅在赣西重新建立根据地,还绞杀了党国的重要干臣。如此两面三刀的组织,要我们如何放心和他们合作?”

康泽的事情,张学良也有些措手不及,虽说他也看不起康泽在赣西的所作所为,但大同党这样毫不掩饰地宣传对康泽的惩处,这也太过了吧。

绞杀了委员长的心腹爱将,以后还怎么共同抗日,张学良实是不理解大同党为何要在这个时候来这样一出,而且赣西赤匪力量不是已经完全消灭了吗,怎么又突然冒了出来。

张学良对此虽是十分失望。此时正值和大同党合作谈判的关键时刻,他也不想两军的合作因此而失败,更重要的是大同党现在的军力太多强大,张学良不想在这个时候得罪大同党。

所以尽管心有不满,他还是好言相劝地安慰军中的元老派,亲自保证大同党绝不是那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组织,康泽的事情只不过是自招恶果,而且赣西赤军和西北赤军相隔万里,又时刻处于危险之中,为了自保。一些做法属于正常现象。

不过元老派铁了心想搅黄两军的合作,任张学良舌灿莲花也是不为所动,最后合作谈判不得不停下来。

元老派借由康泽事件发难,两军合作的事情便又拖了下来,大同党方面虽不料康泽事件会引发这样的变化,却也不认为一切皆是赣西分局才会导致如此。

以康泽的罪行,死上十次百次都不为过,此时用他来收拢赣西民心正是最好不过,东北军元老派只不过是借题发挥而已。其本质还是他们不愿意和大同党合作抗日。

看清事件的本质,大同党党中央就不会因此而责怪赣西分局处理康泽的行为,而是思考着要如何才能彻底解决东北军内部的顽固派,使其真正与大同党站在同一阵线。而不是时刻防备着彼此。

原本为了高举义旗,贯彻抗日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大同党对东北军一再退让。东北军元老派却不怎么领情,一再处处刁难。

无奈之下,大同党只能选择第二套方案。首先团结东北军内部的少壮派,促使少壮派取得东北军的实际掌控权,最后再和少壮派合作共同抗日。

大同党的第二套方案还没有开始实施,南方又爆出了新的大事件,两广悍然发起了“五一事件”,宣布常凯申集团为非法政府,成立了广州临时政府,常桂战争再次爆发。

战役一开始,蓄谋已久的两广集团高歌猛进,连续获得了不少胜利,一时间金陵人民政府好似处于风雨飘摇中,随时都有坍塌的可能。

见自己的结拜大哥危急,原本已经准备和大同党合作的张学良又转到了常凯申那边,此时此刻,重情重义的张学良实在不愿背弃自己的结拜大哥。

如此迂腐的行为,大同党气愤,东北军少壮派也失望,元老派却是十分高兴,少帅终于又和他们站在同一阵线。

为了支援自己的结拜大哥,张学良抽调了沈克的106师和檀自新的骑兵第10师南下归常凯申指挥,除此之外,还抽调了黄永安的炮兵第6旅和乔方的炮兵第8旅,总共两师两旅的兵力。

张学良如此慷慨,常凯申自然是来者不拒,收到拜弟的电报,想也不想就接受了张学良的援兵,并回电要他看好盘踞在西北的大同党,以监视为主,围剿为辅,待中央军彻底解决两广问题之后,再兄弟齐心,消灭西北赤匪。

与两个大佬的“惺惺相惜”不同,东北军普通战士此时已经厌倦了内战,唯一的念想就是打回东北,想要他们帮常凯申打两广,那是几乎不可能。

不过事情也不是没有例外,东北军内部本来就不是铁板一块,各个师长都有自己的小算盘。沈克、檀自新、黄永安、乔方四人早有离意,听说少帅要派兵援助委员长,几人便毛遂自荐,很快便得到了张学良的应允。

他们这些主官想要离去,底下的普通士兵也没有任何办法,无奈只得跟着自己的师长旅长南下,多年后全都后悔不已。

见张学良有偏向常凯申的迹象,大同党不得不加快脚步联系东北军内部的少壮派,希望能借助少壮派的影响力重新拉回张学良。

早在五旗镇战役之前,工农赤军便俘虏了不少东北军军官和战士,经过思想教育改造后,不少人已经完全转投到大同党的怀抱,其中便有高福源。

高福源原是东北军六十七军107师619团团长,曾与东北将领黄显声商谈过抗日大计。五旗镇战役之前,与赤军交战被生俘,并在在中国大同党教育下,更加拥护抗日。

五旗镇战役之后。高福源便被悄悄潜回东北军,暗中开始宣传大同党的抗日主张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先后成功说服了东北军110师两个营转投工农赤军。

此回大同党和东北军的合作,他从中奔波耗费了不少精神,这次大同党决定放弃元老派拉拢少壮派,便决定由他来牵线搭桥。

接到命令后,高福源很快便联系到了少壮派的核心人员苗剑秋,试探着说明了党中央的想法,不想正合少壮派的心思,顿时一拍即合。

只是少壮派手中并无多少兵权。想要彻底掌握东北军的话语权还为时过早,而且元老派们个个都是老狐狸,想要拿到他们手中的兵权,无异于痴人说梦。

不过为了抗日的大义,再难的事情也要奋力一搏,少壮派们很快便把心思转移到底层官兵身上,只要掌握底层官兵,东北军也相当于掌握在他们的手中。

对于这种事情,大同党十分在行。当下便悄悄派了不少政工人员跟着高福源潜入了东北军内部,再由苗剑秋等牵线搭桥接触底层官兵,暗中进行说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