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一次,无论是加里-内维尔还是孙海,对上半场的看法倒是格外一致:上半场,两边互有胜负,但整体上来说,两边在进攻端的表现都不算好。
当然,对上半场的看法一致,并不代表两人对下半场的展望也相同。
加里-内维尔认为胜负依然难料,他无疑希望曼联赢球,但希望谁赢,和谁赢更有希望,从来都是两回事。希望曼联赢球,但曼联是不是真的如赔率展现的那样,是胜算更大的一方,这是另一回事。而看上去很谦逊的孙海,这一次的展望却很大胆,他认为,主动权在曼城这一边。
孙海给出的理由很简单,但也很现实,那就是:板凳厚度。
一提到板凳厚度,很多人都会认为这个因素对赛季的影响高于对单场比赛的影响,因为赛季的漫长,板凳的厚度将可以保证球队体能上的充足,同时把伤病对球队实力的影响风险降到最低。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这一因素就对单场比赛毫无影响。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孙海给出了两个名字,一个是本场比赛首发、但总的说来本赛季并非绝对主力的阿德里亚诺,正是他,决定了曼城对皇马的四分之一决赛。而另一个名字,则是罗伊斯。在对巴塞罗那的客场比赛,正是他的上场,决定了一切。
先是皇马、再是巴萨,谁能保证曼联,不会是下一个?
板凳的厚度,对于赛季而言,更多的意义在于数量,而对于单场比赛而言,就在于质量。
看看眼下坐在曼城替补席上的球员:法尔考、迪玛利亚、罗伊斯……
当比赛进入下半场的时候,当双方球员心中的那根弦已经被紧张的气氛绷紧的时候,表面平静内里云诡波谲的湖面,有的石头投进入,可能波澜不惊,但有的石头投进入,就可能引起惊涛骇浪。
应该说,孙海的观点,本身没有错误。
板凳厚度,的确是曼城的一大优势,这个优势是曼城自己争取的,也是曼联自己造成的。不差钱的曼城,加上林森的外挂,板凳怎么可能不厚?而曼联,媒体经常把他们的阵容形容为打满补丁以此来彰显弗格森的功力,但从另一个方面上讲,这也说明了曼联眼下阵容上的弊端。
但,孙海忘了一点,那就是,足球比赛,从来都不是规规矩矩的。
下半场易边再战,没看到人员调整,没看出战术变化。一切似乎只是上半场的延续,但,心态已经决然不同。
陪着对方打了半场太极的曼城,率先扛出了大炮,然后,只是一发炮弹,就直接让所有的曼联球迷吓出了一身冷汗。
第四十七分钟,阿德里亚诺门前三十米除接到大卫-席尔瓦的传球,并没有尝试继续向前突破,而是稍一调整姿势,直接远程发炮,势大力沉的射门打在了上半场数次把阿德里亚诺逼出禁区的维迪奇的腿上,变成了一个让范德萨差点魂飞魄散的折射,他几乎都放弃了抵抗。
但,球却就这么鬼使神差的划门而出。
在看到球滚出界外而非球网的时候,林森下意识的用双手在自己的脸上做出了一个“呐喊”的姿势,而依然坐在教练席上的弗格森看似表情镇定,但或许他都忘了,他嚼口香糖的动作在那一瞬间完全停止了下来。
“如此接近!太可惜了!”安迪-格雷发出一声惊呼,从他的视角,他甚至已经都做好了喊出“goal”的准备,“阿德里亚诺的射门打在了维迪奇的腿上变向,范德萨已经无能为力,可惜最终还是滑门而出,曼联逃过一劫!”
“曼联的防线需要注意了,上半场阿德里亚诺的几次射门的确偏出球门很多,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能对他放松警惕,刚刚的射门,卡里克太大意了,他本该第一时间对阿德里亚诺形成干扰。”
……
林森有些遗憾、不,是非常遗憾。
刚刚阿德里亚诺的射门,就仿佛是幸运女神突然降临到了曼城的身上又突然飞走一样,如果曼城能够打进这个球,那么接下来的比赛,曼城会好打很多,因为届时,曼联就必须攻出来,而领先的曼城完全可以打对方的反击。
但,现实没有如果……
林森本场比赛选择让阿德里亚诺首发,而不是法尔考,其实前者的远射能力,占了很大的一部分原因。
对曼联的这场比赛,很多情况都是可以预期的,包括最可能出现的僵持局面,而破解这个局面,除了定位球之外,远射同样是一个手段,当然,这并不是所有的原因。
和阿德里亚诺比起来,更需要队友的帮助才能发挥最大威力的法尔考,在这种局面下,会遇到比前者更大的困难,虽然前锋说好听点是允许碌碌无为八十九分钟,只需要一个闪光就足以决定比赛,但如果可以有更多的闪光点,作为主教练又何乐而不为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