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晚上,裴承毅都呆在战术指挥中心,直接指挥轰炸行动。
不是裴承毅不信任袁晨皓,而是担心袁晨皓过于年轻,激动起来,忘记收手。要是一口气炸掉印军的所有仓库,后面的戏就没办法唱了。
轰炸行动持续到天亮,几个重要目标让执行轰炸任务的陆军航空兵费了不少力气。
不得不承认,印度东北地区恐怕是世界上军事防御强度最大的地区。
藏南冲突之后,印度投入数百亿美元,在东北地区建立起了世界上最完善的战略防御体系。用古吉拉德在出任印度陆军参谋长之后到东北地区视察时的话来说,印军的防御体系足以阻挡百万大军,即便与后方失去联系,储存在各处加固地下仓库内的军事物资足够该地区的军队坚持数年之久。
实际情况也差不多。
轰炸开始后不久,陆航就遇到了一块硬骨头:位于那加兰邦曼戈格琼东部郊区一座山丘内的“萨曼戈战略物资储备中心”{萨曼戈是在藏南冲突中涌现出来的印军战斗英雄,按照印军的宣传,萨曼戈在战友全部阵亡的情况下,顶住一个中国陆军营长达一天一夜,最后与冲上阵地的数名中人同归于尽。真实情况到底如何,已经无从考证}。该物资储备中心为驻扎在那加兰邦的11万印军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储备了大约5万吨大米、3万吨面粉与2万吨其他易长期保存的食物。即便按照正常消耗速度计算,这些食物足够11万印军消耗1年。炸掉“萨曼戈战略物资储备中心”,11万印军就得另谋生路了。
按照军情局提供的情报,陆航的dw-26b机群首先用2枚激光制导钻地炸弹在物资中心的上方炸开了一条通道,然后投下了1枚特种炸弹。特种炸弹的威力不用质疑,但是评估轰炸结果的无人侦察机却发回了让裴承毅都不敢相信的现场图像,只有山顶的花岗岩层被炸穿,下面的钢筋混凝土加固层并没崩塌。不得已,裴承毅让陆航进行补充轰炸。这次担任轰炸任务的dw-26b首先用5枚激光制导炸弹炸穿了钢筋混凝土加固层,确认炸出了一条直通下仓库的通道后,才投下第二枚特种炸弹。虽然评估结果是“瘫痪”,而不是裴承毅想要得到的“摧毁”,但是无人侦察机拍下了从几处出口喷出来的尘土,证明轰炸已经达到预期目的,“萨曼戈战略物资储备中心”完全坍塌了。为了避免印军挖掘埋在下面的粮食,裴承毅让陆航再次轰炸了几处主要出口,然后安排战略航空兵的轰炸机在天亮之后向已经遭到三次轰炸的山丘投撒专门用来对付人员的传感器炸弹。
裴承毅担心袁晨皓做过头,他自己做得也够绝的。
根据战后从印军获得的资料,为了挖出埋在废墟里的粮食,上千名印军官兵被撒布在山坡上的传感器炸弹炸死炸伤。
在裴承毅的亲自指挥下,轰炸很有针对性。
实际上,裴承毅完全没有必要担心什么。
因为印度在藏南冲突之前,一直将重点放在克什米尔地区,直到藏南冲突之后,才开始加强东北地区的防御工作,所以包括容纳能力在5万吨以上的地下仓库在内的超大型地下防御设施都是在这几年内完成的。虽然军情局投入了很多力量,但是需要同时监控的目标太多,没能掌握所有地下仓库的准确位置,无法为前线指挥部提供足够的情报。换句话说,就算把确认的目标全部炸毁,也不会让印军主帅吃不上饭。
为了让裴承毅放心,军情局还送来了一份“证据”。
藏南冲突之后,印度总共向东北地区运送了250万吨粮食,而部署在该地的印军4年内最多只消耗了100万吨粮食。也就说,该地区的仓库内储存了大约150万吨粮食,而军情局掌握的那些粮食仓库只能容纳大约100万吨粮食。中间的50吨差额,就不在军情局的掌握之中了。
轰炸结束的时候,裴承毅才离开战术指挥中心。
根据由无人侦察机发回的现场图像做出的战果评估,这天晚上只炸毁了可以储存90万吨粮食的印军地下物资仓库。
裴承毅留了一手,免得干过头。
实际上,裴承毅与军情局都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印军中长期存在的对轰炸结果造成的影响。
直到战后,裴承毅才知道,军情局提供的情报没有错,但是4年内,看管物资的印军通过走私等方式将95万吨粮食输往邻国,或者通过黑市卖给当地人,从中获得大约15亿美元的赃款。这笔钱中,有1亿5000万美元通过各种渠道,最终转入了古吉拉德的长子在苏黎世银行开的账户。
换句话说,轰炸开始的时候,印军东北集团军的存粮只有55万吨。
由此可见,大部分仓库都没有放满,储存在那些没有遭到轰炸的仓库中的粮食不是60万吨,而是不到5万吨!
