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军官学校(1 / 2)

 李治在得到武则天通知之后,知她心意已决,她能调动军队,自己阻止不了,反对她东征只会自找气受,就第一时间召见孟小凡、薛仁贵、程务挺,与太子和几个亲信大臣一起讨论武家军东征的事。

孟小凡说:“我不反对东征。高句丽和百济既然大唐已经打下来了,成为大唐的领土,就绝不允许高句丽和百济独立,新罗暗中支持高句丽和百济的叛唐活动,还在唐军撤出高句丽和百济之后,公然派兵占领百济,并逐步向高句丽渗透,该好好教训一下新罗,灭亡新罗最好。武家军愿意东征,就让武家军东征。反正我们也没什么损失。”

太子担忧地道:“可是功名都被武家军捞走了。武家军不停地打仗,而我们的军队却上不了战场,军队的控制权早晚要被武家军夺去。”

孟小凡知道唐朝没有消灭新罗,肯定地道:“武家军征东打不了胜仗,顶多平局收场。虽然我也是大唐的一员,不应隔岸观火。但是武家军的死活我真的不想管。”

薛仁贵在原高句丽和百济打了十几年仗,深知想消灭新罗必须举大唐全国之力,单靠武家军很难,相信孟小凡的判断是正确的。李治问薛仁贵的看法,薛仁贵就直说了。

太子相信孟小凡能预知未来,熟悉朝鲜内情的薛仁贵也不看好武家军征东,就不再担心武家军抢夺军功和军权。程务挺从未踏足过朝鲜半岛,不便发表意见,但是他相信结拜大哥薛仁贵的看法是正确的。

孟小凡是拥唐派成员,坐等后党的打压显然不是好办法,反击要有理、有据、有节、有利。大唐子民拥护李唐皇室的统治自然有理;有据凭借的就是朴素的爱国思想,在封建时代,只要皇室被百姓认可和拥护,皇室就代表国家,保卫皇室不受侵犯和削弱,就是保家卫国,就是为百姓造福;有节就是有骨气,讲气节,不怕危险,不怕困难,不怕牺牲,迎难而上;有利就是以最以的代价,以小的牺牲,取得最大的成就。

孟小凡志在修仙,不在朝堂,本来不想卷入政治太深,但是看武则天的狠毒,为了保权位,连她亲生的儿子李弘的太子之位都要废除,孟小凡决定尽快的成长起来,以绝对强大的实力作依靠,就能从容应对武则天的各种阴谋和阳谋。

太子显然不想坐以待毙,道:“后党行动一个接一个,难道我们就没有行动?”

于是孟小凡道:“我倒有一个好办法,但是就是不知道皇上和太子是否支持?”

李治也感兴趣了,道:“孟爱卿请讲。”

孟小凡道:“我想办一个军官学校,培训高级军官。只培训我们的人,不培训后党的军官。名字叫皇家军官学校,地点设在右武卫军,教官由我挑选,学生由我招收。但是我怕被后党扣上窜联军官,意图谋反的罪名,所以不敢提。”这是借鉴后世黄浦军校在北伐战争中建立卓著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