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李谪仙醉草吓蛮书(2 / 2)

番使点头而别,归至本国,与国王述之。

国王看了国书,大惊,与国人商议,天朝有神仙赞助,如何敌得。

写了降表,愿年年进贡,岁岁来朝。

此是后话。

话分两头。

却说天子深敬李白,欲重加官职。

李白启奏:“臣不愿受职,愿得逍遥散诞,供奉御前,如汉东方朔故事。”

天子道:“卿既不受职,朕所有黄金白壁、奇珍异宝,惟卿所好。”

李白奏道:“臣亦不愿受金玉,愿得从陛下游幸,日饮美酒三千觞,足矣!”

天子知李白清高,不忍相强。

从此时时踢宴,留宿于金銮殿中,访以政事,恩幸日隆。

一日李白乘马游长安街,忽听得锣鼓齐鸣,见一簇刀斧手拥着一辆囚车行来。

白停骖问之,乃是并州解到失机将官,今押赴东市处斩。

那囚车中囚着个美丈夫,生得甚是英伟,叩其姓名,声如洪钟,答道:“姓郭,名子仪。”

李白相他容貌非凡,他日必为国家柱石,遂喝住刀斧手:“待我亲往驾前保奏。”

众人知是李谪仙学士,御手调羹的,谁敢不依?

李白当时回马,直叩宫门,求见天子,讨了一道赦敕,亲往东市开读,打开囚车放出子仪,许他带罪立功。

子仪拜谢李白活命之恩,异日街环结草,不敢忘报。

此事阁过不题。

是时,宫中最重木芍药,是扬州贡来的。

如今叫做牡丹花,唐时谓之木芍药。

宫中种得四本,开出四样颜色,那四样?

大红、深紫、浅红、通白。

玄宗天子移植于沉香亭前,与杨贵妃娘娘赏玩,诏梨园子弟奏乐。

天子道:“对妃子,赏名花,新花安用旧曲?”

遽命梨园长李龟年召李学士入宫。

有内侍说道:“李学士往长安市上酒肆中去了。”

龟年不往九街,不走三市,一径寻到长安市去。

只听得一个大酒楼上,有人歌云:“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李龟年道:“这歌的不是李学士是谁?”

大踏步上楼梯来,只见李白独占一个小小座头,桌上花瓶内供一枝碧桃花,独自对花而酌,已吃得酩酊大醉,手执巨觥,兀自不放。

龟年上前道:“圣上在沉香亭宣召学士快去。”

众酒客闻得有圣旨,一时惊骇,都站起来闲看。

李白全然不理,张开醉眼,向龟年念一句陶渊明的诗,道是:“我醉欲眠君且去。”

念了这句诗,就瞑然欲睡。

李龟年也有三分主意,向楼窗往下一招,七八个众者一齐上楼,不由分说,手忙脚乱,抬李学士到于门前,上了五花骢,众人左扶右持,龟年策马在后相随,直跑到五凤楼前。

天子又遣内侍来催促了,敕赐走马入宫。

龟年遂不扶李白下马,同内侍帮扶,直至后宫,过了兴庆池,来到沉香亭。

天子见李白在马上双眸紧闭,兀自未醒,命内侍铺紫氍觎于亭侧,扶白下马少卧。

亲往省视,见白口流诞沫,天子亲以龙袖拭之。

贵妃奏道:“妾闻冷水沃面,可以解醒。”

乃命内侍汲兴庆池水,使宫女含而喷之。

白梦中惊醒,见御驾大惊,俯伏道:“臣该万死!臣乃酒中之仙,幸陛下恕臣!”

天子御手搀起道:“今日同妃子赏名花,不可无新词,所以召卿,可作《清平调》三章。”

李龟年取金花笺授白。

白带醉一挥,立成三首。

其一曰: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曰: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曰: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天子览词,称美不已:“似此天才,岂不压倒翰林院许多学士。”

即命龟年按调而歌,梨园众子弟丝竹并进,天子自吹玉笛以和之。

歌毕,贵妃敛绣巾,再拜称谢。

天子道:“莫谢朕,可谢学士也。”

贵妃持玻璃七宝杯,亲酌西凉葡萄酒,命宫女赐李学士饮。

天子敕赐李白遍游内苑,令内侍以美酒随后,恣其酣饮。

自是宫中内宴,李白每每被召,连贵妃亦爱而重之。

高力士深恨脱靴之事,无可奈何。

一日,贵妃重吟前所制《清平调》三首,倚栏叹羡。

高力士见四下无人,乘间奏道:“奴婢初意娘娘闻李白此词,怨入骨髓,何反拳拳如是?”

