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嬷嬷 去圆明园了(2 / 2)

苏叶瞥了秋夕一眼道:“放心,我没那么傻。”

要直接问皇帝,岂不是叫皇帝发现她知道了?

她是怎么知道的,那必然要牵扯出后面一串来。

秋夕得到消息肯定不简单,后边人一扯就是一箩筐,没必要把自己的顺风耳给毁了。

苏叶暗暗琢磨皇帝究竟答应呢还是不答应呢?

她这边坐着舒服的马车摇摇晃晃,皇帝也是跟皇后同坐一辆车。

改装马车不容易,短时间内弄出苏叶那一辆已经够难的了,索性皇帝就把皇后接过来一起。

皇帝的马车比苏叶的还要好,也要更宽敞一些,几乎没有一丝晃动,让皇后也能更舒服一点。

他正跟皇后提起龚裕之事:“他想要专心教导二阿哥,免得顾此失彼,皇后以为呢?”

皇后经过上次永琏因为功课熬到半宿,人都熬瘦的事,对龚裕这位先生也没什么好感。

皇帝能看得出来,皇后自然也明白龚裕这么做的目的,理由看着冠名堂皇,其实就是个沽名钓誉之辈。

他明明学识不错,又是孔子后人的女婿,在孔府也没受到一点熏陶吗?

但是龚裕这个身份却有点棘手,直接换掉容易引来拥戴孔子的那些书生的不满。

原本皇帝会选他,也是因为跟孔府沾边。

不然那么多青年才俊,皇帝怎么偏偏挑了孔府的上门女婿?

这人跟孔府有牵扯,能沾光却又不是孔府的人,学识是真的,有一点小聪明又有野心,是最容易把控的。

皇后笑笑,明白皇帝的顾虑,更清楚他不会任由龚裕乱来:“皇上决定就好,反正如今只是个给小阿哥们启蒙之人。”

所以龚裕其实没那么重要,就给小阿哥们得个美名,在读书人当中有点好印象罢了。

皇帝微微一笑:“知朕者皇后也,龚裕既然说一个人教不了三个小阿哥,那就让他只教导永瑛一个。”

永瑛经常听不懂,龚裕说得太深了一点,完全是跟着二阿哥的进度走的。

大阿哥还能跟上,永瑛就实在跟不了,上课都开始打瞌睡,回去只嚷嚷沉闷。

弘昼为此事还找过皇帝,觉得永瑛在宫里上课会不会太打扰其他两个小阿哥,反倒有点过意不去。

皇帝听了心里不是滋味,原本请龚裕来宫里就是给三个小阿哥启蒙的,也不需要说太深,叫他们好好打基础,开始学会读书识字,知道点为人处世的道理就是了。

谁知道龚裕说那么深,二阿哥聪慧能学上,大阿哥努努力也行,剩下永瑛一个就尴尬了。

他原本就不大能坐得住,乖乖听课就不容易。

龚裕还说得枯燥深奥,永瑛要不是每天去宫里能见两个小伙伴,都不大想去上课了!

弘昼是看出来了,生怕自家长子真逃课,于是先给皇帝说说,算是有个心理准备。

别是永瑛带坏了另外两个小阿哥去逃课,弘昼感觉脖子后面都开始凉飕飕的了!

皇帝却误会了弘昼的意思,还以为永瑛回去实在难受忍不住跟亲阿玛说了。

弘昼进宫来不好意思直说,才会委婉让永瑛不在宫里上课,免得打扰两个小阿哥云云。

皇帝是个疼爱弟弟的,爱屋及乌,对永瑛也不错,哪里舍得弟弟和小侄子不痛快?

龚裕不是自称学识厉害,小阿哥到他手里就没有教不会的,那永瑛是怎么一回事?

要么他就加把劲教会永瑛,实在不行那就换人。

到时候就不是皇帝的错了,明明是龚裕空有一身学识,却连个小阿哥都教不好!

他连永瑛都教不好了,更何况是皇帝的两个小阿哥?

龚裕见李玉过来还满心欢喜,以为皇帝允了自己单独教导二阿哥。

谁知道却如一道晴天霹雳砸到头上,皇帝居然叫他单独教导五皇子的嫡长子?

