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一五二 损有余而补不足(2 / 2)

崇祯七年 竹下梨 5460 字 2019-09-15

他吩咐这些家丁们留在这里互相亲近熟悉,而后便是带着众人进了安乡墩。

墩中那些军户家眷瞧见他自然是纷纷见礼不迭。

董策也和他们有些日子未见,他心情颇为不错,和他们一一见礼,还聊了一些家常。

刘若宰安稳了镇羌堡的局面之后,又在那里滞留了两天,彻底的稳下来局势。之后两日,则是去了剩下的那两座城堡,按照之前的法子狠狠的整治了一番。

最后一站,则是得胜堡,北东路参将驻跸之所。

北东路参将黄琬手下有足足三百家丁,一个个兵强甲坚,透着一股子彪悍之气。相对应的,本来在他的麾下应该有的官兵两千九百六十员名,骡马一千一百九十一匹头,则是连三成都达不到。这位参将大人,光顾着养着自己那些家丁了。

董策本以为刘若宰会大发雷霆,却没想到刘若宰却是一反常态,对那参将颇多拉拢。

在那里盘桓了两日之后,刘若宰并未回去镇河堡,而是直接去了大同镇城,想来是因着侯家伟那事儿去运作打点去了。

他本意是董策随行,但董策却是又自知之明,那等层次的斗争,根本不是自己这个层次能插的上手的,去了也是无益。而且离开磐石堡十数日,他也是挂念的很,便提出告辞。刘若宰也不生气,反而赞他有责任心,便让黄琬黄参将给他派了一队兵马护卫。

董策等人策马半日,还差点儿迷了路,总算是回到了安乡墩。

董策让他们都进了自己的住处,他虽然已经许久不住了,但是这里一直却都是留着的,而且每日都有人来打扫,很是整洁。

董策自坐了,大伙儿便在他面前占了一圈儿,心里都有些诧异。他们都知道大人素来最爱洁净,一路打马回来,早就是浑身臭汗,却顾不得沐浴便招来众人,定然是有急事儿的。

“咱们这个训练法子,得变一下。”董策扫了一眼众人,缓缓说道。

众人都是一惊,心里便有些不解。

王通张张嘴,刚想说什么,又赶紧闭上了。

董策鼓励的瞧了他一眼:“有话便说就是。”

他并不排斥和讨厌下属发言,一个人的智慧毕竟是有限的,而且很多地方,董策还不如这个时代的人们。尽管他能看透四百年的沧桑变革,却也有可能被脚下的石子儿绊倒。董策永远都是很有自知之明的那种人。就如同上一次关于种什么的问题,若是他一门心思的要种印象中高产量的玉米,怕是明年等待百姓的就是大饥荒。

王通得他鼓励,道:“大人,您写的步兵操典现在不过是练到一半儿而已,剩下的难道便不练了?”

耶律斡里和大咧咧的道:“俺瞧这法子挺好,咱们走的时候,看这些家丁那软蛋怂样儿,俺一个能揍他们十个。现在瞧来,却是都精神许多了。”

石进也点头称是:“大人您这步兵操典,真真能把基础夯的极实的。这些兵丁练出体格,坚韧吃苦,步调合一,这就是强兵之本。”

董策听他们说步兵操典,便是微微一笑。

说是步兵操典,其实只有一章而已,而且还不全。

在步兵操典的这一章——第一章基础训练篇里面,董策把自己前世记忆中的一些东西给写了下来,比如说站军姿,比如说俯卧撑,原地踏步走,队列前进之类的。都是一些非常基础基本的知识,再多的,董策实在是想不起来,而且也未必适合这个时代。

他的想法是逐步的完善这步兵操典,一边操练军队一边进行总结,同时吸取这个时代兵书的精华,用自己的方式呈现出来。

董策坚信一个道理,在这片东亚的肥沃土地上,在这个时代的背景下,自己从后世得来的那些东西绝对不是最适用的。恰恰相反,若是全盘照搬的话,说不定反而会弄得一塌糊涂。而他也更是清楚,像是戚继光,俞大猷这些大明朝最出色的将领,智商绝对不会次于自己,更是沉淫于军中数十年,对于军队的了解和掌控,都要超过自己,远远超过自己。他们写出来的兵书,肯定是最适合大明朝的环境的,而且比自己的法子要好得多。

但是其中定然的也有不足之处,这就需要自己多出这四百年的见识来进行弥补了。自己最大的优势,也就是来自后世多了四百年的见识以及对这个时代历史大势走向的把握而已。

他吁了口气:“本官知道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但是时间无多了。”

“时间不多?”

董策见众人更是不解,便解释道:“咱们现在公中还剩下多少银钱?”不待众人回答,他便道:“从马贼那里的缴获没有下分,而是直接充入了公中,珠宝黄金玉器这些不能折现的且不算,一共是六百两左右。再加上兵备道刘大人拨给的两千两,就是两千六百两。购买耕牛,种子,农具,家什等等就花了六百多两。请来那些工匠外加给工匠安家,以及给家丁们发见面银子,以及七零八碎的花销,就是一百五十两银子去了。再加上今日的贿赂,还剩下一千七百五十两而已!这点儿钱算什么?单单是重建磐石堡城就要一万两纹银,而且现在手底下这些百姓,都是只花钱的,一文钱都没法儿给咱们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