贵妃道:“有何可怨?”

力士奏道:“‘可怜飞燕倚新妆’,那飞燕姓赵,乃西汉成帝之后。

则今画图中,画着一个武士,手托金盘,盘中有一女子,举袖而舞,那个便是赵飞燕。

生得腰肢细软,行步轻盈,若人手执花枝颤颤然,成帝宠幸无比。

谁知飞燕私与燕赤凤相通,匿于复壁之中。

成帝入宫,闻壁衣内有人咳嗽声,搜得赤凤杀之。

欲废赵后,赖其妹合德力救而止,送终身不入正宫。

今日李白以飞燕比娘娘,此乃谤毁之语,娘娘何不熟思?”

原来,贵妃那时以胡人安禄山为养子,出入宫禁,与之私通,满宫皆知,只瞒得玄宗一人。

高力士说飞燕一事,正刺其心。

贵妃于是心下怀恨,每于天子前说李白轻狂使酒,无人臣之礼。

天子见贵妃不乐李白,遂不召他内宴,亦不留宿殿中。

李白情知被高力士中伤,天子存疏远之意,屡次告辞求去,天子不允。

乃益纵酒自废,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友,时人呼为"饮中八仙“。

却说玄宗天子,心下实是爱重李白,只为宫中不甚相得,所以疏了些儿。

见李白屡次乞归,无心恋阙,乃向李白道:”卿雅志高蹈,许卿暂还,不日再来相召。

但卿有大功于朕,岂可白手还山?

卿有所需,朕当一一给与。

“李白奏道:”臣一无所需,但得杖头有钱,日沾一醉足矣。

“天子乃赐金牌一面,牌上御书:”赖赐李白为天下无忧学士,逍遥落托秀才。

逢坊吃酒,遇库支钱。

府给千贯,县给五百贯。

文武官员军民人等,有失敬者,以违诏论。

“又赐黄金千两,锦袍玉带,金鞍龙马,从者二十人。

白叩头谢恩,天子又赐金花二朵,御酒三杯,于驾前上马出朝。

百官俱给假,携酒送行,自长安街直接到十里长亭,樽罍不绝。

只有杨太师、高太尉二人怀恨不送。

内中惟贺内翰等酒友七人,直送至百里之外,流连三日而别。

李白集中有《还山别金门知己诗》,略云:

恭承丹凤诏,欻起烟萝中。

一朝去金马,飘落成飞蓬。

闲来东武吟,曲尽情未终。

书此谢知己,扁舟寻钓翁。

李白锦衣纱帽,上马登程,一路只称锦衣公子。

果然逢坊饮酒,遇库支钱。

不一日,回至锦州,与许氏夫人相见。

官府闻李学士回家,都来拜贺,无日不醉。

日往月来,不觉半载。

一日,白对许氏说,要出外游玩山水,打扮做秀才模样,身边戴了御赐金牌,带一个小仆,骑一健驴,任意而行。

府县酒资,照牌供给。

忽一日,行到华阴界上,听得人言华阳县知县贪财害民。

李白生计,要去治地。

来到县前,令小仆退去,独自倒骑着驴子,于县门首连打三回。

那知县在厅上取问公事,观见了,连声:“可恶、可恶!怎敢调戏父母官!”

速令公吏人等,拿至厅前取问。

李白微微诈醉,连问不答。

知县令狱卒押入牢中,待他酒醒,着他好生供状,来日决断。

狱卒将李白领入牢中,见了狱官,掀髯长笑。

狱官道:“想此人是风颠的?”

李白道:“也不风,也不颠。”

狱官道:“既不风颠,好生供状。

你是何人?

为何此骑驴搪突县主?”

李白道:“要我供状,取纸笔来。”

狱卒将纸笔置于案上,李白扯狱官在一边,说道:“让开一步待我写。”

狱官笑道:“且看这疯汉写出甚么来。”

李白写道:

供状锦州人,姓李单名白。

弱冠广文章,挥毫神鬼泣。

长安列八仙,竹溪称六逸,曾草吓蛮书,声名播绝域。

玉辇每趋陪,金銮为寝室。

啜羹御手调,流涎御袍拭。

高太尉脱靴,杨太师磨墨。

天子殿前尚容乘马行,华阴县里不许我骑驴入?