龚裕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艰难开口问道:“李伴伴,这是怎么回事?”

李玉公事公办道:“这就是皇上的口谕,龚先生尽快收拾行李一并去圆明园安置。”

他还是不死心问道:“我只教永瑛阿哥,那大阿哥和二阿哥怎么办?”

岂不是另外两个小阿哥就无人教导了?

李玉看了龚裕一眼,只觉得这人实在不上道,还太把自己当一回事了:“皇上已命孟大人为两位小阿哥的新先生,龚先生请吧。”

他懒得多费唇舌,示意龚裕尽快收拾好行李准备出发去圆明园。

龚裕无奈,知道皇帝的决定无人能够左右,只好匆忙收拾了书册和衣物,上马车跟着去圆明园了。

他不乐意,永瑛比龚裕还不乐意,在马车里听说这个消息,原本因为要跟着皇帝去圆明园住,又能跟另外两个小伙伴一起玩,自己还挺高兴的。

谁知道还要上课,龚裕居然要单独教他,永瑛的小嘴都撅起来了:“阿玛,我不想要这个先生。”

弘昼一巴掌就要拍到永瑛后脑勺上,被五福晋瞪了一眼才轻轻放下道:“胡说什么,这是皇上的安排。他暂时教你,要教不好也得滚蛋。”

他其实也不大喜欢龚裕,不过知道这人还有用,而且皇帝单独留下弘昼提起此事,意思很明确,龚裕能教好永瑛就留下,不然也得滚。

弘昼就快活了,跟永瑛小声嘀嘀咕咕,五福晋听了一耳朵,有点开始同情那位龚裕了。

在苏叶差点睡过去之前,马车总算停下,圆明园到了。

皇帝也没下马车,在门口就吩咐道:“皇后在长春仙馆安置,高贵妃去万方安和,娴妃去桃花坞,哲妃去平湖秋月,嘉贵人去……”

他迟疑了一下,一时想不到还有什么地方,索性道:“让愉贵人和嘉贵人跟着娴妃去住桃花坞。”

皇后不说,高贵妃不习惯跟别人一起住,苏叶如今有身孕,很不必跟别人一起挤着。

算来算去,就只有娴妃那边空闲着,索性让两个贵人跟着她。

有娴妃在,也不会叫两个贵人乱跑。

苏叶还有些可惜没住桃花坞,这时候过去桃花的尾巴是抓不住了,坐船赏景还是可以的。

嘉贵人就要郁闷多了,如今还要跟着娴妃住一起,那就更憋屈了啊!

她要自己住,那就是老大。

跟着娴妃住,娴妃就是老大了,嘉贵人得听她的!

皇帝还摆明不爱去娴妃那里,指不定连带嘉贵人都要受冷落的。

而且还跟愉贵人在一起,等皇帝来的时候,娴妃肯定没份,但是嘉贵人跟愉贵人是同一款的,两人互相看着就有点膈应人了。

就算嘉贵人知道能住进皇帝还是四皇子的时候住着桃花坞,也要笑不出来了。

苏叶住进平湖秋月,听着这名字就知道是仿了西湖景所造的。

正殿有三间,正中的牌匾还有雍正帝亲手题的“平湖秋月”四个字。

西北的游廊还与后面的亭子连在一起,坐在这里能够看到湖光山色,又凉风习习,是夏日纳凉的好去处。

因为有水帘在,也不至于太寒凉,正是适合苏叶这样的孕妇住下。

秋夕心下只觉得皇帝这安排实在贴心极了,扶着苏叶慢慢转悠一圈,一边介绍道:“东殿还有吊桥在,连着一处高台上的亭子,重阳佳节正适合上去登高赏景一番。”

