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学无涯练无边(2 / 2)

就算你能接受茶叶价格,但一听,茶具最次的也要十贯!而且这种茶只能用新茶具,一买,那至少十几二十贯了,寻常百姓根本买不起。

而有些位公子不差钱,可买回去,不是觉得不习惯,便是品不出有什么独特的。甚至有些感觉受到欺骗,还跑来艺苑讨个说法。

这让董策迫切的想回金陵,把茶楼开张了,亲自在里面坐镇一段时间。邀请一些名人来品尝。

“要不,把捆绑生意拆分了?茶叶和茶具分开卖?”董策想罢,便摇了摇头,如果被人接受随便弄个茶杯就能泡新茶,以后对于茶具的推广会形成阻碍,毕竟当人们慢慢接受时。山寨也随之盛行了。

那时候,人家在你这里买了茶叶,跑到别的作坊和陶器铺花个一两贯弄仿制茶具,难道董策还要和他们打价格战?

这年头可没有正不正宗一说,只有物超所值,当然,如果能得到皇室青睐,成为贡品,结果自然不同。

收敛生意上的心思,董策还是全身心投入到练琴上,为了早点练好,早点搞定新戏,他真是豁出去了,一天有六个时辰都在摸琴,指甲都磨斜了,指头的皮也脱了一层。

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结果连续七天的刻苦练习,董策已经能弹奏一曲凤求凰了,不过韵味……董策认为只差一些!

与此同时,华葛也将古筝的凤求凰编好,原来他说要三天,结果却要了七天,但这是董策的要求,让华葛改进一些,让筝声更加激昂,听到一瞬间有怦然心动的感觉,同时也好让整个戏堂的观众听得到。

戏堂的配乐从来就没有独奏一说,就算是大鼓也有两个,琴瑟琵琶与笛箫二胡个三把,大锣小钹,唢呐班鼓,均有三四套之多。

当然,乐师却只有八名,但每人至少精通两三样,只要协调好便不成问题。

没有扩音器的年代只能以数量提升音量。

可是要在戏中独奏,最好不能依靠配乐,否则让人觉得他艺苑没有真才实学。

既然筝谱写好,董策自然要由琴入筝,把他内心中想要练到六指魔琴的境界只能延后了。

虽然琴与筝都有弦,可弹奏的方式完全不同,还要带上竹片所削成的义甲才能弹奏,否则以董策如此刻苦的练习程度,等正式上台时,只怕指甲早没了。

花了两天熟悉义甲,之后又花了三天练好指法,等正式练凤求凰时,前后已经过去了十二天,步入了四月中旬。

这几天,华葛一直陪在董策身边,一边指导,一边也在自己练习,并且除了他,卢清也在戏前戏后抽时间过来练,毕竟董策只演一场,之后全由卢清担当。

专注于一首曲子,还有两位老师教导,董策又是挤出所有时间来练习,加之自己在乐律方面有些天赋,怎么说上辈子也算被二胡声中熏陶长大,如果进步还不快,董策愿一头撞死在古筝上了。

又练了五天,董策如今满脑子都是“哐哐”的声音,吃饭连筷子都拿不起了,没办法,只能休息。

不过说是休息,只是没有练古筝而言,工作还是不能落下,特别是如今戏子们已经快掌握凤求凰整部剧的情节与台词,进入了排练阶段。

董策便趁着个时间,排了一个开头,从司马相如花钱买了个武骑常侍排起,到因病退职而止。

短短一段,却几乎都是董策的独角戏,演绎一个知音难求的文人,这让他很是郁闷,自己为何这样写啊,还不是为了能与那些当不了官的寒门子弟起到共鸣,让他们大感怀才不遇,道尽一个男人的苦楚!(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