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重任在身(1 / 1)

 刘秀才说道这里又停了下来,呆呆地望着天,对往事的回忆又令他焕发出当年如钱塘江潮水般汹涌澎湃的激情。尽管我们听起来觉得他的往事不堪回首,但他的脸上却没有丝毫的懊悔之情。

他继续说道:“那位县太爷听了我的报案后,当即派出四名精壮的铺快,每名铺快各率二十名精兵骑马分头搜索。只用了不到半天的时间就在距离酒馆不到五十里的地方将那名酒馆老板捉拿归案。到了这时,那名酒馆老板终于认命了。他向天发誓地对我说:只要我能帮他解除牢狱之灾,他一定替我找到那个寡妇,而且不取分文报酬。于是我向那位县太爷说明了情况,但是隐瞒了我要找到那名寡妇的真正原因。那位县太爷听了我讲完此事的来龙去脉后只说了一句话:你身为一名秀才,难道就不怕朝廷得知后被革去功名吗?我听后只有无言以对。幸好这位县太爷也是一个厚道人,看在我和他同为读书人的分上并没有过于为难我,挥了挥手就让我俩回去了。这件事后那个酒馆老板没有再失言,他把家属留在原地安排好后就径直带着我往他的家乡去了。我俩在路上乘车坐船加走路又花了足足一个星期的时间才到了那个老板的家乡。但等我们到了后,那个寡妇却并没有在家,而是被不知哪里的达官贵人请去唱堂会去了。家中只有一个女佣和她的四个女儿。我买了一大堆贵重的礼物,假装成一个戏迷上门拜访。由于我从小喜爱戏曲,

加之对陈圆圆的唱腔研究多年,因此与那位女佣言谈之间甚是投机。她终于答应让我见那四个小女孩一面。当她把那四个小女孩带到我面前时,我一看就知道这四个小女孩肯定是陈圆圆之后。那四个小女孩竟然是罕见的四胞胎,年龄虽小,但容貌身材和气质都是极其罕见的美人胚子。唯一遗憾的地方就是她母亲忙于四处赴堂会挣钱,没有延请良师教四姐妹读书写字,所以四姐妹身上缺少一种饱读诗书后的华丽之气。看见这四姐妹后,我暗暗下定了决心:不管费多大的功夫,我一定要将四姐妹培养成棋琴书画样样精通的才女,这样才配的上她们倾国倾城的容貌。我和酒馆老板又等了将近十天之后,她们的母亲才从外地回来。见面之后,她母亲始终不肯承认自己一家是陈圆圆之后。只是说自己唱的曲目都是曾得到过高人传授,并不是祖上传下来的。我没有过多地与其争论,只是将我这些年所做的一切和盘向她托出。在我和她谈了一天一夜后,她见我确实用心良苦,加之我有秀才的功名在身。她就没有继续否认她一家是陈圆圆之后,但也没有承认。她只是谈了谈自己的一些经历,她祖上是从外地迁徙至此地的,但到底从何处迁徙而来的,她也不太清楚。她年轻时由于家庭生活困难,因此由父母做主把她嫁给了本地的一个贩卖私盐的盐商。她嫁过去后第二年就生下了这四个女儿,由于未能生下男丁为婆家传宗接代,所以很不受婆家待见。不久,丈夫出门做生意时因为盐帮之间的火拼而死于非命。这一来,公婆和小叔子,小姑子都把她视为扫帚星。很快她和四个女儿就被扫地出门,而且没能带走婆家一分一厘的财产。她一个寡妇带着四个女儿,而且身无分文,生活之艰辛可想而知。很多次她几乎就熬不下去了,带着四个女儿来到河边,想一死了之。但看见女儿们那无辜的面容,她确实又狠不下这个心,只有靠乞讨为生。后来幸亏碰见了附近山上一座寺庙里的主持方丈云游归来。这位主持方丈在得知她们母女的境况后,将她们母女安排在寺庙山下的产业内住下,每月定期派人送来柴米油盐。就这样她们母女才算是暂时安定下来。没过多久,她因为一个极其偶然的机会在村里的一户大户人家的白事上唱了两曲。结果满堂喝彩,把人家的白事搞成了喜事的氛围。从此一炮打响,附近人家争相聘请,身价也一涨再涨。尽管她这几年挣了不少钱,可她深知自己过的是迎来送往,曲意奉承的生活。她自己已经人到中年,倒是无所谓了。但四个女儿正是含苞待放的年龄,她绝不允许女儿们再走自己的路了。她平时都将四个女儿藏在深闺内,坚决不准四个女儿抛头露面。她现在唯一的心愿就是希望四个女儿能在一个清白的家庭里成长,与她这个母亲撇清关系,长大成人后都能够嫁到一个好人家。”

刘秀才说到这里后停了下来,眼里闪着晶莹的泪光。陈大人和我也低着头,沉默不语。屋里的三个人仿佛都沉浸在那种深沉的母爱里。

过了一会儿,刘秀才接着说道:“听完这母亲的一席话后,我当即就对她承诺:只要她愿意将四个女儿交给我抚养,我一定将生平所学尽相传授,绝不辜负她作为母亲的一番苦心。听道我这样说后,她冉冉起身下拜,表示感谢不尽。我于是第二天便去租了一辆马车,她简单地为女儿准备了一点行装后就安排四个女儿跟我上路了。临行前她拿出一个小木箱交给我,说是为女儿们准备的一点嫁妆。看她坚决的表情,我没有再拒绝,就收下了。当我对她说过些时候带她四个女儿再来看她时,被她拒绝了。她对我说,要见面只有等她四个女儿长大成家之后再说了。从那一别,至今已经整整十年了。”

说来也巧,刘秀才话音刚落,他刚才用信号传唤的人也到了。那是一位三十多岁左右的中年人,走进门后朝陈大人和我点了点头。刘秀才见他来了之后,二话没说,站起身来和来人一起走进后面的房间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