除了先帝驾崩那一年,往年皇帝都会住到重阳节之后才回去紫禁城,在此处登高眺远。

苏叶远远看着亭子其实不算特别高,重阳节的时候自己挺着大肚子不知道能不能上去看看远处的美景。

除了跟着她的几个宫人,其他的正被春宁指挥着收拾殿内各处。

多余的家具都挪走了,余下的边角都用软布包上,地上早就铺了厚厚的地毯。

带来的拢箱要一一规整,里面有苏叶的衣物首饰,胭脂水粉等等。

里面乱糟糟的,秋夕便陪着苏叶坐在外头,底下也垫着厚厚的软枕。

蜜水和点心就在手边,虽然苏叶不饿,还是忍不住净手后捻了一块慢慢吃着,腮帮子一鼓一鼓的。

秋夕看得颇为安慰,只觉得总算把自家娘娘养胖了一点,脸上也有肉了。

这次皇太后也跟着来了,皇帝亲自陪她去住处,名为月地云居,足有五殿七楼:“东边为法源楼,西边为佛堂,母后礼佛也方便。这里背山临水,夏日最是清凉不过。”

皇太后笑着点头:“让皇上费心了,这里很好,我很喜欢。”

皇帝确实有心,这里离九州清晏不远,他能时常过来请安探望。

皇太后礼佛多年,此处有佛堂是最合心不过。

背山临水,又是风水极好之处,足见皇帝的孝心。

皇帝笑笑道:“母后喜欢就好,裕太妃住在映水兰香,也是湖光山色之处,两边离得不远,各殿又备了软轿,母后若是要请裕太妃过来说说话也方便。”

皇太后手里捏着佛珠,连声说好,脸上笑眯眯的:“皇后都安排妥当了吧?她这次怀上,被肚子里的孩子折腾得厉害,听闻爱吃酸枣?恰好我身边有个嬷嬷最擅长这个,不如让她去皇后身边帮把手?”

皇帝没应下,摇头道:“母后身边就这么个得力的嬷嬷,哪能就弄到皇后身边去,自个身边不就少了人伺候了?皇后身边有应嬷嬷和几个大宫女在,张德子做的酸枣也是一绝,她害喜也比之前少多了。”

皇太后也没坚持,反正她想送嬷嬷就真的只是心疼皇后。

女人怀上后的反应千奇百怪,有的人吃不下,有的人害喜严重,有的跟没事人一样,有的还胃口大开。

看看皇后和哲妃就知道了,皇后怀上后还瘦了一点,虽然努力吃了,吐的比吃的还多。

苏叶就相反了,虽然她努力控制,吃的还是比之前多一些,而且毫无害喜反应,睡得也多,怀得十分舒服,整个人都圆润了一点,面色都白里透红,比怀孕前的容貌甚至更娇美一些,整个人容光焕发。

既然皇帝觉得皇后的安排不错,身边人伺候得也精心,皇太后没必要非送个嬷嬷过去,免得皇帝不高兴,还以为她要找人盯着皇后呢!

她心疼皇后这个儿媳妇是真,要被皇帝误会就不美了。

“哲妃那边虽然有秋夕在,她以前是皇帝身边大宫女,必定是个谨慎心细的,却到底年纪太小,皇上回头派个有经验的老嬷嬷过去,也能镇得住她身边的宫人。”

皇帝应了,他确实琢磨着要不要给苏叶安排个年纪大一些的嬷嬷过去。

苏叶是太跳脱了一点,秋夕也未必都能压得住。

但是要找个太严肃守礼的嬷嬷,苏叶被约束着恐怕会难受,怀着孩子不高兴也不好。

皇帝思前想后,最后挑了曾伺候过孝敬宪皇后的恭嬷嬷。

恭嬷嬷原本是孝敬宪皇后身边的宫女,后来自梳成为嬷嬷,白白胖胖的,瞧着就十分慈祥亲切。

在宫中多年,恭嬷嬷的规矩自是极好的,又镇得住场子,最紧要的是她性情和蔼,说话如沐春风,又把底下的小宫女收拾得服服帖帖的。

孝敬宪皇后去世后,雍正帝就把恭嬷嬷留在身边伺候。

先帝驾崩,皇帝让龚嬷嬷到乾清宫伺候茶水,算得上是悠闲的差事,又是在乾清宫办差,十分有体面。

这会儿被他指去苏叶身边当嬷嬷,恭嬷嬷立刻来谢恩,简单收拾就去平湖秋月拜见苏叶了。

苏叶感觉自己就吃了一顿饭的功夫,怎么就多了个嬷嬷了?

