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求收藏)(1 / 2)

 一路走下来,王逸发现,虽然永安镇外围营地,杂乱无章,但仔细观察,仍能看出明显的界限,这其中湖北民团,保安旅人数最多,穿着也是形形色色,武器更是千奇百怪。

这些人自成一派,霸占了最好的高地。

其次便是粤军,粤军当时有三个军奉命驰援武汉,结果广州兵力空虚,被日军第7师团,捡了个便宜。这粤军是成编制撤下来的,师长牛凝振,几次三番要求整编,可武器装备迟迟批不下来。

其实,这支这粤军现在并不属于第九战区,而是归第四战区何应钦指挥。

有了装备他们也不会参加长沙保卫战,而是要按照何应钦的命令,回广西作战,为反攻广州做准备。

最惨的就是川军了,川军出川作战350万,分散在各个战区,有的人甚至是从徐州保卫战开始,一路败退到长沙,几乎走了大半个中国的路。

营地之中,只有川军几乎每个士兵手里都有枪,而且没有泥污,锈迹。

一名看起来不过十六七的川军士兵,身上裹着黑呼呼的单子,双眼却十分明亮,他的手中拿着一面旗子,是临出川时,四川大学师生赠送的“抗敌先锋”锦旗。

旗面已经布满单孔,黑污不堪,却仍被名年轻士兵,爱惜的捧在手中。

王逸一路走,一路看下去,注意到奇怪的一幕,有一处营地,居然缩在一片狭小的区域,似乎周围的部队,都不愿意与他们往来。

“这是36师,唐生智的人,南京下来的,没人搭理他们。”

薛君山鄙夷的望了那边营地一眼,说道。

唐生智,王逸可太熟悉了,这位南京保卫战的最高指挥官,口口声声说要与南京共存亡,还命人封锁了渡口,自己却第一个坐着小船跑了,致使10万部队无法撤退,大批民众无法撤离,白白被日寇屠杀,指挥之混乱,真是抗战以来,前所未见。

这老小子后来回到重庆,居然安然无恙,还开始研究起佛法来了,王逸前世记忆,这家伙后来还投了诚,当上了RD委员,这他吗天理何在!

除了36师逃出来一部分以外,他几乎葬送了所有的德械师,那是国军中的精锐,难怪被人排挤,他们手里拿的是什么武器,别人拿的又是什么。

捷克造ZB26轻机枪及瑞士厄利孔公司的20毫米机关炮,150毫米FH-18型野战重炮,37毫米战防炮,轻质战车,1924年式7.92毫米步枪,这些德械装备只比小鬼子强,不比小鬼子差。

再看看其他部队用的,最多的是“汉阳造”和毛瑟1904/1907年式的衍生型,包括四年式(元年式为6.8毫米,四年式改为7.92毫米)及东三省兵工厂生产的十三年式,这还是中央军,民团,保安旅就更不用提了,拿火铳,老套筒的比比皆是。

一个团的火力,不如日军一个小队,这他吗不是打仗,这是送死!

难怪鄂军最看不下去,那些装备交到他们手上,武汉怎么可能丟的那么快,如今背井离乡,妻离子散,听逃难的说,日军又在武汉搞大屠杀,万人坑,他们怎能不心生怨恨!

王逸转完营地,一直沉默不语。

人心散了,再想凝聚起来,谈何容易!

“王委员,去镇里吧,已经备好酒菜,等着给您接风呢。”薛君山讨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