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哲男是否在战争爆发时被美军炸死,成为半岛战争最受关注的“悬案”之一。
朝鲜领导人有没有被炸死,属于共和国高层领导关注的问题,作为普通军人,贾宝国与林岱珏并不关心。
2019年的“中南风暴”后,贾宝国与林岱珏正式脱离试飞部队。
一般情况下,试飞员到“退役”年龄后有两种选择:一是正式退役,到民航公司或者航空公司工作,即便不工作也能靠空军提供的退役津贴生活;二是转入空军司令部,在某些重要职能部门或者技术部门担任高级参谋。
贾宝国与林岱珏没走这两条路,而是去了作战部队。
与其他试飞员不同,两人参加过东海战争等数场战争,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即便到作战部队也是一流的战斗机飞行员。
因为年龄的原因,所以两人没有继续在一线部队服役。
贾宝国成为空军第11师{准确称呼是空军战术航空兵第11联队,只是很多人不太习惯新的编制}的准将师长{联队长},林岱珏为上校副师长{副联队长}。
在他们手下,一共有5个战斗机大队,其中2个大队配备j-14a战斗机,3个大队配备j-15a战斗机。执行作战任务时,还能从空军支援航空兵获得1个预警机大队{4架kj-22型预警机}预警机、1个加油机大队{8架jy-15型加油机}、1个电子战大队{4架dy-14型电子战飞机}与1个战术运输机大队{8架y-14战术运输机}的直接指挥权。如果主要执行对地打击任务,还能申请获得1个防空压制大队{8架dj-11b防空压制战斗机}的指挥权。
新的编制指挥体系,赋予了战术航空兵更加灵活、更加强大的作战能力。
作为空军第一支全面换装j-14a与j-15a的战术航空联队,从2020年底开始,第11联队就将重点放在了训练上。利用贾宝国与林岱珏参加j-14战斗机试飞工作,以及积累下来的作战经验,第11联队是共和国空军制空作战能力最强的部队!
10月底,第11联队转驻辽宁榆树空军基地。
此时,贾宝国与林岱珏就知道战争快要爆发了,第11联队是首批参战部队。
不说别的,榆树空军基地距离朝鲜不到120千米,距离韩国仅数百千米,战机起飞就将被韩国或者美国的预警机发现,飞行高度超过3500米之后还将被部署在韩国原州的远程防空警戒雷达探测到。
以往,j-14a与j-15a一直部署在内地空军基地,很少派往边境地区。
紧张的训练并未结束,只是普通训练变成了高强度对抗训练与联合作战战术训练。
11月初,1架j-14a在对抗训练中因为飞得过低,与扮演假想敌的j-15a战斗机相撞。虽然2架战机的飞行员成功跳伞,最后确认是j-14a上的无线电高度表出了故障,导致飞行员无法在夜间准确判断飞行高度,没有追究飞行员与部队领导的直接责任,但是贾宝国与林岱珏仍然非常紧张,让部队停飞一周,飞行员与地勤人员集中学习“安全理论”,提高“安全意识”。
对第11联队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飞行员年轻化”。
很多参加过第四次印巴战争的“老鸟”要么升职成为各领导、脱离一线战斗部队,要么退役、去民航赚大钱。虽然空军{包括海航}尽量挽留老资格的飞行员,保证每支部队有几名骨干,但是共和国空军正处于“新老交替”时期,各部队的主力都是在2015年后、甚至2019年之后服役的“菜鸟”。拿第11联队来讲,除了5个大队长、11个中队长之外,其他飞行员中,只有不到20%参加过“中南风暴”作战行动,剩下的全是在2019年之后服役的年轻飞行员。
让贾宝国感到啼笑皆非的是,空军竟然从海航“挖墙角”。
第11联队中最优秀的大队长就是来自海航、参加过东海战争与“中南风暴”、击落过6架敌机的王牌飞行员梅乐弛。
2021年,梅乐弛与搭档栾劲宇从海航退役,到“中国国际航空公司”飞大型客机。空军得知消息后,用上校军衔、最高额度的津贴与奖金、一套面积200多平方米的豪宅、为家属安排工作、以及军人的荣誉与职责等方式,“勾引”梅乐弛与栾劲宇到空军服役。发现空军“挖墙脚”后,海航把这件事情闹到了总参谋部,要求把梅乐弛与栾劲宇调回海航,甚至向两人许诺,只要回海航,就把他编入舰载航空兵{梅乐弛与栾劲宇退役的主要原因就是没能加入舰载航空兵}。这件事情闹得很大,最后让彭茂邦出面裁决。梅乐弛留在了空军,而他的搭档栾劲宇调回海航,到舰载航空兵服役。
幸好空军的大部分j-14a都是单座型,不是海航习惯使用的双座型。
如果不是“菜鸟”太多,贾宝国不会给部队安排太多的飞行训练任务。在贾宝国的眼里,空军采购的模拟飞行仪器根本不能取代飞行训练,因为再好的模拟仪器都有局限性,不可能让飞行员产生空战时那种肾上腺素快速分泌的感觉。
对于美国大力推崇的无人战斗机,贾宝国更是嗤之以鼻。
如果战争变成“电子游戏”,需要高素质的军人吗?事实也确实如此,美国在2024年初研制成功、计算能力达到每秒10亿亿次的超级计算机的智能化程度还不到蟑螂的万分之一!如果无法在智能化上取得突破,计算机永远无法取代人脑。
到了12月,战争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在贾宝国的命令下,第11联队进入战备状态。
18日凌晨,贾宝国被林岱珏从床上叫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