她身边明明有秋夕在,皇帝还指了恭嬷嬷来,不会是对秋夕有什么不满吧?

秋夕也深以为此,见到恭嬷嬷还颇为紧张。

在宫中当差,谁不知道恭嬷嬷啊。

伺候了两朝贵主,还能留在乾清宫当差,自是个伶俐聪慧的,手段也了得。

如今恭嬷嬷被指了过来,秋夕都要怀疑自己是不是做错事叫皇帝厌弃了。

恭嬷嬷上前行礼,被苏叶叫起后,圆脸上满是笑意:“皇上忧心哲妃娘娘,想着奴婢年纪大一些,又是伺候过怀孕的贵主子们,就让奴婢过来帮把手了。”

秋夕松口气,原来不是换掉她。

苏叶也松口气,总算来个有经验的嬷嬷了。

秋夕再好还是没生过孩子,苏叶这个身体虽然生过,但是她的记忆里除了痛就是痛,实在没什么能参考的。

所以她还是有点害怕的,古人生孩子就是过鬼门关,没个有经验的,自己简直心惊肉跳。

而且皇帝亲自选的嬷嬷应该不错,看恭嬷嬷笑起来多亲切,瞧着脾气也好,苏叶就麻溜把人收下了,又让秋夕陪着她在平湖秋月这里走一圈介绍一下情况。

秋夕留下春宁守着苏叶,就请恭嬷嬷在殿内四处走动,看看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娘娘身边伺候的人不算多,大多是以前在王府里的老人了。新来的几个虽然瞧着还好,却不大放心送到娘娘身边去伺候。有嬷嬷来了,也能帮忙指点一二。”

恭嬷嬷连说不敢当,又让秋夕带着去见了那几个新来的宫女,却发现苏叶这里确实有些松散。

身边除了几个贴身宫人总在之外,其他就在外头伺候,不叫干活就闲着。

想必他们觉得不能到主子身边伺候,在外头主子又看不见,也就没那么积极了。

反正秋夕她们忙得很,要团团围着苏叶伺候,也没心思管着外头的宫人在做什么。

恭嬷嬷就把此事揽了过去,第二天把安排好的跟苏叶说一声,自是去盯着那些宫人干活了。

苏叶习惯饭后四处溜达一番,恭嬷嬷就让宫人每天把地上擦三遍,一颗沙子都不能有才行。

外头的小路更是清理得干干净净,有一点小石头和松叶在就容易打滑,叫苏叶摔了可不好。

于是宫人们早上打扫一遍,下午再去打扫一遍,务必清理干净。

要谁偷懒了,恭嬷嬷也不客气,直接就掌嘴,自个打几下后再继续干活。

一时间外头偷懒的宫人再不见了,一个比一个忙碌,苏叶隔着窗看了几眼都惊讶。

恭嬷嬷看着慈祥,果然是深宫能呆久的,不可能没一点手段。

不过这手段也没太激烈,就把宫人收拾得精神面貌都不一样了。

皇帝过来的时候一眼就发现宫人的改变,对恭嬷嬷是满意极了:“果然你这里就该有个厉害的嬷嬷镇着,不然一个个懒洋洋的像什么样子?”

苏叶立刻拍马屁道:“多得皇上慧眼,挑了恭嬷嬷过来给臣妾。有恭嬷嬷在,臣妾就能省心多了。”

皇帝搂着她的肩头,感觉苏叶比之前要圆润一些,不由笑道:“你看见恭嬷嬷是不是还以为朕要换掉秋夕来着?”

苏叶也没瞒着,实话实说道:“是,臣妾见着恭嬷嬷还吓了一跳,却怎么都想不起秋夕究竟做错了什么的。秋夕想必也吓到了,恭嬷嬷一进来,臣妾就见她脸色都白了。”

皇帝笑了:“吓一吓也好,她们以后对你就要更用心一点。”

苏叶都无语了,秋夕她们还不够用心吗?

她们就差把饭菜喂到苏叶嘴里,叫苏叶躺着什么都不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