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第十九章(2 / 2)

天子起居都有一定的时刻,等戌时二刻时,内侍过来提醒天子返回寝宫。

温晏然点点头,让女官带着妹妹跟弟弟去休息,自己登上车辇。

天上的雪花慢悠悠地飘着,这些天有时雪大,有时雪小,却总没有停歇的时刻,

温晏然坐在舆辇,凝视着天上飘落的雪花,忽然抬手扣了扣车沿。

池仪靠近:“陛下?”

温晏然笑:“没什么,朕今天看见十一娘跟十三郎时,忽然想到,已经许久没有四姐的消息了。”向池仪道,“明天提醒朕往天桴宫走一趟。”

按照礼制,先帝驾崩后,作为女儿的温谨明必须回来奔丧,本来四皇女一派人对是否回京还在两可之间,在了解到七皇子的下场后,反对声立刻占据了上风。

但不回来也得有不回来的理由,温谨明那边传出来的话是四皇女听到先帝驾崩的消息,悲痛难忍,直接一病不起。

有些谎言属于所有人都知道可信度不高,只是找不到戳穿的证据,更何况温晏然自己才大病一场,实在没理由指责四皇女装病。

建平这边也做出了部分应对——作为已经外放的皇女,温谨明的爵位竟然只是泉陵侯,也正因为如此,她当年以侯爵之身离京时,才会被七皇子一派认为彻底失势,忽略了没过多久后,先帝就以补偿的名义,给了对方开府征辟官员幕僚的权力。

温晏然登基后,按例该封赏百官宗室以及外戚,然而作为新帝姐姐的温谨明,却被直接略过,对方不管是品阶,还是食邑,都没有增加分毫,建京这边也传出风声,说天子准备等温谨明进京后,再进行封赏。

明眼人都能看出,温四跟温九之间正处于胶着之势。

温谨明好歹是有地方势力支持的皇女,建京这边若是强诏对方进京,或者以不进京哭灵为借口进行责备,温谨明肯定会在灵前杀兄这件事上大做文章,公开宣称温晏然得位不正。

温晏然换了寝衣后,女官们轻手轻脚地将四周的大多数灯烛陆续移开。

她坐在床榻边上,身后的宫人正在替有着“绝不束着头发睡觉”执念的天子打散发髻。

温晏然想,自己绝不能输给温谨明。

那本互动类游戏图书存在多种开头,但不管继位的是谁,最终结局都没有达到过世界意志的要求,无法创造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美梦——那些皇帝当中,昏庸的也没昏庸到令所有人万念俱灰,贤德的也没贤德到力挽狂澜,所以温谨明自然是指望不上的,还得靠她自己努力。

以温晏然在评论区了解过的内容,以及从朝臣那汇总的信息,基本可以判断出,那位四皇女一向少露峥嵘,做事时多是顺水推舟,借力打力。

那么如今又有那些事情,值得对方去推上一把呢?

宫内的光芒随着灯具的撤去而黯淡,仅有的那么一点微弱的烛光,就静静映在温晏然黑色的瞳孔当中。

宫人垂首:“请陛下就寝。”

青州,武固郡。

按大周制度,各州都设有刺史,不过刺史的作用主要监察地方,具体事务还是由下面各个郡的郡守负责。

新帝刚刚登基,各方势力暗流涌动,不少地方官员没有辜负天子的期待,确实已经在摩拳擦掌,准备给这位小皇帝找一些麻烦。

武固郡的郡守姓褚,名为褚丛,一向与崔氏有亲,年轻时又曾受过崔氏一代家主的恩德,在对方府中做过一段时间的主簿。

如今褚丛膝下一双儿女,长子在外游学,长女则送到泉陵那边,追随温谨明左右。

在时人的观点里,褚丛若是对崔氏以及跟崔氏相关的四皇女表现得冷面无情,恐怕会不容于官场,但为了保全家族,也不可能把所有身家都放在一条船上,褚丛如今按着家里的年轻人不许出仕,就是担心一旦温九坐稳了皇位,褚氏会步上季氏的后尘。

此刻夜色已深,褚丛却没睡下,正在跟府中幕僚交谈。

“乌流部的头人已经来了吗?”

幕僚:“乌舍自己没来,却把他弟弟乌格奇派到了武固。”

褚丛皱了皱眉,却也没说什么。

乌流部跟庆邑部一样,都是边人所居之地,这个部族人口比庆邑部稍多,但从双方首领的取名风格上就能看出,中原化的程度的程度就要远逊于庆邑部,所以一向为朝廷所嫌忌,以他徐州褚氏的出身,正常情况下不踩对方一脚就算客气,绝不可能像今天一样重视。

只是如今新君继位,温谨明那边若想奋力一搏的话,就得有人对官兵进行牵制。

褚丛倒不觉得自己这么做会对不住国家,在他看来,边人犹如猪狗虫蚁,虽然惹人生厌,却掀不起大风浪,只是希望能挑拨得这些人主动犯边,这样一来,温晏然就不方便调用边营的兵力回援中枢。