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寻仙(1 / 2)

 天仙湖处于连绵群山之间,而这高高矮矮的群山并不是每一座都有名字的,尤其是那些比较低矮的山丘,实在太多了,当地山民都懒得给它们一一取名。

张浩此时所处的这座小山,在整片凤鸣山脉中就属于很不起眼的那种,按理来说像这样的小山就是一座无名荒山,可它偏偏却被当地山民取了个很好听的山名——仙居山。

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座小山之所以有个那么好听的名字,说起来还与天仙湖的来历有关。

传说那个因喝酒误事,而没逮住涅槃重生的凤凰当坐骑,以至于怒摔酒葫芦的醉仙人,当时就是在这座小山打坐停留的,正因有仙人驻足,故而被取名为仙居山。

后来在乾隆年间有一黄姓老道士云游至此,不知怎么也看中了这座平平无奇的乡村野山,于是就在这山上结庐隐居,悟道清修。

这老道士倒也了不得,不仅精通黄老之术,还擅长丹医之道,对于来寻医问药的山民也是有求必应,深受山民的拥戴。

张氏先祖有感于老道长的心善贤达,便召集乡民为他新建了一座道观作为清修之所,顺便还整修了一条上山的石板路,方便乡民上山问医拜谒。

可惜这老道一心向道长生,无意传承授徒,所以在其驾鹤西去后,山上的道观就逐渐荒废冷落。

时光流转,斗转星移,往后的漫长岁月中,也偶有其他隐士或修行人发现此山,并在此逗留清修,而距今最近的就是那位传授张浩爷爷医术的郑姓云游道士,在五十年前入驻过仙居山的道观,让其焕发了最后一点生机。

但这位郑姓道士也仅仅只是停留了数载便拂衣而去,继续云游去了,道观也再度陷入沉寂,直至现在已荒废有四五十年了。

“可以说这仙居山上的道观虽无什么名气,但起起落落,来来往往的,也算有些历史了。”张浩一边在前面带路,一边对李卓伟简单介绍了一下仙居山以及山上道观的来历。

因为常年人迹罕至,上山的路段都快被荒草掩盖了,幸好全程都是石梯步道,有迹可循,不然草木茂盛,路都不好找。

一路上山雀飞舞,偶尔还能够看见松鼠在小径两旁树枝的上嬉戏,李卓伟举着手机给网友们直播这充满野趣的山中景色,感叹道:“当时用石头在这深山老林中修建这条山道怕是不容易啊,关键这些石头也不像被人工打磨过,更像是就地取材,光是能搜集到这么多石头,就是一项大工程了。”

“大伟,手机拿稳点啊,晃得我眼晕!”

“树上有只松鼠一直跟着你们,快拍下来。”

“艹,我怎么老是掉线!”

“我也是……”

“估计手机不行吧,我不觉得卡啊。”

直播间的网友对于这种沉浸式的寻幽探秘倒也很感兴趣,只不过山里的信号终究是差了一点,导致有的网友看着看着就掉线了,体验感不是很好。

仙居山本身并不高,两人沿着石阶小径走了十几分钟,穿过一片野竹林后,山路陡然平缓,林中出现了一座条石与石板搭建的拱形山门,石上青苔附生,

左右斑驳的石柱上分别刻着:人间难得安心处,山中易寻清修地。

顶端的匾额则刻着四个大字,“杳杳仙源”,颇具仙风道骨之气。

李卓伟抬头打量着这座充满岁月感的山门,嘴里喃喃道:“杳杳仙源,这世上真的有仙可寻吗?”

张浩闻言轻笑了一声,“有没有仙我不知道,不过这仙源道观据说还真的存在当初那位醉仙人留下的印迹,等会你可以去看看。”

两人跨过山门,台阶上方出现了一座殿宇,檐下悬挂着一口锈迹斑斑的铜钟。

殿前的小广场中央则立着一鼎巨大的石质香炉,雕工细致,炉身上刻有各种祥云异兽的图案,广场四周古树葱茏,由于久未有人清扫,地面铺了一层厚厚的落叶。

道观简陋,殿内只供奉着三清圣人的神塑,鲜有人拜访,香火也不旺,平日里很少人走动,也没有专人值守,就偶尔会有山下乡民上山烧香朝拜,顺便清扫一下观内的枯枝落叶。

但大部分时间道观都十分冷清,倒是符合了道家修行的场所。

殿内没什么好看的,也很小,张浩带李卓伟进去随便瞄了几眼就出来了。

神殿左后侧有一座传统的青瓦木结构房子,背靠山体建在坡坎上,那就是村里以前给来仙居山隐修的道士建的起居之所。

屋旁长着一棵高大野生老茶树,还有几洼杂草丛生的菜地,房屋也由于许久没人居住,墙壁、梁、柱、皆已斑驳褪色,显得很是落败,而且门窗紧闭,钥匙都在三叔公那里,张浩也进不去。

“前面没什么好看的,走,带你们去后面看看仙人留下的印迹。”

三清神殿和住所之间有一条石板小路继续往后边延伸,直通山顶之处,而山下那条小溪的溪水就是发源于山顶的一口泉眼。

两人沿着石板小路走了不到三分钟就来到仙居山山顶。

“我去,耗子,这山顶怎么还有石棺啊。”刚走到小路尽头,李卓伟就惊叫道。

只因这怪石嶙峋的峰顶上,伫立着一座板板正正,乍一看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一座大石棺的石屋。

“哈哈,这可不是石棺,而是石屋,是当年第一个云游至此的黄老道长亲手修建来闭关用的。”

“你是说这座石屋是老道长一个人建起来的?”李卓伟听了有些不可置信的问道。

要知道石屋至少有三米高,而且全是由巨石垒砌而成的,就算这山顶石头多,没有机械的情况下,单凭一个人的人力恐怕很难搭建起来吧。

张浩耸了耸肩,说道:“应该是吧,反正村里自古就是这样传言的,据说当初山民第一次上来时老道长就住在这座石屋了。”

“啧啧,如果真是一个人修建的话,那的确能算是仙迹了,那个老道恐怕也真的是修炼有成之人啊。”

石屋上方的匾额刻着“石泉宫”三个大字,只不过大门同样被锁着进不去,张浩就带着李卓伟来到石宫的另一侧。

这里有一口直径三米的小水池,此时池中正有两个泉眼正在汩汩作响,旁边的石屋就是以此命名的。

池满溢出的泉水则顺着一个缺口往山下流去,形成了一条小溪,最终汇入天仙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