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 并州(二)(2 / 2)

大汉东皇传 傅戍己 5318 字 2019-09-12

不过,这还不是最令刘杲欣喜的。最令刘杲欣喜的是,窦广苦苦实验三月后,根据刘杲那些言辞模糊的理论,竟然成功改进出冶钢设备,虽然其产量尚不及后世零头的零头,但是对比于汉世条件,却无异于黑暗中的烛火。

自铁器入人们视野后,钢亦很快出现。无论是海西罗马,汉帝国,乃至此刻的东南亚、非洲等等各地,早已经出现各式炼钢手段。不过限制于条件,直至19世纪,冶炼钢皆是高成本低效率,不能推广使用。

刘杲对冶铁具体展不了解。不知道窦广对冶炼钢改革究竟有多大贡献。但是对比汉世此间的炒钢效率,窦广法炒钢,最少能够提高汉世炒钢效率十倍有余,这还不够刘杲欣喜?

被窦广一系列改革刺激的刘杲,顿时雄心膨胀,制定出第一个汉帝国工业引导计划:未来三十年内,汉帝国铁产量要向赵宋靠齐,最终达到每年1.5万吨,[1]其中河东郡、并州两地总产量达到一万吨。

既然欲把汉帝国向工业化方向引导,刘杲自然要广为布局,提前筹划各种基建。

刘杲以为。欲把汉帝国引向工业化道路,必须重视精细重工,故在广泛支持冶铁、煤矿、河东盐池等基业时,刘杲又特别组建一个精细制造部门。

之所以刘杲敢在汉世便组建精细制造部门,是有原因的。

汉世纺纱技术相当高,至汉末附近时,已经能够薄到,虽戴五层细纱,不能掩胸前一青痣。[2]但是,刘杲帐下一位皇宫工匠,却能将金丝抽至纱线粗细,进而以金丝织成衣服。

刘杲大学时,曾随同学校参观过馆内模具历史,见识过其中种种不可思议处。五六十年代的老一辈钳工,纯手工打造出来的模具精细程度,竟然可以等同于21世纪美国高精度机器制作。也便是那时,刘杲才晓得,原来在后世工业化的喧闹背影之后,不少精细部门关键处,依然采用手工制作。最精确的,原来是人类的一双手。

也是因此,刘杲从未轻视过这些出自赵王宫、雒阳皇宫,代表汉世技术巅峰的人才。

而且,不穿越至大汉,不知汉帝国之辉煌。初见汉帝国许多实物,刘杲皆是诧异不敢相信:这些器物,汉世已经存在?

拿一个细微例子。这些工匠使用器具中有一种测量长度的青铜卡尺,这种青铜卡尺原理、构造,一如后世实验室所用游标卡尺。

初见这种青铜卡尺,刘杲猛的还以为这时空,曾经生存过另外一个穿越者。但是在无数事实证明前,刘杲只能承认这是自己疏漏寡知。

刘杲将迈向工业化摊子铺开数月,一切向光明走去时,忽然遭遇一项大危机:他手中已经没钱支持并州这么多工业后续开!

资金紧缩时,并州各项建设都陷入停顿,似刘杲筹划的驰道,已经彻底延迟。不知何时能够开工;似离石矿区,还因为一次偶然矿难,导致匈奴大暴乱;似窦广因为资金短缺,已经停止无数正在进行的研究。

钱、钱、钱!粮、粮、粮!人、人、人!

自从刘杲入雒阳不成,返回河东郡后,这三样重担一时齐压刘杲身上。

人。并州百分之八十区域,属于荒芜地带,若想开,必定需要大量的人力。经过文丑在河朔一带,一年有余持续不断的掠夺人口,鲜卑、乌桓、北地胡纷纷外迁,偶尔不得不经过河朔阴山、高阙之北时,鲜卑都是最少聚集万余人,才敢悄悄路过。不过即便如此,鲜卑也害怕遇到文丑主力围歼,每次行走时,斥候最少警戒六十里。

漠南鲜卑、北地胡外迁,刘杲又禁止文丑远离并州奔袭,故如今俘获的奴工越来越少,跟不上并州广阔土地需求。至于河东郡,因为刘杲尚且与董卓纠缠此地,故为安稳民心,刘杲也不敢随意招收河东郡流民,北上荒芜山脉,效仿共和建国后,开东北三省那般,复制一个并州大开。

粮。虽说并州缺乏大量人口进行开建设,但是却更缺粮。并州多是山陵丘陵、荒漠、盐碱地,能够大规模种植的,唯有太原、上党两郡,但是这两郡产粮能力,怎能满足刘杲大军、并州万民、以及被刘杲捕捉来的无数鲜卑奴工、匈奴奴工生存需要?

钱,这更不必提。

围绕怎么解决钱、粮、人三大难题,刘杲不知耗死多少脑细胞,用尽一切能想到手段。

注[1]:赵宋元丰年间,私人经营推广至大宋全境,故取此年数据,来推测宋朝铁产量。案,此年官方课税5,5o1.o97斤,宋代税率五取一,即总验收27,5o5,485斤;宋1斤=o.633公斤,即当年铁产量17,41o,972公斤,合1.74计吨。由于这个课税数据,仅包含宋朝某些固定产铁地冶铁,其他诸如铁钱等等,皆不包括。故亦有许多历史学家,从户籍以及其他方面计算,估算宋铁产量应在3-7吨,7-15吨之间等等。现学术界较为接受的是3-7吨。不论如何计算,宋年铁产量最低下限应为1.7吨。因某些考虑,故此处采取1.5万吨,且用今日标准单位。

注[2]:五层薄纱不掩胸前痣典故,或有笔记言唐时,但亦有笔记言晋时。本文选作晋时,晋时官员能穿上此物,技术亦可往前提数年。勉强说汉末,或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