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节 接收北京(1 / 2)

龙起苍茫 费虚 8750 字 2019-09-23

 农世凯的诵申震悄了世界。在外国人的眼中,他蓖是心嘣…入的形象出现的。而各国外交人员也普遍认同袁世凯为中国少有的雄才。

可是他就这么的放弃了自己的丰功伟业。甘愿下台在野,结束自己的政治生涯。

甚至。他的命运也将操与人手,不能自己。这委实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朱尔典懊恼之极,他前几天一直在劝袁世凯接受日本的条件,甚至不惜昧着良心说出“且忍辱负重,十年后与日本再相见。这样的话。

冉怎么也没想到,刚烈的袁世凯居然做出了这样的抉择。

王图霸业,转瞬间成为了一个笑话,大英帝国曾经给的虚无缥缈的承诺最终骗到了英国人自己。

中自必须陷入内战的漩涡,为此大英帝国一直在不断的努力推动,甚至联合了日本对袁世凯进行公关。

明知道日本有着独霸中国的野心,但是大英帝国依然选择了纵容日本向袁世凯要挟与恐吓。

大英帝国甚至向“中华帝国”提供了大量的援助,包括返还庚子赔款,减免债务等,委实是下了大本钱的,没想到如今全部付之东流。

日本人同样感到不可思议,但是他们却又心理准备,并不像英国人那样的一厢情愿。

在日本人眼中,袁世凯一直是个不好对付的人。在朝鲜时,日本人就对袁世凯有所领教了,被他逼的几乎走投无路无法可想。

当年李鸿章和日本的伊藤博文在签署《马关条约》后,李鸿章谓人材难的。伊藤博文就问李鸿章:“袁世凯现任何事?”李曰:小差事无足重轻。”伊曰:“以袁世凯之才,仅任无足重轻小事,无怪无人材也

日本人对袁世凯有敬畏的成分,也知道袁世凯不会对日本友好的。当日本人看到袁世凯断然出手复辟帝制后,他们就一直想给袁世凯一些教,“二十一条要求”无疑就是一次狠毒的教。

“但是他就在这样的浪尖上,还继续着他的帝制革新,并且与民主共和越走越远。如果袁世凯有政治洞察力的话。他应该响应民族的呼声,和日本抗争到底,这样不仅可以使他获得至高的权利,也可以洗刷他过去的每一个污点

专程赶到南京的辛博森向李秉衡侃侃而谈,中肯的评价了袁世凯,并且自告奋勇的毛遂自荐为南北和谈代表。

辛博森奶年出生于中国宁波,父亲辛盛之供职于宁波中国海关税务司。辛博森早年在瑞士留学,除母语英语外,他还能流利地运用法语、德语和汉语。后回中国,供职于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署,在赫德爵士手下任总司录司事。

啦年,辛博森辞去海关职务,投身新闻业,并从事社会活动,先后任一些英国报纸驻北京的通讯员。辛亥革命后,他任伦敦《每日电讯报》驻北京记者。

这次与他一起前来的还有莫理循,他们是老朋友,为了尽快促成南北统一。并且为袁世凯找一个台阶,连莫理循都打算前来为袁世凯说。

“我一直说过,他是个了不起的中国人,当然,李,你更加的了不起。如果没有你的出现,我依然要坚持我的看法,袁是个难得的领袖,或许可以带领中国走出低谷。在这之前。他一直在与日本进行不屈的抗争,不是吗?”

李秉衡默然不语,的确,莫理循说的没错。袁世凯还是将自己一直视为日本的大敌,他是个坚定的抗日者。如果不是他的坚持,只怕东北集团军要同时面对沙俄军队与关东军。

“李。你打算如何处理与袁的关系,你不会放任他当个租界的宫公,间接影响中国政治的,是吗?”

