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7 董卓心思(1 / 2)

大汉东皇传 傅戍己 3528 字 2019-09-12

 不出刘杲所料,由乌桓骑士、凉州精骑、北军五校士所组成的三千多骑兵被强弩兵当头袭杀后,因为相互之间默协程度不足,导致一定程度混乱。八百庶勇营趁机冲入骑兵之中,利用长刀优势,大肆临阵绞杀。骑兵失去冲锋、距离优势后,其威力也大大缩水。

八百庶勇营所用的长刀,又是专克骑兵。唐陌刀所谓“俯身砍马腿,侧冲划马腹,仰刺骑士”,刘杲把这些要领,统统贯给这些八百庶勇营。八百庶勇营本就是经历无数死战,从死尸里爬回来的亡命之徒,经过刘杲系统的、相对完善的“格杀之术”指点,庶勇营这八百甲士威力几乎可方此时尚未显露声名的高顺的“陷阵营”。

冷兵器战场上,重在士气。刘杲所率的流民、黄巾军精锐的战斗力更是百分之九十决定在士气上,也即是说这些士卒极其擅长顺风战,但是陷入困境后极容易变成一团散沙。此时庶勇营趁骑兵混乱瞬间,冲入骑兵阵中,一路高歌猛进,准备彻底打乱骑兵步伐。

左部司马封平在强弩手威,八百庶勇营冲锋时,也大喝一声:“天下太平!杀!”

随着“太平!”“天下太平!”“太平天下”诸类口号,刘杲中军、左右两小校也都仿佛喝了鸡血一般,凶猛的冲入敌阵。随后而来的杨整的右军,也随着左军同僚一起冲锋。

狭路相逢勇者胜,陷入步兵舍命绞杀中的骑兵,无法再建其功,便只得左右分散冲出围剿之势,准备稍稍修整后,再次回头突击。

“蚁贼怎会装备如此多强弩兵?卢植老儿误我!”董卓看到骑兵被强弩兵袭杀时,双眼爆红,抽出腰间长剑,愤怒砍断身边小旗。

当初卢植槛车坐征后,曾留下一封书信,向董卓仔细介绍一番如今广宗城大致状况。卢植在信中提及黄巾缺少强弩,便是城墙也仅有少量大弩。董卓之所以直接令骑兵冲锋,就是因此考虑。

很多人印象当中,“骑兵必强于步兵”,但这种论断是非常模糊的一种武断。骑兵长于度,猛于冲锋,追杀步兵一骑当百。骑兵一旦选择与步兵游斗,步兵基本上百分之**十陷入困境,但是让骑兵选择与步兵对攻,骑兵的胜率并不大。

譬如,后世历史上一向以“军事积弱”著称的宋军,其战争胜率在统计之后,也高达7o%左右。由于唐代错误的民族政策,致使宋军立国之始,就极度缺马,是以展的多是步卒。而同时期的辽、夏、金、蒙古,皆是骑兵王朝,这个时段的骑兵、步卒骑兵对抗无疑最说明问题。

宋军历次战败,其大多数原因都是所谓的:孤军深入、粮道被袭,输在度运转缓慢,缺粮乏食。在单纯的骑兵对抗步兵的对攻战役,骑兵反而不占优势。辽、金史书上,言将领与宋军接战时,好几次都提及“结阵不攻”。言下之意就是:若是宋军结成阵势,那么就不能攻击,必待宋军军形不整时,再突袭击杀。而蒙古与南宋交战时,也是依靠突袭、截断粮道,待宋军混乱时,才进行收割级。后来,蒙古与南宋对阵襄阳时,蒙古不能截断粮道,又不能利用骑兵进行突袭作战,是以襄阳一城,积年难克,最后依靠多国部队,集全部精英,利用划时代武器(火炮),还是无功。最后成功祭起“宋奸”大旗,才顺利敲开南宋大门。

阵陷入凶悍庶勇营中之后,配合并不熟悉的凉州骑士、乌桓骑士、越骑校士各自突围,而黄巾大军齐出北门,大肆奔杀官军本阵。

董卓素来凶猛,见官军杀来,就想呼随他而来的凉州儿郎冲杀敌阵。旁边的谋士李儒连忙劝道:“将军,东北似有敌军接应!”董卓望去,却是安排的东方山坡处的斥候,放起狼烟,显然那里出现黄巾援兵。担心受到夹击的董卓,愤怒的插剑入鞘,道:“撤兵!,与西城门驻军合营。”

董卓见势不可为,退至西路后,清点一番逃出来的骑兵,竟然只有两千余人。也就是说,在这一战中,就折损骑士近千人,这已经算得上是大败。董卓感到无边的愤怒,他似乎已经看到自己被槛车坐征雒阳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