请验金牌,便知来历。

写毕,递与狱官看了,狱官唬得魂惊魄散,低头下拜,道:“学士老爷,可怜小人蒙官发遣,身不由己,万望海涵赦罪!”

李白道:“不干你事,只要你对知县说,我奉金牌圣旨而来,所得何罪,拘我在此?”

狱官拜谢了,即忙将供状呈与知县,并述有金牌圣旨。

知县此时如小儿初闻霹雳,无孔可钻,只得同狱官到牢中,参见李学士,叩头哀告道:“小官有眼不识泰山,一时冒犯,乞赐怜悯!”

在职诸官闻知此事,都来拜求,请学士到厅上正面坐下,众官庭参已毕。

李白取出金牌,与众官看,牌上写道:“学士所到,文武官员军民人等,有不敬者,以违诏论。”

汝等当得何罪?

“众官看罢圣旨,一齐低头礼拜:”我等都该万死。

“李白见众官苦苦哀求,笑道:”你等受国家爵禄,如何又去贪财害民?

如若改过前非,方免汝罪。

“众官听说,人人拱手,个个遵依,不敢再犯。

就在厅上大排筵宴,管待学士饮酒三日方散。

自是知县洗心涤虑,遂为良牧。

此事闻于他郡,都猜道朝廷差李学士出外,私行观风考政,无不化贪为廉、化残为善。

李白遍历赵、魏、燕、晋、齐、梁、吴、楚,无不流连山水,极诗酒之趣。

后因安禄山反叛,明皇车驾幸蜀,诛国忠于军中,缢贵妃于佛寺。

白避乱隐于庐山。

永王磷时为东南节度使,阴有乘机自立之志。

闻白大才,强逼下山,欲授伪职。

李白不从,拘留于幕府。

未几,肃宗即位于灵武,拜郭子仪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克复两京。

有人告永王磷谋叛,肃宗即遣子仪移兵讨之。

永王兵败,李白方得脱身,逃至浔阳江口,被守江把总擒拿,把做叛党,解到郭元帅军前。

子仪见是李学士,即喝退军士,亲解其缚,置于上位,纳头便拜,道:“昔日长安东市,若非恩人相救,焉有今日!”

即命治酒压惊,连夜修本,奏上天子,为李白辨冤,且追叙其吓蛮书之功,荐其才可以大用,此乃施恩而得报也。

正是:两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

时杨国忠已死,高力士亦远贬他方,玄宗皇帝自蜀迎归为太上皇,亦对肃宗称李白奇才。

肃宗乃徵白为左拾遗。

白叹宦海沉迷,不得逍遥自在,辞而不受。

别了郭子仪,遂泛舟游洞庭岳阳,再过金陵,泊舟于采石江边。

是夜月明如昼。

李白在江头畅饮,忽闻天际乐声嘹亮,渐近舟次。

舟人都不闻,只有李白听得。

忽然江中风浪大作,有鲸鱼数丈,奋鬣而起,仙童二人手持旌节,到李白面前,口称:“上帝奉迎星主还位。”

舟人都惊倒,须臾苏醒。

只见李学士坐于鲸背,音乐前导,腾空而去。

明日,将此事告于当涂县令李阳冰,阳冰具表奏闻。

天子敕建李谪仙祠于采石山上,春秋二祭。

到宋太平兴国年间,有书生于月夜渡采石江,见锦帆西来。

船头上有白牌一面,写“诗伯”二字。

书生遂朗吟二句道:“谁人江上称诗伯?

锦绣文章借一观!”

舟中有人和云:“夜静不堪题绝句,恐惊星斗落江寒。”

书生大惊,正欲傍舟相访,那船泊于采石之下。

舟中人紫衣纱帽,飘然若仙,径投李谪仙祠中。

书生随后求之祠中,并无人迹。

方知和诗者即李白也。

至今人称“酒仙”、“诗伯”,皆推李白为第一。

云:

吓蛮书草见天才,天子调羹亲赐来。

一自骑鲸天上去,江流采石有馀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