莫理循与李秉衡的关系比较近,所以说话也很直接。

“在日本,有许多人将袁项城称为抗日者,我想。他会满意继续这个在日本人心中的形象的

李秉衡微笑着看着对方,迅的给出了自己深思熟虑的结果。

“我说过,副总统的位置会留给他,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出任东亚事务研究院院长一职,继续在他过去所擅长的地方挥他的才能。不过。我只怕他不会这么容易就放得下自己的身段

辛博森心中一动,东亚事务研究院这个词语让他颇有些意外,甚至让他有心悸的感觉。

这位年轻的领导人忘不掉朝鲜,忘不掉台湾,忘不掉甲午战争,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这个东亚事务研究院就很值得推敲。

也许这是提前的筹备,也许,将来的远东仍然有一场惊天动地的大。

辛博森是中国通,想到这里,心中基本有了点数,强作镇定,和蔼的问道:“袁世凯先生让我告诉您,先生,如果您打算将都迁往北京,那么他在北京恭候大驾。如果您没有这个打算,那么请您让国防军迅接管北京,他将往南京一行

李秉衡点头道:“我将亲自往北京一行。这与都无关,只是我有些话想要与这位前辈谈谈

他将前辈两字咬的极重,仿佛是在泄对日本的

袁世凯的确是个抗日英雄,不管过去在朝鲜也好,还是在之后,日本人始终将他视为除了吴禄贞之外的心腹大患。

袁世凯提出在北京恭候,或是先由军队接管北京再离开也是老成之举,考虑到了沙俄与日本可能会有的反应,也考虑到了可能生的阴谋。

他时刻都在防备着日本人,尤其是现在他在复辟帝制之后短短的时间里。便要亲手推翻这一切,将过去的努力抛之脑后。

这次莫理循南下,也受了朱尔典的委托。袁世凯下台,南北统一已经势在必行,那么,大英帝国的立场无疑是尴尬无比的。

有了袁世凯保驾护航,南北统一势必会按部就班,没有人敢作乱,这让英国人更加的不安,这样一个消除了所有内战隐患的国家,已经具备了崛起的潜力。

那么他们将采取何种立场,也是目前应该尽快做出决定的要务。

这次朱尔典请莫理循务必要摸清李秉衡的态度,是继续坚持不承认之前满清与列强签署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坚决不承认一切恶性债务,还是会为了与英法四国之间的转圈而有所妥协。

就连朱尔典目前也抱着悲观的态度;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快说服袁世凯回心转意,收回之前的承诺。

李秉衡用了两耸的时间给英国人挖了个坑。当然不会轻易放过对方,莫理循的暗示他也听懂了,所以,既然双方彼此有意,也就不用遮遮掩掩。

“希望代我转告朱尔典先生,我很期待与大英帝国的友谊,但是希望这种友谊是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前提下的。中国不再是一个可以任意凌辱与宰割的国家,希望大英帝国能够正视这一点。”

“关于建立外交关系,我想说的是,双方谁都无法完全的割舍与对方的联系。关于前清的恶性债务。我国与德国、奥匈帝国等国家的谈判很成功。只要开诚布公,相信会达成一致。另外,前清所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一定范围之内,还是可以谈的。”

莫理循与辛博森眼前户亮,终于看到了曙光,李秉衡终于打开了紧闭的大门。愿意做出退让。

辛博森暗自点头,这才是一个睿智的国家领导人形象,懂得取舍与退让。而且是在强势的前提下的让步。

如果一味的软弱退让,相信大英帝国只会变本加厉,但是考虑到眼前这位年轻的领导人之前的强硬态度以及决绝,想必接下来的谈判会平心静气的多,至少朱尔典会认真的对待。

朱尔典等人还在进行着最后的努力,希望袁世凯能够改变主意。

但是。让他们失望的是,载萍带着军队第一时间进入了北京。

这是个极为讽刺的时刻,前清的摄政王,目前所谓的中华帝国皇帝浮仪的亲生父亲,亲自赶到北京,结束自己的儿子的短暂复辟,将共和旗帜再次插在北京。

这是个历史性的时刻,载汗在自己的故宅见到了久未见面的儿子,袁世凯陪同在旁。

一时间三人面面相觑,感慨万千。

“项城。你很好,很好。”

载洋百感交集,向袁世凯伸出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