5万吨的粮食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
东北集团军总兵力33万,按照最低标准,每人每天需要2千克粮食,33万人1天就要消耗660吨粮食,5万吨存粮最多只够消耗2个半月。如果按照坚守1年计算,印军东北集团军群司令部直属兵力在2万左右,再加上大约2万名军官,至少需要20万吨粮食。在只有5万吨存粮的情况下,连司令部指数兵力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
司令部的人都吃不饱,其他部队的官兵就别想填饱肚皮。
这天晚上的轰炸,敲响了印军东北集团军群的丧钟。
因为当时不清楚情况,所以裴承毅心安理得的回去睡大觉了。
傍晚,当他回到战术指挥中心的时候,袁晨皓送来了三份报告。一是54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到达安拉阿巴德郊区,主力部队将在22日凌晨前到达,包围安拉阿巴德的行动最迟于22日傍晚完成;与裴承毅的判断相同,54军到达前,包括部署在法塔赫布尔的6个师在内的大约25个师的印军以最快的速度赶往安拉阿巴德。二是加尔各答守军司令官在天亮后向39军投降,攻打加尔各答的战斗正式结束,39军已经开始收容战俘。三是印军东北集团军群开始反击,27军的压力非常大,已经发来三次增援请求。
见到参谋开始换班,让刚上岗的通信参谋有消息立即报告之后,裴承毅叫上袁晨皓去了军官餐厅。
“出动77军与空降163旅的时机已经成熟。”去餐厅的路上,袁晨皓很激动,“益早不益迟,54军的状态不太理想,先头部队攻破印军外围防线后就没再前进,按照曲茂康的战斗报告,印军的抵抗很顽强,继续突破很有可能使伤亡急剧增加。虽然曲茂康保证在主力部队到达之后发起新的进攻,但是按照我的分析,不是印军抵抗顽强,而是54军的官兵过于疲惫。听说,出发的前一天晚上,曲茂康还去了第541装甲旅,询问了官兵情况,还承诺让大家尽早回家。”
“这个曲茂康,就知道开空头支票,他这么说了,把我们放在哪?”
袁晨皓苦笑了一下,说道:“这也无可厚非,毕竟54军是首批参战部队之一,坚持了二十天,早就该休整了。”
“在西里古里与吉申根杰没有休整吗?”看了袁晨皓一眼,裴承毅走进了餐厅。
“也不能这么说,虽然54军在西里古里与吉申根杰没有打多少仗,但是两地都处于前线,部队一直处于战斗状态,官兵的精神压力很大。”
“看来,你可以当军事心理医生了。”
袁晨皓愣了一下,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只是跟你开个玩笑,54军的情况我也很清楚。不过,还是先吃饭吧。”裴承毅朝餐厅的勤务兵招了招手,说道,“老规矩,炒两个小菜,一荤一素,记得多放点辣椒,一份素菜汤,再来两瓶啤酒。”
因为袁晨皓是四川人,特爱吃辣椒,所以餐厅的勤务兵早就知道两人喜欢吃什么。
“你开始说得没错,益早不益迟。”裴承毅掏出了香烟,因为是开小灶现炒,所以两人得等一阵。“54军主力到达安拉阿巴德之后,战斗力上的问题就会暴露出来,从而暴露我们的战役企图。但是问题得分两个方面看,即便暴露了战役企图,对手会怎么想?如果我是杜奇威,就会首先考虑我让一支疲惫之师攻打安拉阿巴德的目的。显然,首先得考虑我们是不是全力攻打安拉阿巴德。如果不是,那么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呢?”
袁晨皓微微皱了下眉头,从裴承毅放在桌上的烟盒里掏出了一根香烟。
“先让77军离开加登里奇,前往瓦拉纳西。”
“这样的话……”
“杜奇威就会认为我要动用77军,打一次大纵深地面突击战。”裴承毅呵呵一笑,把打火机递到了袁晨皓面前,等袁晨皓点上香烟,他才说道,“77军已经休整了好几天,战斗力早已恢复。杜奇威肯定清楚77军的实力,知道77军是我军所有地面部队中,最擅长打大纵深突击战的地面部队。更重要的是,77军的持续作战能力远超过一般的战略反应军,攻坚能力与重装甲军看齐。虽然印军已经向安拉阿巴德集中,但是我们必须盯着那几个刚刚武装起来的装甲师。如此一来,我们就得花血本,派上一支能够打硬仗,而且能够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保持旺盛精力,与印军的装甲部队打对攻战的主力部队。毫无疑问,77军绝对是我们能够找到的最佳选择。猜到这一步,杜奇威甚至会认为我们让39军顶替77军,正是要让77军获得充分休整,好在西线战略进攻中发挥关键作用。你想想,我们在这个时候把77军派上去,杜奇威会怎么想,然后会怎么做?”
袁晨皓抽了两口烟,说道:“如果我是杜奇威,肯定会全力围剿77军。”
“看来,你也有资格当美国国防部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