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村里二三事(1 / 2)

 回到家的时候,老妈已经在准备午饭了,张浩赶紧将刚摘回来的新鲜茶菇洗干净拿到厨房。

鲜茶菇吃的就是那个纯天然的鲜味,适合搭配五花肉来炒,干茶菇则比较适合用来煲汤或者炒腊肉,两者各有风味。

当然,鲜茶菇由于保存时间短,一般只有在应季的时候才能吃到,不像干茶菇那样保存时间长,想吃直接去店里就能买到,所以很多人更为中意吃鲜茶菇。

简简单单的家常做法,用猪油煸香,葱蒜爆炒,盐酱调味,最后勾芡收汁,一道肉片炒茶树菇就出锅了。

野生茶菇盖嫩柄脆,味纯清香,又吸收了整道菜的精华,吃起来口感滑嫩浓香,特别的下饭。

张浩一边扒着饭一边说道:“好久没吃过鲜茶菇了,真好吃,要是用小鸡来炖的话肯定更加入味。”

“那也得等你妹放假回来再杀,家里剩下的鸡可不多了。”

可惜张秀兰一言就否决了儿子想先一尝口福的想法。

“哦,对了,小嫒五一学校不放假,要补课,到时我炖个党参鸡汤你给她送过去。”

“反正你开车来回也方便。”

张浩闻言无语的翻了翻白眼,这落差有点大啊!

之前他刚回家的那段时间,张秀兰那是三天两头的杀鸡,变着花样做给他吃,但随着他在家里的呆的时间越长,待遇可谓是直线下降啊,现在有什么好吃的首先紧着的就是马上要高考的张嫒。

就比如家里喂的那些土鸡,张秀兰往年都只是喂个三四十只鸡就够了的,但考虑到张嫒今年高考要补充营养,特意提前多抱了两窝小鸡来喂。

毕竟农村娃可不像大城市的那些孩子,有什么生命一号、深海鱼油等补脑的保健品吃,在农村最多也就是多吃一些家养的土鸡、土鸡蛋,以及水塘里的鱼。

当年张浩高考的时候也是这样过来的,甚至可以说他那个时候吃鸡肉鸡蛋都快吃吐了。

或许这就是农村“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最朴实的写照吧!

不过今年刚好碰到他也在家,加上土鸡本就长的慢,导致家里的土鸡储备量有些不足,所以现在张秀兰便开始“调控”起家里的鸡肉食用量了。

当然,家里喂的这些土鸡也不全都是留给张嫒吃的,除了要留着在逢年过节时吃外,平日里偶尔也会杀一两只来做菜。

说实话,在农村生活虽然单调枯燥了一些,但日常生活成本真的不怎么花钱,俗话说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在农村几乎都能够自我满足。

就拿张浩家来说,吃的饭,大米是自己种的,还能给家里的牲畜吃,平时最多也就是买几包米糠麦皮做饲料。

吃的菜也基本是自家产的,张秀兰种了一大菜园子的蔬菜,一年四季不愁没青菜吃。

家里下蛋的母鸡有二十来只,每天下的蛋吃都吃不完,嘴馋了就杀一只阉鸡。

不过以前张浩两兄妹不在家的时候,家里就三个老人,鸡也不怎么舍得杀来吃,就连猪肉都是隔好几天才买一次,买回来就用咸菜焖,这样比较耐放,一大煲咸菜焖猪肉能吃好几餐,可以说吃得相当随意节俭。

张浩以前每次打电话回家,让老爸老妈别那么省,奈何都习惯了,怎么说都没用,如今他在家了,倒是每两天都会称一小斤或猪肉,或排骨,或肉丸等肉菜,也算变相提高了家里的伙食。

话说南福村虽然地处偏僻,但买菜其实也很方便的,村里的福龙叔就是卖猪肉的,他在镇上开了一家猪肉档,村里人要买猪肉的基本都是头天晚上或当天一大早打电话给他预订。

然后福龙叔就会开着车挨家挨户的送肉上门,根本不用自己去镇上买,比什么快递以及某团买菜都要靠谱得多。

而除了买猪肉外,平时也就买一些调味品而已,这也花不了几个钱,做饭又是用的柴火土灶,直接省去了煤气费;

至于用水用电,水,自家有水井,后面还有山泉水流下来,虽然家里也通了自来水,但几乎没怎么用过。

用电的话,以前家里电器都没几样,每个月的电费甚至只要四五十块钱,张浩都不知道老爸老妈和阿奶三个老人在家是怎么用的,他一个人在外面租个单间住,每个月都要交七八十块钱的电费,这让他一度怀疑房东在电表上动了某些手脚。

只是在他回来后,给家里添置了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不少电器,导致家里这个月的电费直接飙升到一百多块钱。

前几天村里来收电费的阿民叔一算电费,老妈第一反应也是自家的电表坏了,让阿民叔反复检查了几遍家里的电表,确认没坏后,才一边抱怨着这些电器太吃电了,一边心疼的交了电费,而张浩则在一旁看得直偷笑。

至于其他的生活开支,像买水果、买衣服那些,水果自家就种了很多,自家没种的,村里的乡亲们总有种的,想吃直接去摘就是了,所以家里也就偶尔买一些敬神用的苹果,其他水果一年到头都没买过几次,衣服也是如此。

总之,农村里,只要没发生什么意外,平时的吃穿用度那真心不需要花多少钱,现在张浩一家四口人在家,一个月的日常生活开支,粗略算一算,最多也就是一千来块,以前张浩没在家的时候,那更是几百块钱就足够了。

正所谓“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难”,单从这点就能很好的说明,出门在外连喝一口水都要花钱,哪像农村这样几乎都能自给自足啊。

……

饱餐了一顿山珍野菇后,张浩顺便跟家里说了一下刚才村里发生的事,老爸老妈听了都是一脸唏嘘,跟着狠骂了几句张来顺那个不当人子的玩意。

阿奶也很同情老把爷的遭遇,不过她更关心自家人,拉着孙子的手嘱咐道:“浩仔啊,你在家可千万别跟那些赌鬼学坏了,离他们远点知道不?”

“知道了,阿奶,你看我什么时候下过牌桌的。”张浩连忙保证道。

显然,张来顺这个反面例子已经成为村里最典型的反赌警示教材了,也算是他对村里的唯一一丁点的贡献了。

至于说张浩答应借给老把爷五万块钱还债的事,张传平夫妇和老人家知道后都没说什么,毕竟自家以前也是得了村里人不少帮助才撑下来的,现如今对别人自然也是能够帮一把就帮一把了。

只不过他们多少还是替老把爷不值,摊上了这么个儿子,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熬出头啊。

茶余饭后,一家人闲谈了一会,张浩午休完就去镇上的信用社取了五万块钱现金拿给老把爷,刚进门就看见大伯张传军也在老把爷家。

“大伯,你也在啊?”

“嗯,我刚开完会回来,就过来看看。”

张传军看他手里拿着用黑色塑料袋包裹的东西,估计老把爷刚才跟他说过了,知道张浩是送钱过来的,于是便开口说道:“正好我也在,我给你们做个担保吧。”

“老把爷,你没意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