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 驰道(2 / 2)

大汉东皇传 傅戍己 3576 字 2019-09-12

而后,孝武皇帝开战匈奴,数年鏖战之后,孝武皇帝勒令卫青、李息自云中出兵,北伐至高阙,将河朔一带匈奴尽数逐走。因卫青此次大功,隔绝汉世数十年的河南地,再次归属汉帝国,而孝武皇帝也因此置朔方、五原两郡。

卫青夺取河南地之后,又上书请修复自长安至九原这条通道。于是经过修葺后的秦驰道,成为汉伐匈奴后勤保障之一。也是因这条驰道存在,汉兵才能顺利兵出漠南漠北,纵横草原数千里。

自孝武皇帝北击匈奴至汉世如今,已经近三百年。三百年来,秦驰道一直充当汉帝国联系河朔一带的重要通道。汉帝国所置上郡,其重要县城皆是把守在这条驰道上。不过自光武中兴后,国家政治内缩,虽有窦宪之辈伐灭匈奴,但汉帝国整体政治上还是倾向于保守。

时至刘协登基,自长安至九原这条通道,虽然还存在,但是已经非常残破,需要好生修葺一番,才能运送兵卒、粮草。

刘杲逐渐安稳并州之后,将视野转向遍地丘陵的上郡。当此时,上郡穷困,人烟稀少,夺之无用。刘杲与华歆同观上郡地理图是,不约而同将目标放在这条驰道上。能得此驰道,便是得到上郡。得到此驰道,不但能将并州与金城郡势力连接起来,且能自驰道出兵,直接威迫京兆三辅。

刘杲若是坐拥河东郡,又能掌控驰道,关中三辅可谓手到擒来,不必屡屡破关苦攻。不过刘杲深知,若是一旦他掌控驰道,此时率领十数万大军,镇戍三辅的皇甫嵩,怕是又要搞起小动作。即便是皇甫嵩不以为然,那么随后董卓自保时,见到刘杲同时扼守河东郡、长安九原驰道,心中恐怕立即将刘杲提升至第一敌人,无论如何必先将刘杲打垮,才能心安,一如历史上董卓肢解皇甫嵩势力。

也是因此,虽然明知驰道对布局天下非常重要,刘杲也不敢随意修葺,害怕引起以后董卓疯狂攻击。不过虽然不能插手长安九原驰道,但是刘杲却不忍放弃驰道这种先进的交通方式。

火车、铁路什么的,以汉世条件,无异于痴心妄想,但是这等驰道,却切切实实存在眼前。如今汉世,还有甚交通,能够便利过驰道?

也是因欲大用驰道,刘杲才令郭闻仔细勘查各郡县地理。其实刘杲心里,是想在并州内,建设一条几字形驰道,与黄河几字背互相叠合一起。

刘杲预计中的驰道,起自于长安,路经高奴{今陕西延安市北}、肤施{今陕西榆林市南}、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咸阳{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东南}、北舆{今呼和浩特市}、平城{今山西大同市}、马邑{今山西朔县}、原平等诸城池,止于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

这种串联西北的防御方案,也是后世众人皆知的几字形交通。

预计中的驰道,一旦修建成功,刘杲立时能将原本属于荒芜的并州凝结为一团铁刺,西可威胁长安,北可威慑幽州公孙瓒、刘虞,东可掩袭冀州,南可逼迫雒阳。

刘杲唯恐此时引起别人忌恨,才只令郭闻勘查自定襄郡至太原郡这一段道路。待这一段道路完成后,刘杲再迅修建九原至定襄郡之间道路,完成几字形道路规划。

刘杲计划本是完美,谁知突然间遭遇资金匮乏危机,令并州一切基础建设几乎陷于泥潭。缺乏大量的金钱、粮食,这驰道如何修建?

匈奴反叛一事已经了结,刘杲如今正打算顺便去云中瞧瞧,看看修路一事该如何处理。不过无论如何,驰道已经难以按照预期计划,及时执行,因此,刘杲也就故作大方的,随手划给矿商三千奴工。

这三千奴工,原本是用来修路的,只是如今资金缺乏,修路一事也只能暂时搁置。与其留在云中郡空耗粮食,还不如送至离石矿区,挥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